乐清旧时名楼记略十则

乐清旧时名楼记略十则,第1张

乐清旧时名楼记略十则

柳市黄昆南先生

古香楼

古香楼者,黄昆南先生楼名也。名梦香,为林公大椿及门士。时邑中诗学久衰,与乃师力振举,遂为邑之诗坛主盟。据光绪《乐清县志》载:“家富于赀,所居有小楼三楹,聚书万卷,覃研铅椠,超然物外,望者羡为神仙中人。”是楼由咸同诗雄江氏弢叔榜额,一时硕彦胜流,如江氏,玉环张丹崖,邑人陈荻洲,郑小亭、郑一环、郑梦松兄弟等,联袂赴会,为秋社雅集也。今录黄梦江先生《秋日过此楼作》:“凉秋风雨日,访戴此间经。水晕竹阴绿,楼迎峰影青。知交成夙契,尘俗感劳形。为喜兰芽茁,森森列院庭。”

翁垟陈雪峰先生

海上楼

海上楼者,为吾乐翁垟陈雪峰先生所建也。名永冈,儒雅士也。急公好义,倡设翁垟小学,膺校长职,殊费心血,校誉日上。尝建大厦,父执洪鲁山先生撰联贺之曰:“杰阁千层,陈元龙可以高卧;掀髯一笑,严挺之乃有此儿。”其同事朱毅夫先生首唱《海上楼遣兴长句》云:“课馀乘兴共登楼,大块文章一望收。远岫霞丹烘落日,满江水碧荡轻舟。树林阴翳多啼鸟,野草横铺有放牛。最是主人情意厚,匆匆取酒劝侬留。”一时和者甚夥。

虹桥吴天五先生

来禅楼

来禅楼主人为吴天五先生,名艮。楼位于其南阳鹭山草堂。此系抗战期间,吴氏新成草堂,特名楼“来禅”,为招挚友夏瞿禅先生是也。夏氏一领盛意,居是楼二月,一安砚席,相倾积愫,洵文人相亲之美谈。夏氏曾报其七律二首云:“元龙馀事见经纶,高卧能令楼观新。悬想窗风定无价,试看诗笔已如神。行藏自有床头易,名字应同陌上尘。笑把一编问归鹭,匡山头白彼何人?”第二首两联云:“并世可无知我者,一秋惟有忆君时。漫愁旨酒欢难得,便赴分灯约未迟。”

芙蓉俞焕星先生

市隐楼

市隐楼者,为吾乐芙蓉俞焕星先生娱老之所。其于光绪中叶卜居芙蓉街,建市廛,兴贸易,殚二十馀年之功。至民国三年八月间,遭山匪之乱,广厦数百间化为灰烬。独先生不惮劳瘁,即为次第重兴,不数年间楼阁连云,较前尤瑧完美矣。别建一楼,其自题“小筑幽栖”,庄崧圃先生题额“市隐楼”赠之,并赋诗纪念云:“南面蓉江北枕山,登临四望碧回环。半生货殖田园外,长日情耽樽酒间。风月凭栏资遣兴,桂兰绕砌眄怡颜。元龙自此遂高卧,忘却当年缔造艰。” 

乐成徐堇侯先生

岑楼

岑楼者,主人即徐堇侯先生是也。谱名恭懋,世居乐成东门居仁巷,其未迁寓温州岳家吕公渭英前,在乐一度署“岑楼”。邑西沁芳阁主人曾赠诗云:“白水绕城自往还,环庐四面有青山。咏歌不独诗宗杜,摹写宁唯字学颜。遗韵直追唐以上,流风尚在晋之间。亦园点缀多佳胜,一幅天然图画斑。”其宅辟有园林之胜,俗名徐宅花园。不染纨绔习气,风神清朗,交友博爱,皆一时名士。且医方、诗词、书画、金石、琴曲、奕事、拳术靡不通晓,称东瓯才子也。

北白象孙养初先生

仰山楼

仰山楼位于吾乐白象溪头,是邨以是楼为最著。独北面象山,以是冠名,大有瞻仰高山之意。非唯象山之足瞻仰,实于诸先贤景慕焉。主人孙养初先生,名觉,家富于赀,问学甚殷,东渡日本,专意攻读。奈其伯兄羲明卧病,焉能羁身不归?遂弃学言旋。乃兄竟殁,触处伤心,事嫂郑孺人倍加敬重。后于梓乡倡办团防,致秩序大定。尤兴学育才,曾任当地小学校长,成绩斐然。及届六旬,法学家林佛性先生寿诗三首,录一:“烽火骚江国,幽居独坦然。郑公乡自好,陶氏菊犹妍。历劫征天厚,延龄贵气全。愿将三祝意,寄向海云边。”

城东卢霞九先生

卧云楼

卧云楼者,为卢霞九先生之所居。位于吾乐邑东牛鼻峰下,故别署牛峰小隐。系清庠生,后赴沪入法政大学,矢志树人,膺虹桥女职学校校长,十馀载教泽多矣。其庐舍于民国丁巳冬遭祝融氏厄,积稿尽毁。后兴土木,号曰“啸园”。是楼有八景,曰:牛峰夕照、谢岭晨岚、霜桥夜月、云水钟声、晴阑瀑布、古渡渔灯、海天汇字、柳岸莺声,并分系一绝。其好吟咏,积成五百馀首,于甲戌付梓,额曰《卧云楼吟草》,由张叔梅县长弁序,陈崛英先生题辞,内有句云:“锦句何纷披,怀人占八九。都以清丽胜,迄未落窠臼。” 

北白象倪砥如先生

夕佳楼

夕佳楼,为吾乐倪砥如先生所建。名国道,系清庠生,世居邑西万家垟。是楼民国二十五年落成,由老屋西北隅居头间改建成小楼三间,西望平畴千里,远山如黛,尤当夕阳西下,晚霞掩映,水色山光,分外幽美。袭用陶渊明“山气日夕佳”句,榜曰“夕佳楼”。楼下舍外有小天井,夏日凉风徐来,颇宜逭暑。门额题“夕佳”二字,出前温州专区专员许蟠云大手笔。主人有夕佳楼四律,录一:“每逢佳夕快登楼,霞彩波光纵目游。三面青山排闼入,一湾碧水绕邨流。云收远岫林归鸟,雨霁平畴监叱牛。分得垂阳堤岸绿,嘤嘤枝上友声求。”

翁垟陈崛英先生

听雨

听雨楼,位于吾乐高阳门前。主人为陈崛英先生,名雄,别署古痴,系庠生陈公素香哲嗣。颇重庭训,早授尔雅,朱砂点定,自具根柢。年十四撰联云:“抵掌高谭天下事;昂头大唱自由歌。”见者卜为大器。后攻读浙省十师,文战频频拔帜,深得吾瓯刘公厚庄器重,荐其任江南高小国文教席,曾赋诗及此云:“芬芳桃李遍黉宫,记得江南春正浓。青眼刘公蒙说项,霎时声价埒登龙。”暮年息影,流萤入楼,盘旋不去,书句于微明之下曰:“似怜陋舍夜无油,暗里清光故故投。文字于今衰贱甚,毋劳照读五更楼。”

北白象孙愚谷先生

晚晴楼

晚晴楼者,吾乐孙愚谷先生楼居名也。位于白象车头,得名缘于李义山“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句。尝自篆“晚晴楼”印章,雅正高古。其自息影,故旧门生常来访谒。盖两度膺柳市高等小学校长,一著劳迹,而谦以自牧,于玉照自志云:“昔李啸邨自题照‘是影正嫌无处匿’,余今对以‘素餐终觉此身孤’。”此照嵌入镜框,置案头,洵谦谦君子也。后有《晚晴除夕遣兴》一律:“筑得书楼号晚晴,几多光景接寒檠。惭无豪气论湖海,岂有赋才噪姓名。怀抱可怜随意尽,兵戈敢望顿时平。明朝天气关心甚,野火春风吹又生。”

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

1、景仁宫

景仁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

2、承乾宫

承乾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承乾宫。清沿明旧。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宫为两进院,正门南向,名承乾门。

3、钟粹宫

钟粹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

4、延禧宫

延禧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二长街东侧。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延祺宫。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5、翊坤宫

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翊坤宫。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西六宫

听雨楼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听雨楼最新章节TXT----- 听雨声——滴答,滴答,响。

第一章

雨滴滴答答地下着。

唐月一手撑着伞,另一只手则伸进了简单的包袱内,好不容易摸出了一把有点锈的钥匙。

小心翼翼的将钥匙推进了锁孔,钥匙与锁完美地契合着。唐月轻轻的转动钥匙。

“屐——”推送间,门开了。唐月下意识的咽了咽口水。

尘封了三十年的楼房终于映入眼帘。杂草纵生的庭院,堆满落叶的小道与阶梯,隐在夜幕后,散发着嗳昧气息的两层楼房。

——轰!

瞬间的亮光让唐月看清了牌匾:听雨楼。

滴答。滴答。就算撑着伞,雨水仍浸湿了唐月白色的长衫,乌黑的长发。

他好似回到了五岁的时候,父亲将他搭在厚实的肩头上,为他诉说这个名字的由来——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朗诵声从身后传来,唐月猛然转身,“轰”一声响。

天空又被照亮了大半,只是瞬间归于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785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