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家乡——天下大慈化

美丽的家乡——天下大慈化,第1张

说起我的家乡,江西省宜春市下面的一个叫慈化的小镇,地处赣湘边陲要冲,俗称吴楚咽喉,为江西湖南两省交汇处,曾经那里也被称为三不管地带。

小镇常住人口有近10万,素有“花炮之乡、化工之乡、矿山之乡、林业之乡”等美誉,被称之为赣西“金三角”。同时,也是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留下了许多老一辈革命者的足迹,是秋收起义的发源地之一。

慈化镇内名胜古迹众多。有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封为“天下第一禅林”的古刹“慈化寺”,创建于南宋年间,为江南佛教大道场之一,名扬东南亚及中国东南沿海各省。

还有“观音阁”,记载建于宋末年间,后修于乾隆年间,据说是观音菩萨曾经修炼的地方,善男信女众多,香火很旺。

“观音洞”是一个天然洞穴,传说里面有观音的脚印、七口田、7层天梯等,当时还传说里面住着一条修炼的白蛇,有人看到她满身的鳞片,渲染着浓浓的神话色彩,小时候和同学去过一次,只记得拿着手电筒在里面经过了一条长长的漆黑的通道,也在通道分叉的地方爬了几级台阶,台阶再往上的入口容不下一个人,然后就止步了。

慈化名菜“慈化鸡”历史悠久,据说它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相传很多年前慈化有个穷书生,在外求学回家过年,途中风雪交加感染风寒,到家后老母亲问他:“想吃什么?”他说:“没胃口。”老母亲听后想了一阵,把过年杀好的鸡与泡辣椒、大蒜、生姜烧成一锅。

当鸡烧好时散发出一股开胃的香味,穷书生问老母亲:“娘,您烧的是什么菜?好香啊!”老母亲赶快盛了一碗酸椒鸡汤送上,书生喝完时胃口大增说:“再来一碗”!当两碗鸡汤下肚后,穷书生已是满头大汗。

第二天,书生的风寒好了,才想起昨天喝的酸椒鸡汤还能治风寒。三年后,穷书生做了官再次回到老家,母亲却已离开了人世,当回味当年母亲炒的酸辣鸡时,瞬间心酸泪流。为了纪念母亲、怀念家乡,故将此酸辣鸡取名为“慈化鸡”。

由老母鸡或阉鸡,地道山茶油再加上泡椒或者红彤彤的醋腌慈化土辣椒在一起烧,色泽红亮,酸酸辣辣,回味无穷。

每年的农历9月19日,慈化镇上要举办盛大的集会——慈化庙会,传说这一天是观音娘娘的生日,在每年这天前后近半月的时间里,以此来纪念这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菩萨。

据考证,慈化庙会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庙会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源、货源,有慕名来烧香拜佛的香客,也有礼佛观光的游客和物资交易的商客,人山人海,各种货摊摆满街头巷尾,商品琳琅满目。男女老少像过节似的精神抖擞、意气焕发。

介绍完了家乡的各种名片及风俗人情,该来聊聊我和家乡的故事了。江西地貌属于山区,所以家乡到处都是高高的山坡,此起彼伏,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或竹子,有的是石头山,山上全是大大小小的硬石头,所以每当火车一进入江西地界,就需要不停的穿越进出漆黑的山洞。

      家乡的水,都是冬暖夏凉的山泉水和地下泉水(从地面向地底下打井,抽上来的水都是天然的地下泉水),山泉水经过山涧一路欢快的唱着歌儿流到小河里。

冬天,远远望去冒着热气,伸手到水里都是温温的,在冰天雪地的寒天里,蹲在小河边洗衣服手也不会觉得冷。夏天天热,泉水却向刚从冰箱拿出来一样冰凉,男孩子们总是喜欢跳进河里洗冷水澡降暑,男人们在忙得满头大汗时总喜欢用葫芦瓢子直接从河里或者井里舀起一瓢水一饮而尽,甘甜爽口,冰凉直接沁入心脾。

而我,总喜欢把西瓜放进装满泉水的桶里,待变凉后切开吃,越发香甜。所谓的山清水秀最贴切不过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所以,都说江西的女孩大多灵秀婉约,娇小玲珑。

小时候,总是和邻居小伙伴们相约早起放牛,每天大概5点钟左右就开始相互叫起床,赶着牛,带着扑克牌,或者连环画,或者小说,一路浩浩荡荡的往山坡上走,队伍里有男有女,大家年龄不一,有低年级和高年级小学生,也有初中生,却能有说有笑玩到一起。

到了目的地,大家把牛赶到草旺盛的地方,然后找一块草短些的地方,围城一圈坐下来,或打“拖拉机”;或玩“丢手绢”、“击鼓传花”,输了的人表演节目,可以是唱歌、跳舞或讲故事;或大家相互传阅带去的连环画和小说等,总之每天的节目都很丰富,很精彩,可以相互学到很多不同的知识。

我想,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就是那时和小伙伴们一起锻炼出来的吧。大概2小时后,大家各自去寻牛,然后又一起开开心心的赶着牛回家,偶尔也有找不到牛的时候,以为丢了,于是一路哭着奔回家找大人帮忙找牛,也顺便等着一顿臭骂,到牛栏一看,牛已经安详的躺在干草上半眯着眼睛不知道有多惬意呢。

原来牛在山上吃饱了自己从山的另一边下去回家了。走过去狠狠拍了一下牛屁股,拴好牛栏门,又惊又喜,还好,总算不用挨骂了。

然后是洗手准备吃早饭,那时是捞饭。早上,一大家子一天要吃的米都在大铁锅里煮着,是现在很少见的柴火灶,母亲总是坐在灶门一边烧着火,一边时不时揭开锅盖用铲子在锅里搅动几下,防止粘锅。

米煮到7成熟,然后捞在一个竹子编的笊篱里,待米汤滴干后再倒入大木甑中蒸熟。那浓稠白花的米汤想喝就盛一大碗出来,我总喜欢吃米汤上面那层油油的米皮,然后剩下的好拌着菜叶子或者野草喂猪。

早上来不及吃早饭要赶着上学时,母亲总是会用刚捞起的未完全熟透的米饭给我拧成一个椭圆形的饭团,表面抹点盐和家乡特有的香醇的茶籽油或自家养的猪熬的猪油,那味道真是绝了,现在回忆起来还口水直冒呢。

遗憾的是自从家里买了电饭锅后就再也不用捞饭了,那些捞饭的家伙也早就不知所踪,所以估计这辈子再也不太可能品尝到如此美味了。

手里拿着饭团,一边吃一边走,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学,那时学校离家不行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左右,家长们从来不用接送。

从一年级开始,大家都是自己结伴走路去学校(那时还没摩托车和电瓶车,家里有辆自行车父亲每天骑着上下班),放学后又结伴走回家,学习上从来不要大人操心,也能成长村里的学霸,这是很让我自豪的一件事情。

家乡的山上都长着油茶树,春天一到,满山遍野到处都盛开着白色的油茶花,如雪般纯洁高雅,空气中弥漫着幽幽清香,吸引着无数蜜蜂蝴蝶从远处飞来翩翩起舞,随着潇潇春雨的来临,在春风的亲吻与爱抚下,片片花瓣从树上飘落下来,就像一个个遗落在人间的白衣仙子,悄无声息的落在地上及虽经历漫长冬季寒冷洗礼却还未来得及化成泥土的枯叶枯枝上,顿时,又是一地银装,美极了。

清明节前后,油茶树上还会长出一种果肉质嫩叶,俗称“茶片”,长成肥厚状,成熟后味美可食。初起多为淡红色,成熟后脱掉表面的一层膜,成白色状的最甜,无涩味。口味跟莲雾相似。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油茶籽成熟了,一颗颗圆润饱满,于是和小伙伴们又相约去山里采摘茶籽,这里又是一个竞技场,看谁摘得快摘得多,大人们一担一担的往家里挑。

印象中,父亲总是要腾出一间房来堆放,等到天气好时搬到室外晾晒直至脱壳,再把黑黝黝的油茶籽挑到榨油厂进行压榨,收获的就是有着“东方橄榄油”之称的茶籽油了。

说起家乡,一桩桩,一件件,就像在挖着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曾经在我幼小的心里留下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尤其是那份深深的眷恋与牵挂。现如今,母亲也已年逾七旬,满头银发,叹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再也无法回到从前。

在我离家后的这20几年里,家乡的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很多人都盖起了小洋楼,门口停放着小汽车,家中生活设施及用品都换成了现代化的高科技,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就在去年底,小镇已经被升级为市下面直辖新区,称为“锦源新区”。

期待家乡发展的日新月异,也祝福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

上次上网查证栖隐禅寺敕封历史时,看到论坛上有人留言:“这算什么?我大慈化寺历朝历代受七次敕封,那才是真的叫牛逼闪闪。”人家这么自得我不去探访下那不行啊!所以,择休假,逢晴日,直奔慈化镇。

慈化镇位于宜春市袁州区西北隅,地处赣湘边陲要冲,俗称吴楚咽喉,为赣湘两省三市交汇处。距宜春市中心城区约70公里。一日往返感觉有点远。但有一条新修的宜慈公路直通。而我,就在这个路牌指示路口,为了少骑10多公里居然脑子一抽,选择了一条有乡道的路线。

开始还好,沥青油路,两边绿树成荫,四周青山环抱,路两厢非机头车道还有红色涂装漆特别标示。骑行感觉好得很。

遇到个农,工,商,贸一体化的油茶基地。也许这就是将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吧?停下来拍照,喝水,稍作休息。

发现江西人特别爱建宗祠。这一路过来就遇到了好几处。应该是每个村子都会有。这两家是建得比较讲究的。家族人丁兴旺财大气粗都表现在祠堂上了。

过了油茶基地没多远,就悲剧了。公路应该建得久了,损毁厉害,水泥路面大块大块的龟裂。因为刚下过雨裂开的逢隙里满是泥浆。踩得稍快点溅得骑行眼镜上都是。路边“失足”的大货提醒我:赶路要紧,安全更重要。

上了万(载)上(栗)线就快多了。进镇子前在界碑拍照留念下。以示到此一游。

慈化镇还是比较繁荣的,主街有点小县城的感觉,不愧是赣西“金三角”。但逛街不是我的目的,在街上问了两次路,很顺利的找到了目的地。

这个门楼和连着的普光明殿应该是这座屡遭火毁的名寺惟一的古建了。后面的万佛楼,大雄宝殿等都是旧址新建的。

山门上方金碧辉煌的“海阔天空”四字传为上仙吕洞宾所书。感觉真能附会。

“盛迹纪南泉,天下名山推第一;圆音嗣西竺,宣阳法旨阐无双”是慈化寺山门廊柱上的楹联。也是它牛逼的概括总结。

慈化禅寺,简称“慈化寺”,北宋袁州府宜春县慈化人普庵禅师(1115-1169)于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创建于袁州南泉山下,因而也称南泉寺、袁州开元寺。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已经有900多年历史,多次得到皇帝诏封御题。慈化寺鼎盛之时建有九殿二十四寮的宏大规模,占地6万多平方米,纳僧千名。

一千名僧人吃饭要用多大的锅煮?嗯!看吧!看吧?就这么大!锈蚀斑驳的文物“千僧锅”。侧证着这座名寺昔日的鼎盛。

明朝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赐建龙亭,书“天下第一禅林”,世称“天下大慈化”即由此而来。这是由前佛协会长一诚大师题写新建的碑刻。

一诚大师蛮喜欢题字啊!

题“普庵道场”的这位“九七衲圆山”不知是何来历?这几个字我却越看越喜欢。

两块碑刻后面放生池里的牛角塔,直刺南天,甚是雄伟。传为整石雕刻,很是难得。可惜安放在一左一右的旱池中。不能凑近拍雕刻细节。

这是书在山门殿侧面墙壁上的慈化禅寺这一派的法脉世系图。原来传承的是出自百丈怀海门下临济派的衣钵。

大雄宝殿前禁钟亭里安放着著名的鼻涕钟。为什么叫鼻涕钟?百思不得其姐,于是我去问了度娘。

天涯论坛上有人讲:传说慈化寺是建成后百样不少,就缺一口大钟,这事传到了萍乡县田心堡李昭文员外耳中,他决心为佛寺出力于是请工匠铸了一口千斤重的大铁钟。钟是铸成了可实在是太重。山高路远运不到寺里怎么办?

这一日,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来到李员外家,遭好酒好菜款待后,见李员外面有忧色。一问之下笑了:“施主不必忧愁,这有何难,待我为你送去。”说罢取下随身带的雨伞。用伞把挑起大钟就走。

吕洞宾来到慈化寺前时。普庵法师似乎知道有人送钟来,早早的带了众人在山门外迎接。这会见吕洞宾伞挑铁钟飘然而来,心下想:你这不是显摆吗,咱普庵也得露一手,可不能让你道家小看了咱佛门。于是待吕洞宾来到跟前,普庵伸出佛帚一挥,便将铁钟轻轻接了过来。

吕洞宾心下不悦:咱一番好意为你送钟,一句感谢的话没有,却在咱面前玩这一手,也太瞧不起人了。我要叫你的钟敲不响!于是掉过伞柄,在钟上一敲,那钟随即裂开一条斜斜的裂缝。普庵见状,心急眼快,喷出一线鼻涕往裂缝上一挂一抹,将缝补上了。从此,这钟就叫“鼻涕钟”。钟身上至今还有那一道白色的痕迹,据说就是涕迹。

这口同样锈蚀严重的鼻涕钟肯定是敲不响了,钟实在是太大,又因为是慈化寺为数不多的文物之一,所以那天我也看得仔细。原以为是钟破碎了,所以用白水泥糊起来整形,原来是普庵大法师的千年老鼻涕。失敬!失敬!

普庵禅师真有这么牛吗?有敢和上仙斗法的底气?说来让人感觉失敬的地方还真不少。

自东汉明帝永平10年(公元67年)西竺佛教经像传入中国后,中国寺院供奉的便是四大天王、十二圆觉、二十诸天、十八罗汉之类的西天佛像。宋时称为“活佛”的济公虽有“降龙罗汉”之称,在江南的一些寺院中也只能站在过道旁。而在北京碧云寺里,他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只好蹲在屋梁上。

独有普庵法师,却为自己在佛殿中找到了一个位置。一般佛寺大殿正中法坛供奉释迦牟尼,佛坛背后通常塑一堂“海岛观音图”。观音大士神像居中,四周塑有一些佛师,其中就有一尊便是普庵祖师。

在慈化寺。普庵法师更是独居前殿。为尊者讳,没有拍普庵法师像。禅寺隔壁是慈化中学,正是中午放学时间,几个学生应该是在寺内斋堂寄餐。吃完饭在普庵佛像前撒泼打滚嬉戏。以为趣被我拍了下来。

普庵禅师是一位具大神通力的禅者,虽出身自禅宗,但却活用一切上乘密法,故有禅宗的莲花生大士之称。他不仅神术高超,其佛学功底亦不比寻常,著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

普庵禅师还精通梵文,他以梵文拼音为咒,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创作了汉传佛教唯一咒语《普庵咒》。《普庵咒》旋律自然,犹如天地人相互的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灵的境界,并能与普庵禅师有求必应的菩萨精神感应道交,念诵起来非常灵验。在中国内地,90%的佛教信众知道《普庵咒》,70%的僧侣常诵《普庵咒》,而在海外和中国的道教信众中,95%的人知道普庵和《普庵咒》。在台湾地区,许多人象供奉妈祖一样供奉普庵禅师。《普庵咒》不仅是著名的佛教咒语,同时也是古琴著名曲目,在《神奇秘谱》中是不同于《释谈章》的独立曲。

普庵禅师圆寂前,曾花费5年功夫,刺血泥金,书写了一部《金刚经》。全经32相,每相首、尾,普庵禅师均有“加颂”偈语,充分体现了一代高僧对佛教真经的超然领悟和深湛的禅宗思想,是普庵禅师的心血结晶,也是他对中国佛教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这部供奉在慈化寺的血书《金刚经》与珍藏在临江慧力寺的苏东坡手书《金刚经》碑,都是江西境内极负盛名的佛寺镇寺之宝。

普庵禅师圆寂后,因“灵验”护国有功,宋、元、明各朝曾七次诏封。《普庵印肃禅师语录》,又名《普庵至善弘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昭贶慧庆护国宣教大德菩萨实录》。后面那一长串名号全是历次诏封的。

了解到这些。我这一次慈化寺之行也算是没白跑了。

最后送个福利:

慈化镇除了慈化禅寺名扬天下。还有一样东西也常为人称道。那就是一道地方名肴:慈化鸡。

相传很多年前袁州慈化有个穷书生,在外求学回家过年,途中风雪交加感染风寒,到家后老母亲问他:“想吃什么?”他说:“没胃口。”老母亲听后想了一阵,把过年杀好的鸡与泡辣椒、大蒜、生姜烧成一锅。当鸡烧好时散发出一股开胃的香味,穷书生问老母亲:“娘,您烧的是什么菜?好香啊!”老母亲赶快盛了一碗酸椒鸡汤送上,书生喝完时胃口大增说:“再来一碗”!当两碗鸡汤下肚后,穷书生已是满头大汗。第二天,书生的风寒好了,才想起昨天喝的酸椒鸡汤还能治风寒。三年后,穷书生做了官再次回到老家,母亲却已离开了人世,当回味当年母亲炒的酸辣鸡时,瞬间心酸泪流。为了纪念母亲、怀念家乡,故将此酸辣鸡取名为“慈化鸡”。

主 料:老母鸡或钳鸡(阉割后的公鸡)

配 料:山茶油(或食用调合油)、食用盐、蒜段、姜片、泡辣椒(或醋辣椒)

制作方法:先把鸡煮八成熟,冷却后砍成块备用。将锅烧烫后倒入适量山茶油(或食用调合油),待油烧开冒点烟(食用调合油九成油温)后,放入鸡块爆炒一分钟,下泡辣椒(或醋辣椒)、少许盐后再爆香一分钟,倒入原汁鸡汤或开水盖锅煮熟,起锅前放入姜片、蒜段翻炒均匀,出锅即可。

菜肴特点:色泽红亮、口味咸鲜酸辣、回味无穷,是典型的下饭菜。

如下所示:1.重庆的洪亚东在新年期间很有趣。洪亚东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北路苍柏路,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洪亚东,原名洪崖门,是古蜀城门之一。现已改造成为集旅游、度假、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旅游景点。主要由吊脚楼和仿古商业街组成,具有巴渝和重庆传统建筑特色。共11层,各具特色,是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洪亚东是重庆市重点景观工程,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主要景点由吊脚楼、仿古商业街等景观组成。洪亚东有11层楼。晚上6点开灯,10点关灯。2.长江索道重庆老一辈有一种特殊的过河方式,在这里可以体验山城空中巴士。重庆长江索道于1986年3月20日建成,1987年10月24日投入运营。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条跨越长江的大型客运索道,有长江第一“空中走廊”和城市“空中客车”的美誉。3.磁器口古镇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主城区西部的沙坪坝区,因产瓷而得名。慈化口镇东临嘉陵江。那时候是很热闹的水陆码头。后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码头逐渐失传。如今的磁器口,更多的是市民周末休闲、体验民俗的好去处。4.山路山城小道是靠近长江的一条街,这里各种民国初年的建筑都适合流传。有一部火遍网络的《毁园》,可以感受到那种清晰的文艺风格。5.皇冠自动扶梯重庆路口的皇冠扶梯长112米,运行2分30秒。它是重庆的特色交通工具之一,也是仅次于朝鲜平壤荣光地铁站的亚洲第二长的自动扶梯。扶梯附近有个老市场,有股老重庆的味道。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700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