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达·中国茶都在哪?

贵达·中国茶都在哪?,第1张

贵达·中国茶都在四川成都市内。

详细:

四川贵达茶都项目是由四川贵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以专业茶产业市场为主体的大型综合体,总投资达13个亿,四川贵达实业有限公司是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也是茶博会组委会唯一的协办单位。

该项目是成都市重点项目,也是成都中调重点规划的唯一专业茶产业市场,更是西部规模最大的茶产业交易展示中心。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林木繁多,终年云雾缭绕,山青水秀,适宜于茶树生长,而且经过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茶树良种“铁观音”树势不大,枝条披张,叶色深绿,叶质柔软肥厚,芽叶肥壮。采用“铁观音”良种芽叶制成的乌龙茶也称“铁观音”。因此,“铁观音 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茶名。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乡,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两种历史传说,一说是西坪茶农魏饮做了一个梦,观音菩萨赐给的一株茶树,挖来栽种而成;另一说是安溪尧阳一位名叫王士让的人在一株茶树上采叶制成茶献给皇上,皇上赐名“铁观音”而得。

铁观音茶的采制技术特别,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叶,俗称“开面采”,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采摘。采来的鲜叶力求新鲜完整,然后进行凉青、晒青和摇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揉捻和包揉(用棉布包茶滚揉),使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制成毛茶后,再经筛分、风选、拣剔、匀堆、包装制成商品茶。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品饮铁观音茶,必备小巧精细的茶具,茶壶、茶杯均以小为好。将茶叶放入茶壶中达五分满,沸水冲泡洗茶后,再续水正式冲泡2—3分钟,倒入小杯品饮,以后可连续续水冲泡。品饮铁观音先闻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饮量虽不多,但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潮汕

潮汕人有多爱茶?曾经一则新闻报道震惊了不少人,说光是潮汕的汕头一年就可以喝掉7个亿。暂且不说这个数据靠不靠谱,但是潮汕人真的是嗜茶如命啊。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有一套茶具,老老少少,大大小小都会泡茶,一天到晚泡在茶里。人家都是无酒不成宴,他们却是无茶不成桌。一人独乐,二人成趣,三人估计得从天亮喝到天黑了。

广州

广州,其实不说也知道,那就是早茶的世界。广州茶楼数不胜数,广州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饮咗早茶未”。而且这几年,潮汕的工夫茶也已经大行其道的进入广州,喝茶就跟吃饭一样平常。在芳村那边又坐落着全国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你要是说广州人不爱喝茶,我这个外省人都看不下去了。

成都

成都四件宝,火锅、妹子,麻将和茶馆。四川人爱喝茶,但是以成都人更具代表。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里,走个三步五步的就会有一家茶馆,而且大多时候都是座无虚席、茶客满棚。据说成都现有的茶楼、茶馆也有3000多家。这正是如那句谚语所说的“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成都人爱喝茶如同他们对火锅一样炽热。

厦门

福建人爱喝茶和与潮汕人一样,真的是出了名的。说到福建产的茶,从安溪的铁观音,到武夷山上的岩茶和大红袍,哪一样不是佳品?在闽南民间还有着:“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当时觉得说得太夸张了,自从去了一次厦门旅游之后,发现当地的人饮茶都是从早饮到晚,已经到了一种痴茶的状态了。

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作为西湖龙井、九曲红梅这些名茶的故乡杭州,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就是陆羽在杭州余杭隐居的时候撰写的。被称为茶都的杭州,这喝茶的气息也绝对不会比其他地方淡。有别于成都茶馆的密集,杭州的茶馆也不少,但是更为讲究环境和概念。作为杭州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已经把饮茶当做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今年杭州宜家的一份杭州人生活报告中,就说到了杭州人除了爱阅读之外,喝茶成了大多数人的会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信阳

素有

“北国的江南,江南的北国”之称。信阳被称为“千年茶都”,其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著名的淮南茶区。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淮南茶,光州(今信阳)上”;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称赞“淮南茶信阳第一”。

信阳茶馆还有顾客免费品饮风尚,这对茶饮习惯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的信阳市民中已形成喝茶、懂茶、爱茶的浓厚氛围,茶文化深入人心。

此外,与茶有关的小品、舞蹈、诗词书画、茶楹联等艺术形式在信阳得到了推广。信阳,已成为北国茶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641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1
下一篇 2023-03-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