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到内蒙沙漠公路在哪里

甘肃到内蒙沙漠公路在哪里,第1张

北京-乌鲁木齐高速公路,称作京新高速公路,简称京新高速(G7),是连接北京和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交通要道,全长2540公里,2012年9月开工,2017年6月全线通车。

沿线经过北京-张家口-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临河)-阿拉善(额济纳)-酒泉(马鬃山)-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京新高速起点段(北京五环路-六环路段)于2014年5月24日通车。京新高速公路全线计划于2017年6月正式通车。

京—乌鲁木齐

京新高速

途经:北京-张家口-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临河)-阿拉善(额济纳)-酒泉(马鬃山)-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

京新高速公路全长2540公里(北京五环至河北土木段为京包高速,内蒙呼市至临河段跟G6京藏高速重线,哈密至乌鲁木齐段与G30连霍高速重线)

京新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第七条放射线——北京至乌鲁木齐高速公路(简称京新高速公路)全长2582公里。北京、河北、内蒙古、新疆境内部分路段已建成,正在建设的有北京德胜口至延庆35公里;河北胶泥湾至晋蒙界约73公里路段,其中河北64公里,山西9公里;内蒙古临河至新疆哈密约1230公里路段,其中内蒙古890公里、甘肃160公里、新疆180公里。该公路贯通后,将构筑一条从祖国北部进入新疆的最快捷大通道,开辟一条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至天津港的北部沿边最快捷出海通道。打造一座天津港至荷兰鹿特丹港最为快捷的亚欧大陆桥。与经星星峡进入酒泉南部进而到达北京相比,从乌鲁木齐、哈密、伊吾、并经酒泉北部、内蒙古通往北京的高速公路,里程将缩短1300多公里 。

建设历史

北京段:月泉路至德胜口以及延庆至京冀界已通,德胜口至延庆35公里正在建设中,计划2017年底通车。

河北段:冀京界至胶泥湾段已通,胶泥湾至冀晋界段在建,2012年12月开工,预计2017年通车

山西段:在建

内蒙古段:内蒙古临河至新疆哈密高速公路(临哈高速公路)2012年开工,2017年6月通车。

甘肃段:酒泉段即将完工,于2012年开工,正在与酒(泉)航(天城)高速对接设立枢纽便以连接G7和G30。

新疆段:甘界至哈密段在建,计划2017年通车,哈密至乌鲁木齐段已通车。

规划路线由原国道主干线丹拉线北京至临河段,国家重点公路丹东至伊尔克斯坦线临河至哈密段,原国道主干线连霍线哈密至乌鲁木齐段组成。其中呼市到临河段与G6京藏高速重线,哈密到乌鲁木齐乌拉泊立交与G30连霍高速重钱。

分省路段

北京段

京新高速公路(五环路-六环路段)工程是国家高速G7京新高速公路的起点段。该工程位于G6京藏高速公路以西3公里处,起点月泉路南。公路为三上三下六车道加连续停车带,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全线设互通式立交8座、分离式立交8座、跨河桥5座、通道3座。京新高速公路(五环路-六环路段)工程于2009年11月开工建设。2014年5月正式通车。 其中,上地斜拉桥是京新高速(五环路-六环路段)控制性重点工程,是华北地区跨径最大的桥梁。桥全长3公里,主桥长510米,主塔高99米,上有斜拉索88根,其中最长索223米,最大索重27吨。施工采用的顶推法作业是国内迄今为止重量最大的顶推作业。由于上地桥上跨国铁京包线、地铁13号线和规划中的京张城际铁路,与地铁13号线成15度夹角,夹角小、独塔跨径达230米,为了不影响铁路和地铁运行,加上施工用地不足,上地斜拉桥没有采用常规的施工工艺,经过专家组的多次研究讨论,最终采用了顶推法作业,顶推长度212米,顶推距离213米,顶推总重量25000吨。

河北段

胶泥湾至西洋河(冀晋界)段

路线起自京化高速二期工程终点胶泥湾枢纽互通,经南山循环产业聚集区南、冀家庄西山两个军事区之间,到达左卫镇设置左卫互通;经左卫镇南、新东阳体育娱乐规划区南,设置尖头山隧道群;在第三屯村东南设置金沙滩停车区;在第六屯村西南设置第六屯互通;经怀安县发电厂南、怀安县工业规划区南,设置柴沟堡互通;继续向西,设置西洋河服务区、主线收费站;经西洋河村东北,止于冀晋界段,与京新高速山西段相接。

路线全长63.085公里。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100km/h,路基宽度为33.5m。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全线共设特大桥3612m/2座,大桥4408m/18座,隧道5200m/9座,互通立交4座,主线站1处,服务区1处,停车区1处,养护工区1处。在张家口市设置通信分中心1处。

山西段

项目名称:北京至新疆国家高速公路山西境内段工程

工程分为主线和支线。工程主线全长8.869公里,起点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平远堡村东北晋冀界与“北京-新疆高速公路胶泥湾至冀晋界工程”相接,终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韩家营村南晋蒙界与“京新高速公路韩家营(蒙晋界)至集宁段”相接,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33.5米,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天镇支线长2.4355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4.5米,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接山西S45天黎高速。主线全线设大桥1座、中桥1座、小桥7座,涵洞21道;枢纽立体交叉1处,分离式立交1处,天桥1处;设停车区1处。支线设大桥1座,小桥1座。项目总投资61589.920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439.4万元。

内蒙段

2011年4月27日上午,G7京新高速公路韩家营(内蒙古山西界)至呼和浩特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估算总投资约156亿元。这是继G6京藏高速公路后又一条内蒙古进京高速公路。

该项目路线起点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韩家营,接拟建的京新高速公路(北京-新疆乌鲁木齐)山西境段,经喇嘛营、张皋、巴中夭、旗下营等地,止于呼和浩特市保合少立交,接已建成通车的呼和浩特绕城高速公路和已完成四扩八的呼和浩特至包头高速公路(G6),全长约212公里。全线采用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33.5米,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00公里,项目计划总工期3年。

京新高速公路韩家营至呼和浩特工程是G7北京至新疆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京新高速公路起点为北京,途经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6个省份,终点为乌鲁木齐,全长约2760公里。

京新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建成后,新疆进京距离将比现有公路通道缩短约1000公里,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分流西部省区进京车辆,有效缓解京藏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甘肃段

G7在甘肃境内途径酒泉市肃北县马鬃山镇,路线起自白疙瘩(蒙甘界),接内蒙古拟建的临河至白疙瘩(甘蒙界)高速公路,经马鬃山镇,止于明水(甘新界),接新建的明水(甘新界)至哈密高速公路,线路全长137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马鬃山镇至桥湾连接线约147公里,采用三级公路标准,项目估算总投资约61.3亿元。目前,即将完成建设。届时从酒泉肃州区将引出一条酒航高速作为京新高速的重要联络段。

该项目的建成,对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改善酒泉北部交通条件,促进酒泉马鬃山边境口岸的发展,推动酒泉与新疆,内蒙古,蒙古国,青海的交流作用,为河西走廊直达北京多了一条出行通道。

临白段

再创纪录!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贯通

全长930公里,位于内蒙古西部的京新高速临白段2016年9月26日全线贯通。

线路横贯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全境,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一段高速路。

意义影响

G7京新高速公路横贯东北、华北、西北,也称“三北大捷道”,全长约2540公里,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7条北京辐射线之一,是西北新疆和河西走廊连接首都北京、华北、东北及内地东部地区最为便捷的公路通道,也是一条新的出疆陆路大通道,它使新疆至北京公路里程缩短1000多公里,可显著节约运输成本。

技术难题

施工难点

随着国内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规模逐步加大,大断面、大跨度特长隧道也逐渐增多,这类工程项目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中交承建的京新高速公路金盆湾隧道就是全程Ⅴ级软弱围岩大断面特长隧道,由于工程规模大、地质条件差、成洞困难,该项目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点项目”,施工安全总体风险等级被评定为Ⅳ级(极高风险),施工难度被鉴定为全国第三。

半断面中隔壁法增大施工空间施工过程中,隧道初期支护施工完成后,常出现开裂、掉块、拱架变形、仰拱底鼓、塌方冒顶等病害,向深埋段深入后,更频繁出现过大沉降,拱架变形带来的换拱危险,使施工安全风险加剧,工期受到影响,原设计中单纯的中隔壁法(CD法)、三台阶法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解决方案

施工方高度重视金盆湾隧道的建设,从施工初期就对隧道施工难题全面跟踪,对全程Ⅴ级围岩大断面隧道的开挖方法比选优化、初期支护大变形治理措施进行了专题立项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对中隔壁法、中隔壁三台阶法、三台阶法、半断面中隔壁法等多种开挖方法进行比选优化,并多次通过专家论证后,项目部将中隔壁法(CD法)进行优化,依据隧道不同围岩特点,采用了半断面中隔壁法及双层初期支护法与三台阶法结合,引用了机械开挖,保障了施工安全,加快了施工进度。

半断面中隔壁法是为了更有效地避免中隔壁法(CD法)的施工风险,通过中隔壁将隧道上半断面大断面分割成两个小断面,减小挖断面,保证了上半断面开挖时的稳定;在下半断面施工时,利用台阶法,以加快下半断面施工进度,尽快使支护结构封闭成环。通过减小上半断面的开挖面积,增大了下半断面的工作空间,从而引入机械施工,提高了功效。

据介绍,半断面中隔壁法的局限性是,在整个断面支护结构未封闭之前,稳定性相对降低,适用围岩无过大沉降与收敛的施工条件。

随着浅埋段向深埋段的深入,隧道开挖过程频繁出现异常的过大沉降与收敛,在分别采取了增加锁脚锚管、增大预留变形量、在拱架上焊接加强钢筋、缩短安全步距等多种措施应对后,项目部最终采用了双层钢拱架初期支护与三台阶法结合的施工方法,较好地控制了隧道的沉降与收敛,抵御初支开裂掉块、拱架变形,确保二次衬砌的厚度。

双层初期支护,采用三台阶法进行施作,开挖时采用铣挖机,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施工时,左右中导、下导、仰拱交替进行开挖,最后仰拱采用外层钢支撑闭合成环,共同受力,避免同一断面左右两侧同时处于临空状态。

双层初期支护法与三台阶法结合,从根本上抑制了初支沉降,有效控制了大断面隧道变形,避免了单拱变形后换拱的高危作业风险。

之后,金盆湾隧道一直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施工方法,没有再发生侵限、换拱现象,月进度达到了55—60米,左洞已顺利贯通。

相关问题

高速禁行、大修施工:堵车“雪上加霜”京藏高速公路是北京西北方向唯一的高速公路进京通道,在北京段原为八达岭高速,由于设计缺陷,55公里至50公里处因弯道连续下坡,载重汽车容易发生事故,被称为“死亡之谷”。这段路连接八达岭长城和十三陵风景区,中外游客众多,经专家论证改为旅游专线,昼夜禁行4吨以上货车。

此外,京藏高速公路内蒙古乌兰察布段和京新高速北京山区段坡多、弯多,大型货车容易因刹车失效发生事故或故障,几分钟内就形成拥堵,因缺少应急出口,民警需徒步至现场处置。

由于超载或重载货车的碾压,京藏高速北京、内蒙古路段病害严重,不得不进行大修,反过来又加剧了拥堵。2010年7月,通车仅两年的京新高速北京山区路段出现明显大坑、松散、车辙等病害,影响行车安全,使货车通过量每天减少了1000辆左右。

2010年8月19日,北京市公路管理部门决定对京新高速半幅封闭大修施工,仅留一条车道放行。尽管事前北京交管部门已通知河北、内蒙古引导车辆分流,但这次修路还是引起了京藏高速“大拥堵”。

车多路少、缺乏规划:交通建设滞后

京藏高速是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大型货车进京的要道,也是内蒙古煤炭输出的大动脉,连接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与输出基地鄂尔多斯市,每天来自10多个省区市的大型运煤车辆行驶在这条路上。

内蒙古交警总队统计,京藏高速公路呼和浩特市至内蒙古、河北地段双幅四车道最大通行能力为每天2.08万辆,实际流量双幅已达到每天7.1万辆,超出三倍多,拥堵高峰时滞留车辆绵延百余公里。

北京方向,京新高速公路进京交通流量达1.4万辆至1.5万辆,同比增加130%,但实际最大通行能力只有1万辆,远远超过道路设计通行能力,拥堵高峰时车辆排队超过20公里。

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公司副总经理高团山认为,京藏高速的拥堵,暴露了路网规划和配套方面的问题。公路规划没有对车流量进行充分预测,也没有针对车流量达到设计极限时的预备处理方案,而周边路网不配套,使得拥堵出现后难以缓解。

统一行动、形成合力:提升通行效率

据悉,此次“大堵车”问题的化解,与公安交管部门撤销限流卡点有很大关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情况下的“大堵车”,与“诸侯分治”“争抢罚款”问题直接关联,建议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建立京、冀、内蒙古、晋四省区市应对高速公路进京拥堵联动机制,促使各地政府形成合力,统一行动,规范管理,在道路、治超和煤炭资源的管理、收费、执法等方面要协同一致,提高通行效率。

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河北省高速交警总队总队长薛秉义认为,要进一步挖掘道路通行潜力,不能“因噎废食”,出了事故就禁行。建议北京方面针对八达岭高速“死亡之谷”路段进行调研,可以考虑修建辅路,以及通过其他方式延缓坡度,创造重载货车安全通行条件;在内蒙古乌兰察布段和京新高速北京山区段,可以考虑增设应急出口或紧急停车区,以及增加交警值勤岗位和救援设施,缩短事故处置时间。

一步完善路网规划标准体系,科学规划,加快审批,建设铁路、公路、管道等多个能源输出通道,加快启动鄂尔多斯-唐山铁路、张石高速、张涿高速和110国道二期项目建设。

大家了解世界上的又长又直的公路吗?相信大家也不是很了解吧!世界上最长直线的公路肯定会让你震惊的,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世界上最长直线的公路,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上最长直线的公路

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是泛美公路泛美公路系统全长47515千米,把北美洲和南美洲连接起来 请想象一下某条公路从美国的边缘延伸,穿过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泛美公路便是这样一条令人难以置信的公路。 19世纪时,人们就谈论要建设一条泛美铁路。但直到1923年,这个问题才被认真地加以考虑,该工程系统的组织工作也随之开始。到1950年时,南美洲的大部分公路已经开通。右图:泛美公路穿越许多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包括沙漠、针叶林、热带雨林和山。 泛美公路不单是从美国和墨西哥边界开始,以直线延伸至智利。它还通往南美洲的东部和西部,把南美洲17个国家的首都连接起来。 这条公路为农产品和原材料的运输提供了通道。尽管有时泛美公路被说成是从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开始延伸的,但实际上该公路并不是从这么远的北方开始的。 最早最长最宽的道路是我国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了调兵方便命大将蒙恬调动20万民工用4年时间完成的,这条路北起九源(内蒙包头市)南至云阳(陕西淳化)横贯陕西、甘肃等省14个县,全长900多千米宽164米。 在多伦多这段的 401 高速公路宽 14 ~ 18 线车道,是全世界最宽的道路。每 天 45 万台车流量更全北美洲车流量最高的道路。 在建筑成就上,根据美国的世界纪录工具书指出:在道路方面,最长的道路是从美国通到巴西的泛美公路,长达两万四千公里。最宽的道路则出现在巴西,路宽达两百五十公尺。 为纪念阿根廷独立日而命名的7-9大道是世界上最宽的道路。此外之最还有,利瓦拉比亚(Rivadavia)大道是布市最长的道路,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道路,纵贯布市南北两部,凡道路和此交叉均要变名,变号。

世界上在建最长的公路

塔里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北起314国道轮台县东,经轮南油田、塔里木河、肖塘、塔中4油田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至民丰县恰汗和315国道相连,南北贯穿塔里木盆地,全长522公里,其中穿越流动沙漠段长446公里。 塔里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公路于1993年3月动工兴建,1995年9月全部竣工。

该公路北接轮南油田公路网与314国道连通,南与315国道相接,全长522千米。其中流动沙漠段公路北起肖塘,南至民丰县城以东23千米的恰安,全长446 千米。沙漠公路是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由17个科研单位、18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了攻关,攻克了在流动沙漠中修筑上等级公路的一系列世界级难题,项目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沙漠公路路基宽10米,黑色路面为7米,它采用了强基薄面路面结构,沙基振动干压实和土工布加固沙基的施工工艺及芦苇防栏和芦苇方格防沙治沙体系。公路路面平整如镜,汽车时速一般都在100千米以上,最高可达150~180千米。沙漠公路的贯通对加快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国内外游客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开展沙漠探险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今在轮南镇沙漠公路 0千米和民丰县恰安沙漠公路的终点处都建有壮观的沙漠公路彩楼,门楼旁立有宏伟的沙漠公路简介纪念碑。彩楼两侧书写着“千古梦想沙海变油田”、“今朝奇迹大漠变通途”的巨幅 对联 。当汽车驶入被人们称作“希望之路”和“幸福之路”的沙漠公路时,不禁使人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沙漠公路从东北向西南纵穿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心地区,沿途依次穿越了三个风沙地貌单元。在塔里木河沿岸一带,是属于具有零星复合型沙丘链的塔里木河沿岸灌丛沙丘区,这里的沙丘都为固定或半固定的,高3~5米不等,地表有不少红柳和胡杨树生长, 在塔中路28千米和44千米等处, 公路两旁出现了大片奇形怪状,因为断水而枯死的胡杨林。沙漠公路从肖塘开始 (塔中路76千米路标处) 正式进入流动沙漠区,由肖塘往南约50千米的范围内属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沙丘链区,这里的沙丘链垂直顺行风向,一般都呈西北--东南走向,开始沙丘成不连续的群体分布,其间夹杂着1~3米高的沙垅,向南则演变成高 5~10米的密集新月形沙丘链。沙丘链表面布满次生比高2~3米棱脊分明的峰窝状沙丘。在塔中路90千米、115千米等处仍可见有枯死的胡杨或疏落的胡杨风景林分布。从塔中路130千米处进入塔克拉玛干中央复合型纵向沙垅区,在这里北部较低矮的新月形沙丘链开始让位于长条形的巨大复合型纵向沙垅。该纵向沙垅顺风向作东北-西南并行排列,一般比高30米左右。丘间地还分布有1~3米的低矮沙垅。复合型纵向沙垅北端主要属穹状沙丘类型,向南则逐渐演变为复合新月形沙丘,沙且表面布满丘脊近似方形,底部深陷3~5米,甚至多达10米的蜂窝状沙丘,说明这里除顺行东北风外,风向的局部变化也很明显,因而形成了蜂窝状沙丘多条垂直风向的棱脊。这里的沙丘远看像大海中无数游动的黄龙,鳞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近观似沙海上构筑了无数的蜂巢,轮廊分明,色调明暗对比明显,给人以无限的暇想。塔中油田位塔中路295千米处, 这里已成了一座热闹的石油小城镇。从塔中油田西南行,沙漠中逐渐可见干河床,并出现胡杨林和红柳灌丛沙丘。

沙漠公路像一条游弋茫茫沙海的黑色长龙,顺着沙丘间低地起伏延伸,路面最大起伏可达25米,如不采取防护 措施 。

控相结合的完整的防沙体系,仅北段公路(共219千米)编扎的芦苇草方格面积就达2000万平方米,草方格外侧竖立由尼龙网、芦苇排建造的阻沙栅栏长446千米。草方格一般一米见方, 其设防根据公路两侧沙丘和风信情况而定,一般宽度变化在20~100米不等。阻沙栅栏高1.3米,厚8厘米。栅栏和草方格随沙丘起伏绵延,犹如一条千里锁链牢牢缚住了黄色巨龙,令其动弹不得,其雄伟壮观的气势动人心魄,也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沙漠公路沿线将利用沙漠地下水,栽种红柳、沙枣等耐旱沙生植物,并将在公路两侧营造六条绿色林带,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披绿装的理想即将变为现实。

在整条沙漠公路上,共有108个水井房,每处水井房都有一对夫妻看护。每天,他们都要照管好所在的护水站,同时徒步走遍所辖的数公里道路,照料路旁脆弱的植被,确认滴灌管线的完好更要抵抗高温差、强日照、重干燥等极端的生存条件,与流动的风沙作战。在无边的沙漠中,他们忍受着难耐的寂寞,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燥的工作,坚持守卫这条绿色通道。为了维护沙漠公路的畅通,每年仅灌溉养护生态林的投入就达2000万元,那些灌溉养护员付出的寂寞与孤独情感,更是无法量化的,随意丢弃的垃圾,却污染了他们的辛勤成果。

公路的分类

高速

能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25000辆以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连续行驶,全部设置立体交叉和控制出入,并以长途运输为主的公路。

一级

能够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5000~25000辆,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要工矿区、可供汽车分道快速行驶、部分控制出入和部分设置立体交叉的公路。

二级

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算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000~5000辆,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型工矿区以及运输繁重的城郊公路。

三级

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算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000辆以下,沟通县与县或县与城市的一般干线公路。

四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6366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1
下一篇 2023-03-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