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庄庙会是哪天

冉庄庙会是哪天,第1张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古庙会日。

村子简介

冉庄村,位于西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部,北距104省道3.5公里。东邻潘村,西接花王村,北与陕西玻璃纤维厂、台玻厂毗邻,南隔陇海铁路和庄头镇流顺村连畔。村由(东、西、中)三个自然村组成,辖8个村民小组,469户,2010人,耕地面积1960亩,总面积为2260亩。

村名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村西有菩萨庙,村中间有老爷庙,庙内一座大殿名为三清殿。庙门前立一铁旗杆,据传,天旱时摇动旗杆就会下雨。当时,村民每到夏季就要去“朝山”,(到秦岭山的寺庙里进香朝拜)路过王堡村时就要歇脚喝水。

因此,与王堡村建立了友情。如遇天旱,王堡人就让冉庄“朝山”之人回来摇动铁旗杆,每每摇动,就会下雨,王堡的田地也会得到雨水滋润,两村人的友情也因此延续几代。那时,三个自然村各有城墙,城壕深约5米,东村城墙有东、西两个城门;西村城墙有东、北、南三个城门;中村城墙只有北门。

村民姓氏来源与构成

村民以张、王、岳、杨、刘、康姓居多。现有耕地1960亩。冉庄村原名染家寨,是西周王朝的屯兵之地。由于守军家属也担负着军士服装的染色和浆制,后来人们就习惯称此地为染家寨,后经历史变迁,为图吉利,取谐音冉庄。农历七月十五日为古庙会日。

行政隶属演变

冉庄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潘冉乡管辖,文革期间,归七里庙人民公社(七里庙人民公社革委会)管辖,文革后期,归属于冉庄乡公社,1996年,设立冉庄乡,冉庄村是冉庄乡辖区内一个自然村,2001年11月,冉庄乡撤乡建办,冉庄村一直归西城街道办事处管辖。

以上内容参考兴平市人民政府-麻花产业敲开致富门——冉庄村

河北省清苑县冉庄镇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进行灭绝人寰的“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仅在6万平方千米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楼1783处,修公路2万多千米,挖封锁沟8878千米,把冀中平原细碎分割成2670块,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

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冀中人民展开了地道斗争。并继而成为在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坚持敌后抗战,扩大抗日根据地,扭转战局的〖ZK)〗一种独特战斗方式。冉庄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巧妙地设计了各种工事和地道口,部署不同的作战方法,在普通的村庄,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誉为地道战模范村。聂荣臻元帅曾为此亲笔题词:“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

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原貌和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旧时的街道,旧时的房屋,旧时的墙院猪舍,伪装的地道口和34处作战工事,纵横交错的地道网,是冀中平原25万千米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的缩影。遗址整个保护区面积为30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为26万平方米。

冉庄地道战遗址,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8月,被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1月,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1997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9月,被河北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第一批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地道战遗址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冉庄村。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建于1959年,当时隶属于冉庄村,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际任务的需要,纪念馆几度变更,2004年3月成立了由清苑县县委书记任主任的清苑县地道战遗址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暨清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馆长担任,为县委直属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冉庄地道于开挖,初期仅是村民为躲避敌人的残害,自发地挖了单口洞用于隐蔽防身。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冀中区党委明确指出:冀中要开展地道斗争。对挖掘地道的组织领导、技术规模等问题均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规模宏大的地下工程就此展开,地道战从此诞生。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冉庄开始扩建地道,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冬天基本完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630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1
下一篇 2023-03-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