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地是现在哪里

代地是现在哪里,第1张

代地位于今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东北部。代是中国古代历史春秋时代末期的一个诸侯国,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国家。代地境内有恒山、五台山之险,地方大约五百里,与匈奴非常接近,所谓“天下用武之地”是也,代国一向是“胡汉杂居”,人民剽悍尚武,盛产优秀的士兵,也不缺乏马匹。公元前458年,赵襄子出使代国,到夏屋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请代王赴宴。在酒宴上,襄子早已安排下埋伏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时,趁机用斟酒用的铜勺刺杀代王及其从官。代王一死,赵军随即兴兵伐代,一举占领代国,将其领土并入赵氏版图。襄子之姊泣而呼天,拔下发笄自刺而死。后公元前228年秦灭赵,赵公子嘉逃往代,并自立为王,6年后被灭。

春秋时代末期,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东北部,活跃着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建立的国家,这就是代国。

汉承秦制。代时而为郡,时而为诸侯国。在楚汉相争期间,项羽把赵国的主要地域封给张耳,迁赵王歇于代,都今蔚县代王城。《史记·高祖本纪》记,"齐予陈余兵,击破常山王张耳,张耳亡归汉。迎赵王歇于代,复立为赵王。赵王因立陈余为代王。"此事引发项羽震怒,发兵攻齐。

"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刘仲为代王。而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持,弃国亡,间行走雒阳,自归天子。天子为骨肉故,不忍致法,废以为郃阳侯。"刘仲,名喜,是刘邦的哥哥。封为诸侯王,建都代王城,看得出高祖对代地的重视。但这个刘喜无能无才,没有治国安邦本事。匈奴袭来前不组织防卫,敌兵杀到狼狈逃窜,从小路跑回洛阳,说是来归附天子。刘邦当然很生气,碍于兄弟之故,给他找了一个黄河岸边的小县,贬为名义上的郃阳侯。刘喜无能,他的儿子刘濞却"有能",景帝年间因发动"七王之乱"被诛杀。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封陈豨为列侯,以赵相国身份统率兼领赵国和代国的军队,边防部队一并归属他管。三年之后,有人告发他拥兵在外、广招宾客、意图盘根坐大。刘邦也有风闻在耳,于是诏令陈豨进见。陈豨自知东窗事发、料想前景不妙,便称病不朝,进而在代地起兵反汉、自立代王。

《史记·高祖本纪》记述,"八月,赵相国陈豨反代地。上曰:'豨尝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也,故封豨为列侯,以相国守代,今乃与王黄等劫掠代地!代地吏民非有罪也,其赦代吏民。'九月,上自东往击之。至邯郸,上喜曰:'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也。'闻豨将皆故贾人也,上曰:'吾知所以与之。'乃多以金啖豨将,豨将多降者。"陈豨在代地反叛后,高祖说:这个人曾经作为我的特使,感到他是守信义的。我格外看重代地,所以才封他为列侯以相国身份守卫代地,如今竟敢结伙危害代地呀!代地的官吏和老白姓没过错,要赦免他们。于是,刘邦亲自带兵东征攻打赵豨。到达邯郸,刘邦高兴地说:陈豨没有南下占据邯郸,用漳河水阻断用兵之路,我知道他是没有能力的人了。听说陈豨的部将都是做卖买出身,刘邦说:我知道怎么来对付他们了。于是用许多的金钱诱惑爱财部将,致使陈豨的将领中有很多人投降。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将周勃帅军击败陈豨,在灵丘将陈豨斩杀,遂即平定代郡九个县。

就在这一年,高祖复置代郡为国,封其年刚八岁的儿子刘恒为代王。《汉书·高帝纪第一下》记:"上还洛阳。诏曰':代地居常山之北,与夷狄边,赵乃从山南有之,远,数有胡寇,难以为国。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代之云中以西为云中郡,则代受边寇益少矣。王、相国、通侯、吏两千石择可立为代王者。'燕王绾、相国何等三十三人皆曰:'子恒贤知温良,请立以为代王,都晋阳。'"当时的代国所辖地域,比郡地增加不少,包括了今太原及山西东北部、今河北西北部。刘恒为代王17年,直到公元前179年继任皇位。他就是为中国帝制时代开创盛世"文景之治"的汉文帝。从这里走出去一位青史留名的帝王,代地有一份荣耀。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那么邯郸是哪个朝代都城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邯郸是哪个朝代都城?

战国七雄之赵国的首都,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曾历经八代国君,达158年之久。

赵国灭亡的原因:

赵国自赵襄子元年(公元前475年)即位建国,到赵王嘉被秦俘虏(公元前222年)赵国灭亡,前后共经历了十二代十三位国君,共253年,在这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过程来看,从初步发展,欣欣向荣到进入强盛阶段,赵国东控强齐,西屏强秦,扎根在燕赵大地,成为影响战国格局的七雄之一。到赵孝成王与秦的长平之战惨败,使赵国一蹶不振,直至灭亡。她的兴旺衰败的历史过程,给人们警示了诸多历史启示。

一、秦王攻赵,势如破竹

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 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统一国家。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乘赵攻燕、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大举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帷幕。秦国经过数年连续攻赵,极大地削弱了赵国实力,但离灭亡赵国尚需时日。于是秦国转攻韩国,公元前231年,攻下韩国南阳,次年,秦内史滕率军北上,攻占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秦王乘赵国进攻燕国之际,派王翦、桓齮、杨瑞分两路大军攻赵,攻占了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撩阳(今山西左权)、邺(今河北磁县南邺镇)和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等9座城池城,赵国的实力大减。秦王政十三年(前234年)十月,秦王嬴政担心秦灭韩时,赵国仍有助韩的可能,再度攻打赵国的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磁县西南),斩首10万,大败赵军,并杀死赵将扈辄。

二、番吾之战,形成相持格局

赵国经过秦国数年的攻击,死伤数十万,再无组织进攻能力了,仅能退守邯郸自保。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年),秦军分两路进攻番吾(今河北灵寿西南),亦被李牧击败,史称番吾之战。

幽缪王七年(公元前229年)秦趁赵国发生饥荒,乘胜兵分三路,大举率兵攻赵。北路由李信率领,兵出太原、云中;中路由王翦率领上党之兵,通过井径,进攻赵国中部;南路由端和率领河内军队,从黄河北举进攻邯郸。赵幽缪王派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率军御敌。李牧以太行山为屏障,在秦军通往邯郸的道路上安营扎寨,接连几里不断,王翦不敢贸然前进。

秦赵之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如果此时赵能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加强经济建设,充实军事实力,把强秦拖垮亦有可能。对赵国来说,此是是最好的韬光隐晦,奋力备战之机。

三、秦用离间计,赵自毁长城

李牧是当时赵国继廉颇之后的名将。数年间,他率兵北破燕军、南拒韩魏,且几败秦军,王翦畏之如虎。后李牧又取得番吾之战胜利,秦王看到这种情况,认为只能智取,不可强攻,遂派人去王翦军中,告诉王翦说:“李牧是赵国北边名将,我们不容易打胜他。将军不妨叫人去跟他讲和,以后我自有办法。”王翦按照秦王的指令,开始与李牧和谈。

秦王又派奸细到邯郸,用大量金银财宝贿赂赵王宠臣郭开,对他说:“李牧私自与秦军讲和,密谋反赵降秦,请你把这件事告知赵王,将来秦王一定重重酬谢你。”郭开虽然身在赵国而心在秦,又接受了贿赂,便按照秦王的旨意行事。他乘机对赵王说:“李牧、司马尚欲谋背叛大王,投降秦军。赵王半信半疑郭开的话,于是派自己的亲信,暗暗前往赵军驻地察看实情。果然看到李牧与秦将王翦之间,不断有信使往来。赵王就把郭开的话当成真的,马上下令革除李牧的职务,改派赵葱和齐将颜聚去代替李牧。李牧听完赵葱宣读赵王的命令,脸色阴沉,嘴唇紧闭,坐在那里半天不动。他想: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赵王派人来夺自己的兵权,是极其错误的,里面一定有鬼,他立即站起,用坚定不移的口气,对赵葱颜聚说:“两军对垒,国家的安危担在大将身上,虽然有国王的命令,我也不敢服从。”在郭开的怂恿下,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把他捆绑起来杀害了。临刑前,他痛心地说:“廉颇为赵国将军,没有落个好下场。为此我常常心中不满,没有想到今天竟轮到自己头上。”李牧被杀后,同时废了司马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附《李牧传》)。

赵国巨奸郭开,先后谋害了两位赵国大将,廉颇和李牧。廉颇逃往外地时,赵王想起了廉颇,派使节去看望。就在这时,郭开拿了重金给那位使节,叫他说廉颇身体不好,吃顿饭就拉了三泡屎多,使廉颇不能再返沙场。

在关系到赵国生存的危急时刻,赵国逼走廉颇、杀贤将李牧,无疑是自毁长城,加速了赵国的最后灭亡。

四、代地地震,赵国雪上加霜

公元前231年,赵国代地发生大地震,自乐徐(今河北满城西)西北到平阳(今河北阳原西),房屋倒塌,地裂百三十步(《史记》)。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赵国大饥。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秦灭韩后第二年,秦军乘赵国地震之后,又逢大旱,兵分两路,南北合击赵都邯郸。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破赵军,攻占邯郸,俘赵王。

赵国原太子赵嘉,拒不投降秦王,率领宗族亲信数百人,逃出邯郸,日夜兼程逃往代地(在今河北蔚县)自立为王,定都代,不久,赵国大夫及一些名门族纷纷奔代,燕赵合军,驻扎上谷(今河张家口及小五台以东,北京市延庆以西)。公元前222年,秦攻取代,俘赵王嘉。赵国所属领土变为秦国一郡,赵国灭亡。

赵国灭亡,究其原因

一是经济和军事实力差,这是根本原因;二是赵国自毁长城,使秦国的离间计得逞这是直接原因;三是地震和饥荒等自然灾害,加速了赵的覆灭,这是重要原因。

白起远不如李牧!

白起外号战神,人屠。一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主要战绩:

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

攻赵先后歼灭赵军60万(含长平之战)。攻韩魏歼灭30万。

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00余万!

但白起指挥的最强大的秦国“虎狼之师”,又有秦的强大国力为后盾,即使如此,其在长平战初期遇到廉颇,还是不能速胜之,只是到了赵括为将后,才大显神威。后期在邯郸之战时竟然不敢出战,这就给其的“战神”名号大打了一个折扣!

李牧就不同,其早期在北方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接着又乘胜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远远逃走。其后十多年,赵国北边稳固,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的城邑。(这是个什么概念,汉武帝以倾国之力都不能办到的事给李将军给办到了)。前233年,赵将扈辄为秦将樊于期所败,丧师十万。秦又自北路进攻赵的后方,形势危急,赵王命李牧为大将军,率兵南下反击秦军,在宜安(今河北蒿城县西南二十里)大破秦军,十万余秦军,全部被歼。樊于期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此战给秦国以沉重打击,李牧因功被封武安君。前232年,秦复攻赵番吾(今河北省平山县南),李牧出兵迎战,再次重创秦军,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后秦再派王翦来,对李牧亦无可奈何。到这时,李牧连破秦军,功过朝野,小人暗算也随之来了,前229年,秦王派人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在朝野散布李牧造反的谣言。赵王中计,斩杀李牧。赵王自毁长城,秦将王翦三个月后即灭赵国。

可以说李牧所处的环境和压力要比白起恶劣多,其尚能支撑赵半壁河山,假设由李将军指挥长平45万赵军,估计历史都有可能重写!这也就是所谓英雄造时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598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1
下一篇 2023-03-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