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位于哪里?

罗布泊位于哪里?,第1张

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若羌县北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中心位于北纬40.5°,东经90.3°。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

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nào),《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牢兰海、辅日海、临海、洛普池、罗布池等多种名称。

地理环境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洛普池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在20世纪中后期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自从罗布泊干涸后纳木错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

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曾经形成了巨大的湖泊。此后湖水减少,楼兰城成为废墟。1931年中国学者陈宗器、德国地质学家霍涅尔对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以来在罗布泊新形成的水域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于1931年完成了整个湖区的测量工作,实测罗布泊水域面积还有2375平方千米,水源来源于孔雀河,由北端入湖,进入湖心,向东膨胀,形如“靴子”,南北长85千米,湖区北部东西宽20千米,南部东西宽45千米,湖水很浅,在某些区域甚至不能行船,时有搁浅,西南有一河道与喀拉和顺湖相连。

气候

罗布泊地区气候异常干燥、炎热,年平均气温11.6℃,夏季最高气温>40℃,冬季最低气温-20℃以下,年降水量20毫米,蒸发量>3000毫米,年日照时数>3200h,年积温>4500℃。且风蚀强烈,全年盛行风方向为NE,3~5月为多风季节,6~8月为大风季节,8级大风日>60d,常常引起沙暴天气,位于罗布泊下风向的若羌、且末地区每年浮尘天气有115~193d。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同失踪了的楼兰古城一样,是一个充满神秘氛围的地方。近百年来有关罗布泊是否是游移湖的论争,又牵动着地学界那么多人的心弦,使之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自然之谜。

酷热、干旱、风沙、雅丹(陡崖)、盐壳阻拦着人们向罗布泊接近,多少年来一直被称为“死亡之路”。历史上曾有许多中外学者试图冲破层层阻碍穿越大沙漠,完成对罗布泊的考查,然而成功的人并不多。就是仅有的几次成功的考察,还在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最先引起罗布泊是游移湖争论的是俄国探险家H•M•普尔热瓦尔斯基,他在公元1876年曾到罗布泊考察,他发现罗布泊位于塔里木河口的喀拉和顺境内,比我国地图所记的位置还要往南,大约有纬度1度之差。而且,他所见到的湖泊是淡水湖,芦苇丛生的大沼泽地,聚集着成千上万的鸟类。而北罗布泊(即中国地理文献所记载的罗布泊)的水都已干涸,变成盐滩,十分荒凉。

普尔热瓦尔斯基的观点发表后,在国际地学界引起了争论。

德国的李希霍芬持反对意见,他认为普尔热瓦尔斯基所考察的也许并非是中国清朝地图上的罗布泊,真正的罗布泊还在普氏考察的北部。

以后英国的斯坦因、瑞典的斯文赫丁等先后到罗布泊地区考察,认为争论的双方都没错,而是罗布泊游移到喀拉和顺去了。从此就有了罗布泊是游移湖的说法。斯文赫丁还推测了罗布泊游移的原因,是由于进入湖中的河水(塔里木河)挟带大量泥沙,沉积在湖盆里,而使湖底抬高,导致湖水往较低的地方移动。过一时期后,被泥沙抬高露出的湖底又遭受风的吹蚀而降低,这时湖水又回到原来的湖盆中,罗布泊像钟摆一样,南北游移不定,而且游移周期可能为1500年。

1923年,为普尔热瓦尔斯基和斯文赫丁所发现的罗布泊突然消失,成为沙漠,鸟儿飞走,芦苇枯死,那些靠打鱼为生的渔民和居民也离开了芦苇编成的小屋,迁往他处。原来,罗布泊又戏剧性地回到了它以前呆过的老地方,即古代地图上所标的位置。

罗布泊介绍

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的罗布泊,它是一块吸引着中外史地学者的充满着神秘感,着迷一般的土地。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一世纪时的《汉书》描述它“广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源纪略》卷九中载:“罗布淖尔为西域巨泽,在西域近东偏北,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七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其余沙啧限隔,潜伏不见者不算。以山势撰之,回环纡折无不趋归淖尔,淖尔东西二面百余里,南北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H·M·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1930—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赴罗布泊实地考察,还实测了地图。建国后,1959年,1980—198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过规模的罗布泊考察,其间80年5—7月彭加木同志为寻找水源,在库木库都克地区遇难。

这里,曾经是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代楼兰王国。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它成为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5182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0
下一篇 2023-03-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