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是哪里

温州是哪里,第1张

温州,简称“温”或“瓯”,是浙江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截至2021年,全市下辖4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陆地面积1211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6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7.290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585亿元,比上年增长7.7%,两年平均增长5.5%。温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浙江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东濒东海、南毗福建省、西及西北部与丽水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接壤,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海鲜鸡蛋之乡、中国鞋都,温州人被国人称之为东方犹太人。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公元323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唐朝时(公元675年)始称温州,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建城历史。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南有吴川,北有温州”享誉全国。是我国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37位。2018年12月,温州入选2018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2022年,入选科技部发布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

瓯是一种陶器

一、越瓯的出典

越瓯两字最早出现在唐代的文献中。如:

孟郊《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诗: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载《全唐诗》945页);

李涉《春山三朅来》诗:越瓯遥见裂鼻香,欲觉身轻骑白鹤(载《全唐诗》1209页);

郑谷《送吏部曹郎中免官南归》诗:箧重藏吴画,茶新换越瓯(载《全唐诗》1697页);

郑谷《题兴善寺》诗:藓侵隋画暗,茶助越瓯深(载《全唐诗》1703页);

韩偓《横塘》诗:蜀纸麝煤沾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载《全唐诗》1719页)。

二、越瓯是什么

第一次听到“越瓯”或见到“越瓯”两字,许多人会觉得茫然和不懂。弄不清楚越瓯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称之越瓯。其实,只要有点历史知识,稍懂点陶瓷文化,将“越瓯”两字拆开分析,也就不难理解。

越瓯之名由“越”和“瓯”两字组成,从词汇组合方式看,明显属偏正结构。即前字“越”为属性,指的是烧制青瓷的越窑。越窑在浙东。今之上林湖地区,曾以中国青瓷的发源地,唐五代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东方“海上陶瓷之路”的始发站,而著称于世。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上林湖越窑遗址,则是越窑窑系中最为重要又最为典型的代表性窑口。

至于何故称之越窑,世人曾为之争论不休。主要观点有三:1、越国说,认为越窑之名的由来,是囿于越窑窑址的分布皆在古越国境内;2、越人说,认为越窑之名的由来,是囿于越窑窑址的分布皆在古越人的居住地;3、越州说,他们根据,《茶经》的记载,认为越窑是唐代越州窑的简称。至目前,这第三种观点已为多数人所赞同,理由是“越窑”一名始见于唐代,而唐代因行政归辖及贡纳制度之故,又有着以州命窑的惯例。唐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中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句,为此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文献依据;陕西扶风法门寺唐塔地宫中出土的13件秘色瓷,则为此提供了最为确凿的实物见证。

后字“瓯”不是东瓯的瓯。东瓯的瓯是地方名,在今之温州、永嘉一带。这里的瓯为器名,指的是一种瓷质餐具,即今天的碗。碗是瓷器生产中最为大宗的产品,亦是人们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用具,它就在人们身边,人人都会碰到,天天都要见面。

根据形状及功能的不同,碗有很多种类,因此也就有大碗、小碗、平底碗、高足碗、玉璧底碗、敞口碗、敛口碗及饭碗、菜碗、茶碗、酒碗等不同叫法。为区别起见,古代人习惯称著饭者为碗,按食者为盘,注酒者为杯,放汤者为盏。而称之为瓯者的,主要是指盛茶盛酒的碗。《现代汉语词典》对瓯的注释为:瓯——盅子;茶瓯、酒瓯。但从大量文献记载分析,瓯主要是指茶碗。对此,除了前面所列举的古代诗句可佐证外,还可找到更为直接的诗句。如:

吕群的《竹》诗,有“谁怜翠色兼寒影,静落茶瓯与酒杯”句(载《全唐诗》1277页);

白居易的《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诗,有“烟香封药龟,泉冷洗茶瓯”句(载《全唐诗》1147页)。

更有甚者,唐代名人皮日休和陆龟蒙,竟以“茶瓯”为题创作了唱和诗。

皮日休《茶瓯》诗云: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5142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0
下一篇 2023-03-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