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是哪里?

六朝古都是哪里?,第1张

中国哪些城市称"六朝古都",分别是指哪几个城市?一、西安:十朝古都(西周、西汉、前赵、西魏、北周、隋、唐)二、北京:六朝古都(后燕、辽、金、元、明、清)三、洛阳:十三朝古都(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元魏、隋、唐(包括武周)、后梁、后唐)四、南京:六朝古都(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五、杭州:五代十国中的吴越与南宋在此建都六、安阳:商朝、东魏、北宋曾建都于此七、开封:六朝古都(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唐、北宋)八、咸阳:秦国、秦 【五帝时期】六朝古都是南京.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2)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而历史上定都北京的朝代只有三个:(1)元朝.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第二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2)明朝.明成祖朱棣登上帝位后,为了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1417年开始营建北京,花了三年多时间完工,公元1421年迁都至北京.

六朝古都单指南京,古称金陵、建康,现在是江苏省的省会。

从三国的东吴开始,近400年间,连续有六个朝代(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在南京建都,后人称南京为"六朝古都"。其实西安、北京、洛阳、开封这些地方也有六个或六个以上朝代建都,但都不连续。

西安、洛阳、南京、北京、杭州、开封这六座城市被称为我国的“六大古都”,之所以这么命名,主要出于三方面因素:首先作为都城,这六座城市建都时间与其他城市相比较长,其中西安城作为国都的历史超过了一千年。

其次,这六座城市作为都城时规模,是同时期其他城市无法睥睨的。最后,这六座城市在中国历史上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这六大古都,在古代都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南京的地形地貌:

南京市素有“天然地质博物馆”之称,长江漫滩、富水软土、岗地、岩溶等多种地貌单元并存。南京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

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南京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千米,中部东西宽50至70千米,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千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京市

六朝古都指的南京市,从三国的东吴开始近400年间,连续有六个朝代(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在南京建都,后人称南京为"六朝古都"。

六朝古都

六朝古都金陵城从三国的东吴开始近400年间,连续有六个朝代(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在南京建都,后人称南京为"六朝古都";此外,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有2600年的历史。

南京三国时称为建邺是东吴的首都。西晋避司马业讳,改名为建康。接续的东晋、及 南北朝的宋朝、齐朝、梁朝、陈朝皆以此城为都,所以南京称六朝古都。

南京文化

南京文化是以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所形成文化圈,又称金陵文化,是中华文明和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教中心,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衣冠南渡中的中原主流文化与南方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南京文化,其显性特征便是南北交汇、兼容并蓄、开放包容,可谓独树一帜。

南京名胜古迹

南京故宫

又称“明故宫”,“南京紫禁城”,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位于南京城的东部,以皇城与宫城为主体,以一系列建筑旨在突破皇权“神圣”为内容,以全国最高中央行署机构为大明王朝核心区域(只有“三法司”在太平门外),是明初南京城的核心所在。

九龙桥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东水关东侧,隶属花果山的主景之一,位于群山环抱幽谷之中,有九条大涧在这里汇合,然后奔流向山下的大海。九龙桥形态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很多游客都会在这里驻足观景,流连忘返。在这里不仅能观赏到优美的景色,还可以感受到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桥独有的历史文化。

鼓楼

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在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以鼓楼为主体建立了鼓楼公园。鼓楼公园是一座集自然、淳朴、优美为一体的公园,这里有龙凤亭、八角亭、戒碑等著名旅游风景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511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0
下一篇 2023-03-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