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里有野生鸵鸟

中国哪里有野生鸵鸟,第1张

没有野生。

鸵鸟为鸵鸟科唯一的物种,是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也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高可达2.5米,全身有黑白色的羽毛,脖子长而无毛,翼短小,腿长。平时速度达60km/h,最快达72km/h。

鸵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但是我国并没有野生鸵鸟。目前,我国主要是出于食用、观赏等目的引入,进行人工繁殖的,属于特种养殖,因此并不属于我国的保护动物。

问题一:鸵鸟一般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呢 鸵鸟(又名非洲鸵鸟)是现存体形最大不能飞行的鸟类。产于非洲。属鸵鸟目Struth-ioniformes鸵鸟科Struthionidae。雄鸟高约2.75米,重达155公斤。颈长几占身体的一半,雌鸟稍小。鸵鸟卵是现代最大的卵。雄鸟体羽大部呈黑色,但翅和尾羽白色;雌鸟大部褐色。头和颈的大部分淡红至浅蓝;稍有绒羽:头小,喙短而稍宽;眼大,褐色具浓黑色睫毛。它们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带。群居,日行性。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米,时速可达70千米/小时,能跳跃达3.5米。以植物的茎、叶、种子、果实及昆虫、蠕虫、小型鸟类和爬行动物等为食。

鸵鸟常结成5~50只一群生活,常与食草动物相伴。鸵鸟用强有力的腿(仅有两趾,主要的趾发达几乎成为蹄)逃避敌人,受惊时速度每小时可达65公里。若被逼于绝境,脚踢对手。

鸵鸟主要以植物为食,没有水也能生活很长时间。雄鸟互相争夺3~5只雌鸟,发出吼叫和滋滋声。中世纪骑士喜用鸵鸟羽毛装饰头盔。鸵鸟皮可制柔软、细致的皮革。鸵鸟经训练后可供乘骑及驾单座两轮车。鸵鸟对豢养条件不容易适应,可活50年。鸵鸟是不能飞行鸟类的典型。各地的鸵鸟在皮肤颜色、体形大小和卵的特征方面稍有差别,以前认为,这是不同的种,其实只是鸵鸟的亚种。

繁殖期旱季,有求偶争斗,雄性具求偶炫耀,雌性以沙地掘浅坑为巢,每产10~13卵,孵化期约42天,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60年。

问题二:鸵鸟生活在什么地方? 野生的在非洲西部和南美东部

问题三:鸵鸟生活在哪里? 鸵鸟广泛地分布在非洲低降雨量的干燥地区。在新生代第三纪时,鸵鸟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在我国著名的北京人产地――周口店不仅发现过鸵鸟蛋化石,还发现有腿骨化石。近代曾分布于非洲、叙利亚与 *** 半岛,但现今叙利亚与 *** 半岛上的鸵鸟均已绝迹;它们的分布是萨哈拉沙漠往南一直到整个非洲,而澳洲则于西元1862~1869年引进,在东南部形成新的栖息地。

问题四:鸵鸟生长在哪里? 寒带的鸵鸟只有冰岛有,我们在电视中动物世界里看到的鸵鸟,那是热带的鸵鸟和沙漠的鸵鸟。

问题五:鸵鸟的生活习性 鸵鸟是群居,日行性走禽类,适应于沙漠荒原中生活,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m,时速可达70km/h,能跳跃达3.5m。为了采集那些在沙漠中稀少而分散的食物,鸵鸟是相当有效率的采食者,这都要归功于它们开阔的步伐、长而灵活的颈子以及准确的啄食。鸵鸟啄食时,先将食物聚集于食道上方,形成一个食球后,再缓慢地经过颈部食道将其吞下。由于鸵鸟啄食时必须将头部低下,很容易遭受掠食者的攻击,因此鸵鸟在进食或饮水时,常见至少有1只鸵鸟警戒,当其它鸵鸟抬头时,鸵鸟才低头饮水。同群鸵鸟一般没有进食等级制度,只要有空间,鸵鸟之间极少表现出因进食而互相攻击的行为 。鸵鸟常结成5~50只一群生活,常与食草动物相伴。鸵鸟用强有力的腿(仅有两趾,主要的趾发达几乎成为蹄)逃避敌人,受惊时速度每小时可达65公里。雄鸵鸟在繁殖季节会划分势力范围,当有其他雄性靠近时会利用翅膀将之驱离并大叫,它们的叫声宏亮而低沉。 鸵鸟的营养来源很广,主食草、叶、种子、嫩枝、多汁的植物、树根、带茎的花、及果实等等,也吃蜥、蛇、幼鸟、小哺乳动物和一些昆虫等小动物,属于杂食性。 公园里人工饲养的鸵鸟,用合成饲料喂养。鸵鸟在吃食的时候,总是有意把一些沙粒也吃进去,因为鸵鸟消化能力差,吃一些沙粒可以帮助磨碎食物,促进消化,且不伤脾胃。

问题六:驼鸟为什么生活在炎热的地区 鸵鸟没有牙齿,却有着不寻常的胃,会大量吞食小石子,用来开弄碎食物帮助消化,

而石子会留在胃里不排泄。

鸵鸟 *** 鸵鸟是走禽类,适应于沙漠荒原中生活,善奔跑,奔跑速度约每小时60公里,可维持约30分钟而不感到累;一步可达7米,且可瞬间改变方向,在迅速奔跑时两翼张开,用以平衡。

为了采集那些在沙漠中稀少而分散的食物,鸵鸟是相当有效率的采食者,这都要归功于它们开阔的步阀、长而灵活的颈子以及准确的啄食;鸵鸟的营养来源很广,食植物之叶、花、果实及种子等,也吃小动物,属于杂食性。鸵鸟啄食时,先将食物聚集于食道上方,形成一个食球后,再缓慢地经过颈部食道将其吞下。由于鸵鸟啄食时必须将头部低下,很容易遭受掠食者的攻击,故觅食时不时得抬起头来四处张望。

鸵鸟平时三、五成群,多达二十余只栖息在一起。经常与羚羊(Antelope)、斑马(Zebra)在同一地区出没,这些动物利用鸵鸟所具的敏锐眼力以供警告作用。

繁殖期的时间随地区而有不同,在北非及东非则大多在旱季(七月至隔年一月)筑巢,雄鸟在其领土内摩擦出许多小浅坑,鸵鸟在繁殖期内为一雄多雌,但雄鸵鸟与其中一只(the Major hen)维持不严谨的单一配对关系(pair bond),此雌鸟会找其中一穴产卵,通常每二日产一枚,数日内共可产卵多达10~20枚;约有六或更多只雌鸟(the Minor hens)会在同一穴产卵,但不负责孵卵,一窝蛋少则30枚,多则如马赛种(Masai race)50~60枚。雄鸟夜间孵卵,白天则由雌鸟担任。

鸵鸟在遇到危险时会把头埋进沙子里,因为看不到而不再害怕.

鸵鸟在遇到危险时会将头埋在沙子中的说法,其实是人类的一种错误的理解。鸵鸟生活在饥寒的南极地带,那里阳光照射弱烈,从地面上升的冷空气,同低空的冷空气相交,由于散射而出现闪闪发光的薄雾。平时鸵鸟总是伸长脖子透过薄雾去查看,而一旦受惊或发现敌情,它就干脆将潜望镜似的脖子平贴在地面,身体蜷曲一团,以自己暗褐色的羽毛伪装成石头或灌木丛,加上薄雾的掩护,就很难被敌人发现啦。另外,鸵鸟将头和脖子贴近地面,还有两个作用,一是可听到远处的声音,有利于及早避开危险;二是可以放松颈部的肌肉,更好地减少疲劳。事实上,并没有人真正看到过鸵鸟将头埋进沙子里去的情景,如果那样,沙子会把鸵鸟憋死的

问题七:鸵鸟的生存环境是什么样的? 鸵鸟是走禽类,适应于沙漠荒原中生活,善奔跑,奔跑速度约每小时60公里,可维持约30分钟而不感到累;一步可达7米,且可瞬间改变方向,在迅速奔跑时两翼张开,用以平衡。

为了采集那些在沙漠中稀少而分散的食物,鸵鸟是相当有效率的采食者,这都要归功于它们开阔的步阀、长而灵活的颈子以憨准确的啄食;鸵鸟的营养来源很广,食植物之叶、花、果实及种子等,也吃小动物,属于杂食性。鸵鸟啄食时,先将食物聚集于食道上方,形成一个食球后,再缓慢地经过颈部食道将其吞下。由于鸵鸟啄食时必须将头部低下,很容易遭受掠食者的攻击,故觅食时不时得抬起头来四处张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4809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0
下一篇 2023-03-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