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有“火炉”之称,指的是哪里

夏季有“火炉”之称,指的是哪里,第1张

一般指武汉

四大火炉是指中国天气炎热程度最严重的四个城市。最早始于民国时期,当时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段重庆、武汉、南昌、长沙夏季气候炎热,故被传称为“四大火炉”。

“火炉”这个说法最早反映的是公众的直观感受,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21世纪后,火炉城市开始以炎热指数、高温日数、连续高温日数、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等作为入选的考虑因素。

2017年更新新四大火炉,即重庆、福州、杭州、南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榜单,通过综合分析中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气象资料,首次向公众权威公布中国夏季炎热城市情况,综合分析的结果是,夏季炎热程度靠前的10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分别为:重庆、福州、杭州、南昌、长沙、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南宁。其中,排在前列的重庆、福州、杭州、南昌四个城市被不少网民冠名为“新四大火炉”

四大火炉是指中国夏季天气炎热程度最严重的四个城市,一般集中在南方的长江流域及华北黄淮一带。 该称呼始于民国时期,入选因素包括炎热指数、高温日数、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等。随着气候变化和气象站点的迁移,不同时期的城市榜单也会变更。2019年的入选城市为重庆、长沙、武汉和南昌。

中文名

四大火炉

含义

夏季炎热城市

出现时间

民国

传统“火炉”

南昌、重庆、武汉、长沙

新“火炉”

重庆、福州、杭州、南昌

地理位置

中国内地

词目概念

传统火炉

四大火炉

火炉城市是中国对夏季天气酷热的城市的夸张称呼[1]。最早出现“火炉”城市这一说法是在民国时期。那时媒体有“三大火炉”之说,即重庆、武汉和南京,都是长江沿线的著名大城市,分别居于长江的上、中、下游,因夏季气温炎热,被媒体夸张地称为“火炉”。新中国成立后,又有了“四大火炉”之说,这有几种城市组合,多指长江流域的几个城市。第一种组合是武汉、南京、重庆、南昌;第二组合是武汉、南京、重庆、长沙。上述两种组合认可的人比较多。[2]

此外新推出还有“七大火炉”的说法,指南昌、重庆、福州、天津、长沙、杭州、上海七大夏季气候炎热的大城市被传称为“七大火炉” 。[3]

新火炉

5张

夏季炎热城市

2017年7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榜单,通过综合分析中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气象资料,首次向公众权威公布中国夏季炎热城市情况,综合分析的结果是,夏季炎热程度靠前的10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分别为:重庆、福州、杭州、南昌、长沙、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南宁。其中,排在前列的重庆、福州、杭州、南昌四个城市被不少网民冠名为“新四大火炉”,武汉退出前四,位居第六。[4]

据了解,这是气象部门通过综合分析中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最近31年的气象资料,首次向公众权威公布中国夏季炎热城市情况。对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评估室张存杰研究员认为,“火炉”这个说法反映的是公众的直观感受,但一直以来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

据了解,此次对“炎热城市”的分析研究中,考虑的因素包括炎热指数(一种主要考虑气温和相对湿度对人体舒适状况综合影响的指数)、高温日数、连续高温日数、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等多种要素。

从近31年来中国平均高温日数分布来看,高温日数最多的主要有两个区域,一是新疆东部吐鲁番盆地附近,另一个就是包括杭州、南昌、长沙、福州等城市在内的江南华南一带。

根据这份研究结果,公众以往熟知的武汉、南京等传统上的“火炉”城市虽然还在名单里,但是排名已经退出“四强”。张存杰介绍,这和中国气候的年代际变化有关。“气象研究表明,中国南北方气候变化有20至30年左右的振荡周期。从整个30年的时间尺度来看,长江流域城市的温度增长速度没有其他城市快,特别是慢于中国北方许多城市。”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夏季炎热程度总体呈增强趋势,“火炉”名单也越来越长。气象资料显示,中国自1951年到2010年,全国平均温度上升了1.38度,每10年增加0.23度,和全球变暖情况基本一致,极端高温事件和高温日数范围扩大、频次增加。

其中,排在前列的重庆、福州、杭州、南昌四个城市被不少网民冠名为“新四大火炉”。

【重庆、武汉、南京、南昌】

四大夏季气候炎热的大城市被传称为“四大火炉”

‘火炉”这个说法最早反映的是公众的直观感受,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21世纪后,火炉城市开始以炎热指数、高温日数、连续高温日数、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等作为入选的考虑因素。

2010年更新新四大火炉,即重庆、福州、杭州、南昌。中国气象频道官方微博也曾发布中国内地火炉城市新排名,前十五名依次为福州、 重庆、 杭州、 海口、 长沙、 南昌、武汉、 南宁、西安、广州、石家庄、郑州、 合肥、南京、济南、上海。

由于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变化,火炉城市开始产生变化,部分地区高温日增幅明显。部分城市开始不断植树造林,传统火炉中以南京为代表的炎热程度逐渐与江南、华南地区其他都市相比大为减轻。

形成原因:

重庆之热源于地形,“渝炉”堪称老山炼丹,是全国有名的盛夏高温区。而专家认为山城夏季多雨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排放物(二氧化硫、微小粉尘等)的增加影响到太阳辐射,导致了降水量提升,高温日相对减少。这样的“人工降雨”一定程度上是环境污染的“意外收获”。重庆、武汉、南京等长江中下游城市在夏季常常如火炉般闷热,主要是由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温高湿天气。特别是7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副热带高压一般维持在长江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使得这些地区闷热难耐。

江城武汉可称“一代炉魁”。此地江河湖泊众多,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减慢了地面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汗出如浆,闷热难耐。1934年某日武汉41.3℃的纪录为江城夺得“炉魁”之称。

南京深得江南“夏九九”的精髓:扇子勿离手,出汗如出浴。宁沪两地高温堪称伯仲,不过上海临海地形让南京自叹不如,因为海陆间气压差,上海的晚上比南京凉爽很多,虽然两地日最高温差不多,但是日平均温度上海就比较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200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8
下一篇 2023-03-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