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礼物

日本礼物,第1张

还是食物吧……日本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就看你朋友去哪里了~

1楼那位开玩笑么~手机买回来又不能用!再说,哪有礼物送数码产品的!

山口县用河豚真皮制作的河豚提灯是非常热卖的工艺品,河豚日语发音与“福”字相同,所以说吃河豚会带来福气。

石川县轮岛市,从古代就开始制作的“涂漆器皿”——轮涂,是当地最知名的传统工艺品。

爱媛县今治市出产的毛巾堪称世界第一。

文 / 叶婉茹

中国有一种刺绣手艺,叫做“杭绣”,始于汉代,于南宋时期达到鼎盛。在当时,它被誉为宫廷绣,绣工们仅为皇亲国戚等绣衣服。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工艺逐渐衰落。如今会这种手艺的绣工,仅留下唯一一人,年过七旬,绣了半辈子的老匠人赵亦军。

当然,这种手艺的衰落与社会的发展不无关系,它费时费工,赚钱又慢,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来学,就算是进入这个行业,也不见得就能坚持下去。不仅仅是手工刺绣,中国的大部分传统手工艺行业都面临这样的现状。

其实,传统手工艺行业的衰退,继传人青黄不接的情况在日本也是存在的。只是,在日本的传统社会中,匠人的地位仍旧是很高的。相比较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日本对于这方面的传承与发展确实做得不错。这几年日本“匠人精神”一词非常火热,备受人们关注。旅日作家蒋丰先生在《日本的细节》一书中就有对日本“匠人精神”的描述。

为何日本如此崇尚 “匠人精神”,日本又是如何引导青年一代发扬和继承匠人精神的呢?,日本企业又是如何将匠人文化的精髓植根于产业发展之中的呢?或许我们可以从日本点点滴滴的细节中获得借鉴。

蒋丰,著名媒体人,时事评论家。早年,蒋丰先生赴日留学,在日本定居30余年。他知识渊博,对中日文化研精覃思,被称为“评价日本第一人”。他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的时政节目里做嘉宾,就中日关系、社会发展等问题发表评论和看法。

2014年蒋丰先生推行“蒋丰中国大学百校行”的活动至今,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中日两国。他说“我只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解读中日关系,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日本的细节》一书蒋丰先生着眼于日本社会中的种种细节,探求和追溯细节背后所深藏的日本人文主义精神。本书从日本的城市、居住、工业制造、公共服务等方面展开描述,帮助读者快速领悟日本文化的内涵。其中,最让我为之动容的便是日本的“匠人精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蒋丰先生的步伐领略日本“匠人精神”的内核,感受日本细节深处的博大精深,以及终极智慧。

1. 日本“匠人精神”的历史渊源

卢梭说:“工匠是最正直最古老的职业”。“匠人”在日本,也可称之为“职人”。它的发展历史悠久。

早在飞鸟时代,日本“匠人”的地位就开始显现。圣德太子就把建筑皇宫的土木工人封为“左官”和“右官”。在平安时代匠人的地位愈加提高,比如刀剑师,纺织工人等各种职业从事者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到了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世人把“职人”的工作与生活以歌舞艺术的形式加以表现,并记录成册。这种艺术的手法被叫做“职人歌合”,比如广为人知的有《三十二番职人歌合》和《七十一番职人歌合》等。

后来在江户时代,职人精神开始成为各行各业专业领域中的职业准则,这种职业操守的形成意味着日本开始转向现代经济的发展。另外,由于工业化的大量兴起,新旧匠人层出不穷,日本的整体社会风貌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随着社会和企业发展的更迭,匠人精神在日本文化中深入这个民族的血和肉里。早在大正15年(1926年)日本民间知识分子就意识到保护传统工艺的重要性,发起了“民艺运动”,专门收藏社会上各种做工精伦但不为人知的艺术品。后来,日本政府在战后昭和25年(1950年)出台文化财保护法,其中有一条款叫做“人间国宝”,专门保障和支持被认定的匠人们的权益。

另外,为了让这种精神能够继续传承下去,日本尤其注重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匠人精神”。比如,丰田集团第五代社长丰田英曾捐献给丰田市1亿日元,打造了一个实验基地,让孩子们能够体验汽车制造的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感悟“匠人精神”的本质,学会坚强面对困境,积极乐观进取,并与他人友好协作。

为什么“匠人精神”得以传承和发展呢?我想一方面是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匠人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匠人文化背后所传达的精神是整个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它所代表的意义不单单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价值和匠人的魂灵。

2. 日本“匠人精神”的内涵

日本国宝级匠人秋山利辉曾说,“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 ”。

我觉得蒋丰先生在书中提到日本“匠人精神”有两种表现。 第一种表现是匠人们把自己的灵魂融入作品中,赋予他们生命和诗意。 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热爱着自己的职业。

比如《东京下町职人生活》中豆腐匠人熊井守就曾说道,“动作太粗鲁的话,豆腐的脸色就会很难看。而细心做出来的木棉豆腐,肌理就会细致而有光泽”。

匠人们手中的作品,所蕴含的意义不仅仅是艺术的追求,更是对生命的渴望和敬意。也正是因为人们赋予了作品人格的魅力,才使得它们笔下生花,经历岁月的熏陶,却更显张力。

第二种表现是固执,绝大部分的匠人们都会坚守自己的职业,穷其一生,花费毕生心血 。除此之外,他们严格恪守老祖宗祖上留下的每道工艺要求,绝不敷衍和妥协。

比如日本有一种最珍贵的漆器叫做“轮岛涂”,产自石川县轮岛市。它是日本涂漆艺术领域唯一的“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也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种漆器的涂漆技术厉害在哪里呢?

首先,它的工艺非常复杂,有70多道精细的工序组成。并且,制坯需要经过两年以上的时间,涂漆就需要超过6个月的时间。它的制成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完成。

另外,轮岛涂的制作过程中还有两项特殊的绝活,需要超高的技艺才可完成。这两样技术分别是“莳絵”和“沈金”。它们需要运用非常细小的工具,把金粉或银粉等装饰物镶嵌或涂抹到漆器上,使得漆器上的图案变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轮岛涂”柔美轻巧,坚实耐用,极具收藏价值。但当人们惊叹其美轮美奂的同时,可曾想过那是将匠人们耗其一生,呕心沥血制作而成的。通常时候,他们一人只负责一道工序,一辈子就是为了把这道工序做好。很多时候,他们的工作乏味,单调,周而复始,但他们像虔诚的信徒一样,注入自己的灵魂,掏空自己的心境。

3. 日本“匠人精神”的现代传承

当我们提到日本制造的时候,会联想到什么呢?比如丰田汽车,无印良品等等。它们象征着精赞的技术和优秀的品质,所代表的是一种诚信和名誉的保证。

当然,那是许多人众所周知的大企业,事实上,日本还有非常多的中小企业,它们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拥有独特的加工技术,它们所生产的商品甚至让大企业都为之惊叹。

比如日本埼玉县富士见市的一家制造铅球的小作坊,是1996年至2004年多界奥运会的铅球提供商。全球有30多个制造铅球的工厂,但唯有这一家工厂能够生产出重心完全在球体中心的铅球。

铅球的重心偏差对运动员来说有多重要呢?蒋丰先生在文中提到“哪怕只出现1毫米的误差,也会影响铅球投掷距离1米到2米”,可以说,铅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水平发挥。真正高品质的作品是无法用机器生产出来的,匠人的双手才是创造奇迹的羽翼

那么这样高品质的铅球是怎么做到的呢?这源自该小工厂的社长辻谷先生,长年累月的沉淀和苦练,不断探索和实践,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以及适应各季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将造就铅球的手法熟练于心,最终创造出令这个世界都为之赞叹的作品。

可惜的是,这份神奇的手艺早已不复存在,因为辻谷先生已经离世,人们再也无法见证奇迹诞生的那一刻了。

又比如日本还有一家生产塑料齿轮的企业,只有90名员工,但其掌握的齿轮生产、加工技术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比方说,他们生产的一种齿轮直径只有零点几毫米,但是这种齿轮却是许多商品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零件,大到汽车,小到钟表,都离不开它。

也许这些所谓的小作坊、小工厂可能根本不起眼,但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磨练自己的技艺,不断打磨和专攻自己的某项技术。等到若干年后,他们却早已成为旁人不可超越的强者。

这世间最难能可贵的是什么,是不管万物如何变化,始终能保持一颗初心,只为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在山寨文化充斥着整个中国社会,造假和黑心企业频频出现的丑陋环境中,不可否认,日本企业的精神是我们国人学习的榜样。

《日本的细节》一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具有人情味的日本,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独具魅力的日本“匠人精神” 。隐忍,执着,默默付出和等待机遇的到来,在这个繁华浮躁的都市中,能够保持自我的宁静和笃定,那份真心令人着实敬佩。

我们再来细细琢磨一下,日本“匠人精神”更深层次的背后是什么呢? 我想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发自肺腑的热爱 。正是把一颗心都投入自己所热衷的事业,把一生都献给梦想,才使得日本匠人的精神得以传承,让日本手工艺作品备受世界的关注。

对日本来说如此,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亦是如此。无论做任何事,唯有把心沉下去,耗尽其生和心血,我们才可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画上那么精彩的一笔,也唯有保持一颗初心,才能在名利双收,岁月荏苒的长河里依旧记得曾经的自己,坦坦荡荡,一如既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191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8
下一篇 2023-03-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