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的天涯海角 为什么在海角不宜拍照?

在海南的天涯海角 为什么在海角不宜拍照?,第1张

不宜拍照的原因是导游编出来的

1,拍照浪费时间,至少对导游来说是这样的

2,拍照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海角那块石头周边石头多,的确有点难走,游客为拍照磕磕碰碰擦伤、摔伤也是影响旅游团经济效益的

3,很多导游和游客文化水平和科学素养不够,只能靠诉诸迷信来约束其行为

天涯”二字是清雍正五年(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湾的一块海滨巨石上题刻的。清雍正时期,贬谪流放官员大多前往宁古塔、西北等地。题字者后来官运还是不错的。

海角”二字是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民国时期海南已经开始筹备建省,中日各方势力竞相角逐海南。

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侧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至此,天涯湾畔的这片滨海地带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郭沫若后来运气也是不错的。

综上所述,楼主所述传说不成立。

天涯和海角两块石头有距离但不是很远。去两块石头的路并非很难走,自汉朝开始在海南设置郡县,隋朝以来长期控制海南沿海地区,海南特别是三亚的沿海地区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地势平坦,路是比较好走的。这段路过去也没有下马坡之名,答主请自觉提高知识水平,把“坡”和“破”正确区分好不好。

石头是一个“X”形状的,岸边有左右两个柱子是后来人家立起来的,再加上用地平线组合起来,远远看去就是一个“凶”字的形状,我拍了,那里是个爱情主题公园,我结婚的时候去的。还有那个海角石,导游说不要去,也不要拍照。我也去了,也拍照。我想叫人不要去的理由,无非就是留下一个悬念,免得人家看照片就看遍了这个景区的所有角落。出去游玩嘛,若不是管理方禁止,为啥不去?为啥给自己留遗憾?

史载,“天涯”两字为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所题,铭刻在一块高约10米的巨石上。(岩石下方有郭沫若咏“天涯海角”的三首诗题刻)“海角”两字刻在“天涯”右侧一块尖石的顶中端,据说是清末文人题写。这两块巨石通称“天涯海角”。传说一对热恋的青年男女分别来自两个世仇的家族,双双发誓不管到天涯海角也要永远在一起。在其族人的追赶下,被迫双双逃到此地。而此时两人跳进大天涯海角

海,化成两块巨石,永远相视相对。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坚贞爱情故事, 在此石头上刻下“天涯”“海角”。现在恋爱中的男女也常以“天涯海角永远相随”来表达自己的心迹。离“天涯”摩刻左侧几百米,有一尊高大独立的圆锥形巨石,这就是“南天一柱”奇景。它擎天拔地,有独立南天之势。“南天一柱”据说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榜所书。“南天一柱”来历还有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带恶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雷母抓她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 天涯海角远离中原,古时候交通闭塞,人迹罕至。这个“鸟飞尚需半年程”的琼岛,人烟稀少,荒芜凄凉,是古代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宋代名臣胡铨曾用“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的诗句与唐代宰相李德裕的“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倾吐了谪臣的际遇。这里记载着历史上贬官逆臣的悲剧人生,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和描绘,这里便成为一个富有神奇色彩的古迹和游览胜地了。游人至此,似有一种到了天地尽头感觉。

为什么古人把这里定为天涯海角呢?长期以来,一直是难解的历史之谜。近年经过多方考察,这一历史之谜已经揭开。清代康熙盛世时期,曾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版图《皇舆全览图》的测绘活动,位于海南岛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区所在地,成为这次测绘中国陆地版图南极点的标志。负责主持测绘的钦差官员们在此处剖石刻碑镌书 “ 海判南天 ” 四个大字, “ 以为标志,并须永久保存 ” 。由此 “ 海判南天 ” 成为天涯海角游览区内最早的石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0923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7
下一篇 2023-03-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