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柯山传说的传说之一

五枚师太2023-03-07  7

烂柯山的传说之一烂柯山传说,源于晋朝樵夫王质上山看棋烂柯的故事。相传,晋朝中期有个樵夫名叫王质,家住衢城太白井旁,家有老母和一个年幼的弟弟,王质常年以砍柴为,他经常到衢城东南一山中砍柴,此山林深茂密,山中有一座巨大的石粱,它又形同石室而得名石室山。有一天,王质到石室山中砍柴,在石梁下遇两童子(实为仙童)下棋,王质在一旁看了一盘棋,砍柴的斧头柄已腐烂,时间也过去数百年,回家后,家人已不复存在,王质重归石室山而得道成仙,烂柯山因此而得名。类似的传说流传很广,山西省武乡县、广东省高要县、陕西省洛川县、山西陵川、河南新安、四川西昌、达州、福建南平、江苏虞县的烂柯山,以及浙江省淳安、天台绍兴,成都烂柴山、山东莱芜的棋山、福建武夷山的弈仙台等,烂柯山传说远在日本也有流传记述。烂柯山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晋朝中期(公元345年-356年)虞喜的《志林》。而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年-476年)郦道元的《水经注》、南朝梁武帝(公元504年-549年)任肪《述异记》等诸多史科中都有记载。“烂柯山”一词被收入到《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辞源》、《辞海》、《中国地名大辞典》等名典。 由于现代生活冲击,兰柯山传说仅流传于旅游业的为数不多的导游中间。民间能讲的仅仅是一些年事已高的老年人。同时此传说相关的许多景观和文物因战乱等原因,遭严重破坏,如“集仙观、“玉枰仙隐”、“最高顶”等均已不复存在;天生石梁下有众多的摩崖石刻,如今只剩下明李遂书写的“天生石梁”四字;诸多古代碑刻,现仅存明朝徐渭诗碑残碑、瞿溥《日迟亭记》残碑、民国“战龙松遗迹”、“五指樟遗迹”碑,可谓廖廖无几。烂柯山传说是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和时间产生的特殊产物,因此它首先具备民族民俗价值,其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是衢州具有代表性的“两子”文化之一。其次具有旅游价值,如衢州古城名“柯城”,柯城区的“石室乡”、“石梁镇”的名称均源自烂柯山传说,古城门“通仙门”、石室山的“仙游渡”也源自烂柯山传说。文化交流价值,近年来,因烂柯山而引入的各项围棋赛事大大提高了衢州的知名度,推进了衢州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烂柯山文化在衢州乃至全国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来源:浙江省群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烂柯山的传说之二烂柯山,位于浙西衢州市郊15公里处的石宝乡,又名石室山、石桥山。柯,指斧子的木柄,“烂柯”一名的来历,缘自一个古老的传说。民国《县志》称:《遗愁集》记载,晋代有个名叫王质的樵夫,一天上山砍柴走进一处石室中,看见两个老人正坐在里面下围棋,就走上前立在一旁观看。老人给他一枚状如枣核的东西,含在嘴里便不觉得饥渴。一局还没下完,王质回头一看,发现砍柴用的斧柄已经烂了。王质赶紧下山回家,谁知家中面目全非,原先的父老乡亲早已不在人世。一打听,已历时两代,从此就有了“烂柯棋根”之说。但据晋虞喜《志林》所载,王质在石室所观下棋者,不是两位老人,而是两个童子。还有一种传说,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书中记载工质伐木至石室中,并非观童子下棋,而是听四个童子弹琴唱歌,人迷忘返。结果斧子柄都烂了。总之,这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传说,有关樵人进山、看仙人对奕。斧柄烂尽的情节,流传甚广,以烂柯山遗迹自称者,全国各地并不少见。但衢州烂柯山,是唯一被我国道教的道书列为“洞天福地”和“青霞第八洞天”的。所谓“洞天福地”,即指道教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名山胜境。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读名山记》一书中记载,全国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所以人们一致公认,衢州不仅是烂柯山的发源地,而且是中国围棋的棋根之乡。“烂柯”之典故,也早已盛传棋界,久负胜名。关于烂柯山的传说,古书上的记载比较简单,流传在当地的民间传说,却详尽生动,引人入胜。传说在很早以前,衢州府有户人家,全家三口人,一个瞎子嬷嬷和孙子、孙女。因家境贫寒,靠孙子王质上山砍柴,勉强维持生活。一天,有两个过路人经过王质家门口,肚子饿得厉害,就向瞎嬷嬷借灶做饭。可是,王质砍柴未归,家中无柴。过路客人并不在意,其中一人索性把腿伸进灶里当柴烧。二人烧了一锅面条,各吃一碗,留下一大碗作酬谢,便告辞而去。王质砍柴回来,见桌上有一大碗面,捧起就吃。他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面条,就问嬷嬷是哪里弄来的。嬷嬷一五一十把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王质听了感到奇怪,这时他突然发现自己家的桌子、板凳的腿全部烧焦了,顿时火冒三丈,绰起一把斧子便追赶出去。一直追到城南一座山上,也不见踪影,只见有两个人在洞里下棋。王质本来就是个棋迷,见这两人下的正起劲,就用斧头柄往地上一垫,坐在一旁看棋。这两人一边下棋一边吃桃,还掰了半个桃递给王质,王质边吃边看,没等吃完,扔在地上的桃核已发芽长成桃树。这时,两个老人提醒他说:“你还勿回去,看你的斧头柄都烂了。”王质低头一看,大吃一惊,赶紧下山回家,可是回家的路全都变了样。他边走边问,好不容易走到城里,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向街坊邻居一打听,才知嬷嬷已过世好几百年,后代玄孙的胡子都已经花白了。王质感叹地说:“山中方一日,世上几千年!”传说那两个煮面条、下棋的人,一个是铁拐李,一个是吕洞宾。从此,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烂柯山。(来源:红网)

道家七十二福地

第一福地地肺山,一名太乙山,在江苏江宁府句容县。汉四皓高士隐此不受高祖召。

第二福地盖竹山,在浙江台州府临海县。施真人得道处。

第三福地仙岩山,在浙江温州府瑞安县,宋陈傅良读书于此朱子尝访之。

第四福地大涤山,在浙江杭州府余杭县。大涤语何法仁曰汝居此可逃世成真。

第五福地仇池山,在廿肃阶州成县。唐罗公远真人修道处。

第六福地具茨山,在河南许州府临颍县。昔黄帝尝登此山。唐卢照邻隐于此。

第七福地高盖山,在福建福州府侯官县西南刘彝诸贤尝隐于此。

第八福地青屿山,在山东沂州府东海中。姜一真真君隐于此。

第九福地都水洞,一名玉笥山。在江西吉安府永宁县。南北朝萧子云侍郎栖隐处。

第十福地丹霞洞,在江西建昌府南城县。蔡经真人成道处。

十一福地君山,在湖南岳州府巴陵县西南洞庭湖中。湘君游憩之所。

十二福地赤水岩,在浙江温州府永嘉县。地仙李方回先师栖隐处。

十三福地姑射山,在山西平阳府临汾县西。庄子所谓藐姑射之山即此。

十四福地灵墟山,在安徽太平府当涂县东三十里。白云先生栖隐处。

十五福地沃州山,与天姥山对峙,在浙江绍兴府新昌县。晋支遁真人放鹤处。

十六福地天姥山,在浙江绍兴府新昌县东。李凝姬修道处。

十七福地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府会稽县。越西施采莲于此。南北朝何允栖隐处。

十八福地金庭山,一名紫微山。在浙江绍兴府嵊县。上有金庭洞,马仙翁栖隐处。

十九福地峡山,一名中宿峡。在广东广州府清远县。相传黄帝二少子太焕太英隐居于此。

二十福地安山,一名白云山。在广东广州府城东北。汉安期生真人冲举于此。

二十一福地焦源山,在福建建宁府建阳县北真人霍童所居。

二十二福地鹅羊山,在湖南长沙府长沙县仪封人方回桀溺秦不虚隐于此。

二十三福地合皂山,在江西临江府清江县。晋许逊真君栖隐处。

二十四福地青玉坛,在湖南衡州府衡山县。乃祝融君游憩之所。

二十五福地马岭山,一名苏仙山。在湖南郴州东北。晋苏耽入山修道,其母窥之见乘白马飘然。

二十六福地洞灵源,在湖南衡州府衡山县招仙观西。唐李邺侯读书于此。

二十七福地洞宫山,在福建建宁府浦城县。晋魏夫人华存以洞宫为栖真之所。

二十八福地陶公山,在广东琼州府城东南。陶安公真人栖隐处。

二十九福地顶湖山,在广东肇庆府高要县东北四十里。明温倬臣仙人隐此。

三十福地泐溪,在广东韶州府乐昌县。有仙人石室高三十余丈。

三十一福地泉源洞,在广东惠州府博罗县与铁桥相接。唐轩辕集尝隐于此。

三十二福地龙虎山,山上两石对峙如龙昂虎踞。在江西广信府贵溪县西南。汉张道陵得道于此。

三十三福地灵山,在江西广信府上饶县西北。北宋辛幼安尝隐于此。

三十四福地苏门山,在河南卫辉府辉县西北七里。孙登尝隐于此。

三十五福地金精山,在江西宁都洲。汉女仙张丽英飞升之所。

三十六福地马当山,在江西九江府彭泽县。晋王勃顺舟而下至洪州作滕王阁序。

三十七福地始丰山,在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汉吴猛真人成道处。

三十八福地逍遥山,在四川成都府简州。隋刘庆善仙人尝游于此。

三十九福地砵池山,在江苏淮安府山阳县西北十五里。晋王乔真人成道处。

四十福地鸡笼山,在安徽和州含山县西北三十五里。宋王中正成道之所。

四十一福地毛公坛,在江苏苏州府吴县西南洞庭湖中。汉刘根真人得道处。

四十二福地绿萝山,在湖南常德府桃源县南十五里。魏伯阳真人栖隐处。

四十三福地防山,在山东兖州府曲阜县东二十里。先贤颜子有墓于此。

四十四福地桐柏山,在浙江台州府天台县。桐柏真人张大顺修道于此。

四十五福地平都山,在四川忠州酆都县东北。唐举真人得道于此。

四十六福地金堂山,在四川成都府金堂县东南五十里。唐李八百仙人尝游于此。

四十七福地虎溪山,在江西九江府德安县。晋慧远送五柳先生于此。

四十八福地彰龙山,在湖南长沙府醴陵县。晋司马徽隐居于此。

四十九福地抱犊山,在山西潞安府壶关县。王烈入山见石室有书归问嵇叔夜处。

五十福地大面山,在四川成都府成都县。汉王褒真人隐于此。

五十一福地苏山,一名元辰山。在江西南康府都昌县。西晋苏耽真人得道于此。

五十二福地马迹山,在江西饶州府鄱阳县东北。董幼真人栖隐处。

五十三福地德山,在湖南常德府武陵县。地仙张巨君成道处。

五十四福地凉风原,在陕西四安府临潼县距蓝田县五十里。

五十五福地蓝水山,在陕西西安府蓝田县。仙人张兆期栖隐处。

五十六福地玉峰山,在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东北。地仙柏户栖隐处。

五十七福地天柱山,在浙江杭州府余杭县西南。邵康节先生卜居于此。

五十八福地商山,在陕西商州雒南县南晋台产专天文星算之术尝隐居于此。

五十九福地张公洞,在江苏常州府宜兴县。汉张道陵尝修炼于此。

六十福地缑氏山,在河南河南府偃师县。王子晋于七月七日升仙于此。

六十一福地长白山,在山东济南府邹平县南二十里。宋范文正公尝居于此。

六十二福地少室山,在河南河南府登封县。唐李渤筑室于此自号少室山人。

六十三福地中条山,在山西蒲州府永济县。汉张果隐于此尝乘白马日行数万里。

六十四福地绵竹山,在四川绵州绵竹县。唐李淳风真人修道于此。

六十五福地武当山,一名太和山又名元狱山。在湖北襄阳府均州。昔真武修炼于此。陈希夷诵经处

六十六福地女凡山,在河南河南府洛阳县。兰香神女上升遗几于此。

六十七福地瑰山,在四川成都府汉州。张桓侯成道于此。

六十八福地金城山,在安徽池州府石埭县。石长生真人得道处。

六十九福地云山,在湖南宝庆府武冈州。韩终真人修道处。

七十福地北邙山,在河南河南府洛阳县。邓夸父真人栖隐处。

七十一福地卢山,在山东青州府诸城县东南三十里。秦人卢敖隐于此。

七十二福地东崂山,在山东青州府寿光县。孙紫阳真人修道于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30067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