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在哪里

白鹿洞书院在哪里,第1张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庐山五老峰南约十公里处的后屏山之阳,丁群山绿树之中,掩映着一组楼阁庭院式的古建筑,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和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天下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

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洞书院的人文教育及启示

白鹿洞书院将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人文教育作为书院活动的灵魂,践履“以人为本”、“内圣外王”的人文价值观,使书院区别于以科举为导向的官学。通过规章制度、教学活动、书院环境建设等,在书院内部形成尊师爱生的情谊、问难论学的风气、道德高尚的人格以及出世入世兼具的精神。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是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

白鹿书院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白鹿洞书院为五组院落中第三组,位于棂星门院东,紫阳书院西。白鹿洞书院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方位格局上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建筑材质结构主要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

白鹿洞书院有御书阁、明伦堂、白鹿洞和思贤台等建筑景点。

1988年1月13日,包括白鹿洞书院在内的白鹿书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包括白鹿洞书院在内的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主要建筑:

门楼:

白鹿洞书院门楼,八字形砖木石结构,重檐悬山顶覆以灰瓦,檐下砌有一长条形框,中有穿孔十字形叶五个,再下为花岗岩石额,上书“白鹿洞书院”五字。门上为石梁,左右为砖柱。门内为一院落,东西为厢房,北为御书阁。

院内前段青砖铺地,后段为花岗岩、青砖和卵石铺地。西厢房亦即洋池之东厢房,廊柱联“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东厢房廊柱联“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御书阁:

御书阁又名圣经阁、圣旨楼。始建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阁中主要收藏皇帝御赐《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古文渊鉴》《朱子全书》等而建。阁为木构建筑,二层,平面呈方形,周环走廊。二层正中有“御书阁”竖额。庑殿顶,阁外柱有题联:“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

明伦堂:

明伦堂,又名彝伦堂。明正统三年(1438年),南唐知府翟溥福建。砖木结构,白寺灰瓦,人字形硬山顶,四开间,前有走廊。明伦堂系书院授课的地方,故外悬挂有“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仁智独得之天”的对联。

白鹿洞书院坐落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合。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

书院是我国古代传播文化、交流学术、培养士子的地方。自唐迄清,江西设立的书院极多,居全国首位。而“海内书院第一”的白鹿洞书院,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

扩展资料

历史

唐贞元元年(七八五年)洛阳人李渤、李涉兄弟隐居庐山,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李为江州刺史,于隐居旧址建台,引流植花,号为白鹿洞。其实并没有洞,只是由于四周青山怀抱,貌如洞状而已。

唐末兵乱,高雅之士来此读书。唐南开元年间,李善道以及朱弼等人在这儿置田聚徒讲学,称为“庐山园学”。宋初扩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四大书院。

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926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6
下一篇 2023-03-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