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鸟龙:侏罗纪迷你肉食恐龙(长2米视力超好奔跑速度快)

嗜鸟龙:侏罗纪迷你肉食恐龙(长2米视力超好奔跑速度快),第1张

嗜鸟龙是一种小型肉食恐龙,体长多在2米左右,是生活在晚侏罗世的迷你恐龙,嗜鸟龙的外形酷似鸟类,学名意为“盗鸟的贼”,嗜鸟龙会捕鸟,嗜鸟龙有超好的视力,以及超快的奔跑速度,下面就来了解下这种恐龙。

生存年代:距今1.56亿年 ~ 1.4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

1、嗜鸟龙的化石

嗜鸟龙其实比鸟类出现的更早,第一批化石埋藏于美国的怀俄明州科莫崖周围,但只有一个单一的手部化石,早在1903年就将其进行了命名和描述,种名主要是为了纪念当时美国博物馆的标本制作人员Hermann。

2、嗜鸟龙的体型特征

嗜鸟龙属于小型肉食恐龙的一种,体长一般达到2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527位,算是侏罗纪时期极为迷你的肉食恐龙,还不如现代的一只山羊大,因此它大多是以小型哺乳类动物为食的。

体型类似于安尼柯龙、阿瓦拉慈龙以及阿纳柏斯龙等,此外,恶灵龙、棒爪龙、亚洲角龙等与嗜鸟龙的体型也是非常接近的。

嗜鸟龙有非常明显的鸟类特征,一是它的嘴巴是非常尖锐的鸟喙状,但带有圆锥形的细小牙齿,二是它的脖子非常修长,整体呈现S型,看起来就像鸵鸟一样,三是它的前肢非常长且三根指爪弯曲有力,尤其是第三指能够紧紧的内勾住猎物,四是它的尾巴像鞭子一样修长,占到身体的一半,再加上后肢肌肉发达,所以它的奔跑速度也极快。

3、嗜鸟龙的生活习性

嗜鸟龙又名鸟窃龙,学名意为“盗鸟的贼”,专家认为嗜鸟龙会捕鸟,但并没有证据证明嗜鸟龙有捕鸟的行为。嗜鸟龙拥有超常的视力,可以清楚地辨认出躲藏在植物或岩石下面的小动物。

嗜鸟龙外形上与鸟很相似,生活技能也非常像始祖鸟,比如狩猎方式也是盯准目标后一跃而起将其扑到,与翼龙或似鸟龙很相似。

嗜鸟龙体型不大,经常会以蜥蜴、小型幼年恐龙为食,但有时会一大群在一起狩猎,也会尝试围攻一些大型的恐龙,在没有食物时会选择吃腐肉。

嗜鸟龙(拉丁学名:Ornitholestes)又叫鸟窃龙,是一种小型的肉食性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晚期(一亿五千万年前)的劳亚大陆西部,约为现在的北美洲。它属于蜥臀目、兽脚亚目、虚骨龙类、嗜鸟龙属。迄今为止,人们只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嗜鸟龙骨架。嗜鸟龙名字的意思为盗鸟的贼,但并没有证据能确认它是否以捕食鸟类为生。科学家最初为嗜鸟龙取名时,认为它速度很快,完全有能力吃掉像始祖鸟这样的鸟类祖先,而且它又与始祖鸟生活的时代大致相同,故得其名。

嗜鸟龙有许多地方类似美颌龙,但它的体型稍长。嗜鸟龙全长1.8~2米,臀高0.4米。不过,光它的尾巴就占了身长的一半以上,因此其体重很轻,约为15~35公斤。当时一些小型的哺乳动物、蜥蜴以及其它小型爬行动物,甚至是孵育中的其他恐龙,都可能成为它的食物。也有人推测,嗜鸟龙可能会专找一些大型恐龙进行围攻,或者以其它动物的腐尸为食。在动物界里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叫杀过行为,即某些动物在一次捕猎中杀死远远超过自己食量的猎物。科学家推测,嗜鸟龙可能也存在这种行为。它会杀死一些刚出生的蜥脚类恐龙,然后抛下尸体扬长而去。至于原因,科学家认为这不过是它用来练习捕猎技巧的手段罢了,但真相到底如何还不得而知。

嗜鸟龙的颈部呈S形,不是很长,肌肉却十分发大。脑袋不大,但很坚固,因此其咬合力较大。它头后朝下和横贯肩膀部分都长有尖利的鳞片,在生气或恐惧时会竖起来恐吓对手,保护自己。嗜鸟龙大大的眼睛让它具有超常的视觉能力,可以帮助它辨认出奔跑或躲藏在蕨类植物及岩石下面的蜥蜴和小型哺乳动物。嗜鸟龙的口鼻部有一个骨质突起,下颌骨比较厚,呈圆锥状的牙齿基本集中在颌部前端,像把把短剑,可以轻易地撕扯猎物;口腔后面的则为小而弯曲、尖锐而宽扁的牙齿。当遇到其它恐龙攻击时,嗜鸟龙多半会采取逃跑的方式,而非迎敌。

嗜鸟龙的前肢较长,而且非常健壮。它前肢上的第三个小手指能像人类的拇指那样,向内弯曲,以便帮助它抓握住扭动挣扎着的猎物;另外两个手指特别长,很适合抓紧猎物。嗜鸟龙的后肢像鸵鸟一样坚韧有力,而且还很长,所以它跑起来很快,可以飞速地追捕猎物,也能逃避那些因巢穴被掠而狂怒的大恐龙。当嗜鸟龙奔跑时,尾巴会与地面平行,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敏捷,让它在奔跑的过程中能迅速改变方向。

嗜鸟龙像小型的矮脚马,是小型的恐龙。迄今为止,人类只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嗜鸟龙骨架。当它追赶猎物时会用长长的尾巴保持身体的平衡。我们知道当人类想抓握住东西时,拇指会自然向里弯曲,而嗜鸟龙的第三根小手指就像人类的拇指那样,向内弯曲,来帮助它抓握住在它手掌中挣扎的猎物。嗜鸟龙前肢上的其它两个手指很长,很适于捕抓猎物。

视力超常

从嗜鸟龙的名字上来看,它应该是喜欢吃鸟的恐龙,但事实上,却没有人能确定它到底能不能捕捉到鸟类。嗜鸟龙的眼神相当好,能够轻易地辨认出奔跑或躲藏在蕨类植物及岩石下面的蜥蜴和小哺乳动物。当这些动物不幸被捉住时,嗜鸟龙就会非常迅速的利用自己锋利弯曲的牙齿吃掉它们。嗜鸟龙的体重很轻,后脚像鸵鸟一样长而强韧有力,所以非常适于奔跑。前肢较短,可以抓握东西,就算藏在岩缝中的蜥蝪、草丛中的小型哺乳类以及小恐龙,皆难逃它的魔掌。因为有部分科学家认为它会捕鸟,但却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证实。由于嗜鸟龙的牙齿像一把把短剑似的长而尖,从这一点可以推断出它一定是肉食性恐龙。

2.角鼻龙

角鼻龙又名角冠龙,其含义为鼻子带角的恐龙,属蜥臀目兽脚亚目,生活于侏罗纪晚期,分布于美国,食性为肉食,身长4.5~6米,重0.5~1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9042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2
下一篇 2023-02-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