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米是什么意思

问米是什么意思,第1张

问米的意思是:法术。

问米,起源于中国,是将亡故的亲友灵与家人相互配合的法术。通过神婆把阴间的鬼魂带到阳间来,附身于神婆,与阳间的人对话,因做此仪式时都放一碗白米在旁,当地人称之为问米。

术语解释:

问觋在几千年前的古中国已经存在,当时称为智者的人声称能与神灵或鬼灵沟通,懂占卜及天文地理,女称为“巫”,男称为“觋”。春秋时代,“巫”被纳入礼部,为国君祭天、祭事及卜卦。《地理志下》记道:“始桓公兄襄公淫乱,姑姊妹不嫁,于是令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巫儿’,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为俗。”

问米存在的意义:

1、问米可以使得逝者的家属得到心灵的慰藉,从而让他们在后续更加积极乐观地生活。

2、问米是中国传统法术所以是民间群众的需要所衍生出来的特殊行业。

3、问米的存在使得中国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到自然与科学的关系,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你看一下你这句话的逻辑: 问米的存在————所以存在鬼神。鬼魂————是一种物种。以上两个都是错误的。首先,问米的存在,不能直接证明鬼魂的存在。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因为有些人迫于生计或其它原因而做出的欺骗世人的手段,而不是为了给你证明存在鬼魂。还有你可能不知道,这世上确实有不少人想证实鬼魂的存在而做了一些科学的实验,但一直没有成功。然后,鬼魂这东西,你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具体的形体,它是人概括出来的一个抽象的意识性的东西,比如说思念。你能说思念是一种物种吗?当然不能。不过你的问题倒是对的。这是客观。问米在当今社会是真实存在的。可它不能证明鬼神的存在。

“悬疑小说真正吸引我的,与其说是逻辑的力量,不如说是“造境”之趣。造人境,也造心境。人的焦灼、爱欲、卑劣与坚持,都在信任的危机之下,经受砥砺,而后蠢蠢欲动。”

葛亮在小说集《问米》的后记《刹那序》中这样写道。

我也是在瑞德书店偶然读到《问米》,看到其中无数个线索之后,才决定在下午后半段的时间全部用来读这本小说集。

小说的主人公都是些什么人?葛亮这样写道:

“他们是一些藏在岁月裂隙中的人,各有一段过往,仍与现实胶着,因寄盼,或因救赎。他们的人生是一局棋,操控者与棋子皆是自身。在投入与抽离间盘植游刃的,是心智优越者。久了,亦不免沉溺于生活。长考之后,一着不慎,仍是满盘皆输。更为谨慎的,有遗世独立的姿态,眼观六路,但越走路越窄,人也渐孤独,终行至水穷处。”

“问米”,在一些地方也叫“看米”,也即是通灵的说法,我听到过的大多是一类叫媒拉的女性,哪户人家有需求要通灵问死去的家人情况,通常就是自家带米,媒拉做法亡魂附身,通过问答,实现亡人的心愿,了却生人的心头大事。

小说《问米》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叫做阿让的通灵师。他为了爱情离开从浙江省越剧团,只身来到越南陪伴心爱的人最后一程,最终因为想要保存爱人的肉身,阴差阳错成了通灵师。十年间他表演了无数场的通灵,抚慰了无数颗凡间受伤的心灵,却不得不面对心爱的人肉身终将消亡,自己也不知去往何方的现实。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稳苍生问鬼神。”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在此之外的每一部小说里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意味,葛亮没有平铺直叙地说故事,而是在每个阶段有意无意地抖落些线索。有心的人可以循着线索做无数猜测,直到最后水落石出,再一一比对;无心的人就当成是个人间冷暖的故事,反正文学博士出身的葛亮,文字功底不在话下。

所以在《不见》中,几次有意无意提起的市长女儿莫名失踪的案件原来是很重要的线索。聂传庆在音乐背后的另一面,杜雨洁一步步落入圈套的背后,竟然都和这个失踪有关。而雨洁母亲丧偶之后的第二春,小张奉子成婚的婚礼,雨洁的“剩女危机”,是不是也在暗中推波助澜?

在《罐子》里,含恨而去的女知青,一文饼,一匙鲜的岭南小店,陕北汉子和陌生来客小易组成的士多店,还有小易抱来的罐子,在时空交错中组成了一个故事。然而,故事却没有一个定论,孰是孰非已是尘土。

《鹌鹑》,《朱鹮》,还有以前的《朱雀》,都是些不常见的生物,在葛亮笔下也成了异类。

几个年轻人循着线索陆续来到香港一个叫做万年青的小旅社,309房间的鹌鹑,房主Aunty Lulu,“爱比死更冷”,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 L&D,貌似失踪了的凌羽,究竟有多少种可能?

而《朱鹮》的故事更是颠覆。侦察与反侦察,自闭症的绘画天才路小童,童童母亲被害事件,貌合神离的婚姻,一组满是血红的朱鹮画作,组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我喜欢葛亮这样讲故事的方式。

通过《龙舟》的故事,几代人的错乱和命运的轮回在葛亮笔下轻描淡写,当平静的海滩,狭小的城市被喧嚣打破,一方面是传统的节日,另一方面是外来的不可知,活在岛上的人会如何面对?

“悬而未决,跃如也。与其说关心的是推理的过程,毋宁说是关心过程后的抵达。抵达的是真相,更是在漫长的绝望与欲望后,真相大白时的软弱。

人性是十分脆弱的东西。非常情境下,薄弱愈甚。日本作家擅以悬疑写人心苦厄与围困。在一桩罪案中,东野主吾写呵护,吉田修一写孤独,松本清张写日常。

本格的步步为营,变格的恣肆诡话,不外如是。”

“面前是一片浩浩汤汤,自时代的跌宕,自历史深处的幽暗,或自个人的痛快与无涯苍茫。”前面的六篇故事,看尽了人事在历史之中,在轮回之间的渺小。

葛亮也在后记中这样写道,“彼岸处,刹那间似有一两点星火,不明亮,但足够暖。”

所以最后一个故事《竹奴》有温情。同样是发生在南京的故事,老年的江一川患老年痴呆症,家里人都苦于无法交流和沟通好好照顾他,他在安徽六安当知青时的爱人筠却不计前嫌,以保姆的身份照顾起他全家的生活,重新让江一川一家人的生活走回正轨,最终又默默离去;尽管独自带着儿子遭受了诸多磨难,她默默付出没有怨言。

所谓竹夫人的“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所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是怎样的境界?

镶了五角星的钟楼,新街口最高的楼,还是南京城,还是葛亮的城市温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8919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2
下一篇 2023-02-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