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早做木板年画形式?

什么是最早做木板年画形式?,第1张

最早的木板年画是中国古代的木板年画,是在唐代开始流传的。木板年画是一种绘画形式,用木板印刷出来,多用于制作节日装饰品。

木板年画的内容主要包括生肖、节日、传统故事、吉祥图案等。它们通常是用彩色墨水印刷在纸或布上,并加以装饰。木板年画的印刷技术在清代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装饰品。

木板年画发源于河南朱仙镇。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

在中国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年画已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木版年画有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其中著名的有:重庆梁平、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等地。

清末民初年间,年画的使用地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在内。2008年6月7日,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北宋时期出现了专门售卖年画的“画市”,当时称为“画纸儿” 。而汴梁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加之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刻印年画取代了手绘门神画,并且官办与民办作坊齐开,多达三百余家。宋金时期,已经出现“四美图”这样的精美绝伦的木刻版画,它是现存最早的木版画 。

道光年间,在李光庭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年画”一词,从此,所谓“年画”就拥有了固定含义,即是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板年画

一、木版年画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四川简称“蜀”。

蜀字,原造字时像虫形,所指为野蚕。几千年前的蜀山氏拾取野蚕蜴丝,制棉,对人类作出极大的贡献。

中原华人争先效法,乃称最先发明者为蜀山氏。地处巴蜀西北部的绵竹县,古时因盛产一种韧性极好的竹子,故县名为绵竹。

绵竹人继承了祖先拾茧制丝的创造精神,利用竹源丰富而造纸,继而“制作桃符,画五彩神荼郁金”,创造了“点缀年景”的绵竹木版年画,使绵竹成为古巴蜀文化的雕版印刷基地。 宋代,四川是中国四大印刷中心之一,木版印刷已发展到刻技纯熟、印刷精美的程度,宋代的年画已成为独立的画种,文献中亦出现一些关于年画的材料。

北宋御史赵卡的《成都古今记》记成都“正月灯市,二月花市,十月酒市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汴。

梁迎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吴自牧《梦梁录〉〉载岁终“画门神桃符、邂春脾儿,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以主顾。”

显示宋代春节装饰画已普及于市民之中,而且已由荼、垒、虎、鸡等扩大到门神、钟馗等多种形象。由于大门和房门的不同要求,门神中又出现类似后世年画中的赐福天官。

另有史料证明,宋代在以成都为中心的附近各县都有生产年画的作坊,尤以小成都而闻名的川西古城绵竹的雕版印刷术更为发达。据《续编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年画远在明代已有相当成就……当时泸州及陕西蒲城地区已贴过内容喜庆的绵竹年画。”

明代是古典版画艺术的盛期,书籍刻印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版画应用范围之广和技巧之熟练大大超越前代。 插图成为普及小说戏曲通俗读物和科技书籍的有力形式。

至明代后期,出现了在一块版上敷数色印刷的版画或人工敷彩的版画,反映了单色印画已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明末印刷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笔谱》,体现了彩色印刷的巨大飞跃,也给彩印年画提供了技术经验,正是在这一条件下,出现了全国年画的繁荣。

二、请问木板年画的发源地,流派,制作工艺步骤,他它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参见百度百科——木板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

在汉族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年画已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汉族民俗社会文化生活的百科全书。

随着传统习俗的改变和社会现代变革,传统年画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面临消亡的困境。应世而变,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创新,使木版年画适应大众的生活与审美情趣,这是保护木版年画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有效方式。

秉承传承非固守的理念,豫游纪在传统年画固有艺术风范、人文内涵、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做了自然延伸和形式创新,赋予木版年画新的时代内涵和生命力,让传统文化永续传承。

各地的木版年画工艺大同小异,基本采用坚硬,纹理细腻的梨木,枣木板雕刻后,刷上水墨,印在容易吸水的宣纸上,也用水性的彩色颜料,分多版多次印成彩色年画,通常可用五版,最多的如朱仙镇年画,有用九版印制的;而桃花坞木版年画只用红黄绿蓝黑五种色彩。杨柳青年画则采用雕版印出轮廓线条,再以人工填色晕染;四川绵竹木版年画先印线条,人工填彩完成后再套一次金线版;而晋南的木版年画喜欢以画上配诗,字画,也自有特色,很多木版年画还很注重反映当地汉族劳动人民的民风民俗,如桃花坞年画,传统题材还包括“姑苏万年桥”,“玄妙观庙会”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备受群众喜爱。

三、木版年画发展历程是什么

年画,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艺术品。

木版年画,出现于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的宋 代,明代中叶起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著名年画产地应运而生,清乾隆年间 更为盛行。内容大多含祝贺新年的意思,也有描绘农事场面等的。

中国的雕版印 刷技术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著名年画产地主要有:天津市杨柳青、江苏省苏州市桃花坞、山东省潍坊市杨 家埠(以上被誉为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河南省开封市 朱仙镇、广东省佛山市等地。

天津市杨柳青,有“家家会刻版,人人善丹青”之誉。

四、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怎样的

明末清初,是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繁盛时期,当时的画 铺约有四五十家,大部分设在枫桥、山塘街、虎丘和阊门内桃 花坞至报恩寺塔一带。

其所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 上,除销到江苏各地及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山东、河 南、东北三省外,还随着商船远销到南洋等地。 并且,当时苏州年画铺的名称,至后来还一直留存在画面 上,像前期张星聚、张文聚、魏鸿泰、吕云林、陆福顺、墨香 斋、春源、季祥吉等,后期的王荣兴、陈同盛、吴锦增、吴太 元、鸿云阁等。

桃花坞的画师在画面上署名的,前期有桃坞主人、桃溪主 人、墨浪子、归来轩主人、宝绘轩人、墨林居士、杏涛子等, 后期有嵩山道人、吴友如、周梦蕉、金蟾香、符艮心等。

五、绛州木版年画的历史是怎样的

据史料记载,现存最早的木版年画,始于北宋年间《佛说 北斗七星经》,即绛州郭下宋守真刊印的刻本,成为海内外之 孤本,有着极高的研究考证价值,该刻本被称为我国木版年画 的鼻祖。

到明代中叶时,雕版画在内容上扩展到百姓生活领域,成 为日臻成熟的木版年画,绛州也成为晋南年画的主要生产基 地。 至清道光、咸丰时达到鼎盛期,其时绛州城有“三大家、七小家年画作坊”之说,其中开业于清初的益盛成画店,年印 制各类木版年画达十万余份,行销西北诸省。

其余画店生产的画销往东北、华北、中原等10多个省市, 对各地木版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当时绛州为晋南商贸,文化中心,由于明代推崇“益人 伦,厚风俗” “敬礼百神”,使民间木版年画畅行一时。

出现了 绛州年画的生产户、销售年画的经销商。特别是过旧历年,人 们购买绛州年画,使其成了洛阳纸贵,一画难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8463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0
下一篇 2023-02-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