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巴氏杀菌

什么是巴氏杀菌,第1张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比如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以起到杀菌的效果。

巴氏鲜奶可以加热吗?

其实巴氏鲜奶经过巴氏消毒之后,牛奶的卫生标准完全可以达标,不必再加热。如果是在寒冷的天气情况和老人、儿童等人群胃肠道功能比较虚弱的人群饮用情况下可以温热巴氏鲜奶。如有这种情况,可将牛奶倒进杯中用热水浸泡的方法达到预热的目的。也可以自己加热,不过加热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好,加热巴氏鲜奶的温度最好在30-35℃之间,不能超过40℃。

为什么不能超过40℃呢?

市场上一些常温牛奶多以储存为目的,采用135℃以上的超高温灭菌工艺,虽然杀死了有害细菌,同时也杀死了益生菌,这对牛奶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和营养物质造成了严重破坏。而巴氏鲜奶85℃的低温杀菌工艺则避免了这些问题,最大限度的保证牛奶的活性生命物质和营养,更利于钙质的吸收。所以当我们饮用巴氏鲜奶时,如果要加热温度最好不要高于40℃,因为加热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其营养物质流失越严重。

巴氏杀菌即巴氏灭菌法,是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巴氏杀菌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

一般细菌的致死点均为温度68℃与时间30min以下。所以将混合原料经此法处理后,可杀灭其中的致病性细菌和绝大多数非致病性细菌;混合原料加热后突然冷却,急剧的热与冷变化也可以促使细菌的死亡。

扩展资料

一般经过巴氏杀菌的食品仍会含有许多能够生长的微生物,通常每毫升或每克中有几千个活菌,比商业杀菌的产品的贮藏期有所缩短。

巴氏杀菌技术除用于液态食品(果汁、牛乳)、酸性食品和果酱罐头等外,还向其他领域渗透,如处理带壳牡蛎时用蒸汽处理法会降低牡蛎的含菌数。

它的优点就是在较低温度、较短时间内处理食品,最大限度地使食品的色、香、味以及营养成分免受高温长时间处理的破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巴氏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即巴氏灭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原理:巴氏杀菌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因为一般细菌的致死点均为温度68℃与时间30min以下,所以将混合原料经此法处理后,可杀灭其中的致病性细菌和绝大多数非致病性细菌;混合原料加热后突然冷却,急剧的热与冷变化也可以促使细菌的死亡。

作用:巴氏杀菌在较低温度、较短时间内处理食品,最大限度地使食品的色、香、味以及营养成分免受高温长时间处理的破坏。一般经过巴氏杀菌的食品仍会含有许多能够生长的微生物,通常每毫升或每克中有几千个活菌,比商业杀菌的产品的贮藏期有所缩短。

扩展资料:

通常情况下,巴氏杀菌奶要求原料奶的细菌总数比UHT乳要低,因为两者工艺不同。一方面巴氏杀菌奶的灭菌效率低于高温灭菌奶,所以对细菌总数要求更严一些。另一方面由于UHT加工过程中超高温会使牛乳产生一定的“焦糊味”,会掩盖奶本来的风味。

当总菌数达到200万/ml,牛奶吸收的异味和细菌产生的异味,已经大大改变了牛奶的风味,巴氏灭菌并不能去除这些异味,而经过超高温处理之后,产生的“焦糊味”足以掩盖奶本身的异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巴氏灭菌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8421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0
下一篇 2023-02-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