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乙酸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萘乙酸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第1张

乙酸为类生长素物质,具有植物生长素的活性,纯品为白色无味结晶或无定形粉末,易溶于酒精、醋酸、丙酮、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加工成钾盐或钠盐后可溶于热水,如果浓度过高,水冷却后又会析出结晶。萘乙酸性质稳定,不怕光和热,在常温下可以贮存多年,有效成分含量变化不大。80%萘乙酸原粉为浅土黄色粉末,有吸湿潮解性,见光易变色。萘乙酸遇碱生成盐类,盐易溶于水,使用时原粉要溶于氨水后再稀释至使用倍数。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

萘乙酸是一种广谱性枣树生长调节剂,可被叶片、嫩梢表皮、种子等部位吸收进入枣树体,并输导至作用部位,会积累于分生组织中。萘乙酸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生根,诱导雌花形成,改变雌雄花比率。低浓度时能抑制离层形成,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诱导形成不定根,增加坐果,防止落果等;高浓度时,可诱导内源乙烯产生,促进离层形成,利于疏花疏果,并有催熟增产作用。过高浓度还可诱导植物伤口产生愈伤组织。

萘乙酸可用于小麦、水稻增加有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促进籽粒饱满,增产显著。

也用于甘薯、棉花增产。用于茄类和瓜类,可防止落花落果和形成无籽果实,还能增加植物抗旱涝、抗盐碱、抗倒伏能力。

萘乙酸纯品为无色针状晶体,工业品为黄褐色针状晶体,易溶于热水、乙醇、乙酸、丙酮和苯,是一种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

扩展资料:

毒性: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000-5900mg/kg,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

剂型:70%钠盐原粉。

性质:原药纯品为无色无味针状结晶。性质稳定,但易潮解,见光变色,应避光保存,萘乙酸分α型和β型,α型活力比β型强,通常所说的萘乙酸即指α型。熔点为134.5-135.5℃。不溶于水,微溶于热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和醋酸及氯仿。萘乙酸钠盐能溶于水,在一般有机溶剂中稳定。

特点:是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诱导形成不定根增加座果,防止落果,改变雌、雄花比率等。可经叶片、树枝的嫩表皮,种子进入到植株内,随营养流输导到全株。

适用范围:适用于谷类作物,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棉花减少蕾铃脱落,增桃增重,提高质量。果树促开花,防落果、催熟增产。瓜果类蔬菜防止落花,形成小籽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等。

萘乙酸在植物组培中很是常用,但组培需要无菌环境,这就需要对萘乙酸所配的溶液进行灭菌,选用的灭菌方法很重要。因为萘乙酸属于激素,若经过高温蒸汽灭菌会失活,所以通常采用过滤除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萘乙酸

萘乙酸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如下:

1.作用

萘乙酸可用于小麦、水稻增加有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促进籽粒饱满,增产显著。

也用于甘薯、棉花增产。用于茄类和瓜类,可防止落花落果和形成无籽果实,还能增加植物抗旱涝、抗盐碱、抗倒伏能力。

萘乙酸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诱导形成不定根增加座果,防止落果,改变雌、雄花比率等。可经叶片、树枝的嫩表皮,种子进入到植株内,随营养流输导到全株,是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适用范围:适用于谷类作物,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棉花减少蕾铃脱落,增桃增重,提高质量。果树促开花,防落果、催熟增产。瓜果类蔬菜防止落花,形成小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等。

2.使用方法

(1)用浓度为5000毫克-10000毫克/升比久(又名酰肼、B9)溶液浸泡一品红、茶树等插条基部,可促进生根,提高扦插成活率。

(2)用浓度为50毫克-20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可促进种子发芽生长。

(3)扦插时,将长度为6厘米-8厘米的月季枝条的基部浸泡在浓度为100毫克-150毫克/升的萘乙酸溶液中,可诱导生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820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9
下一篇 2023-02-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