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阿瞒是什么梗?

曹阿瞒是什么梗?,第1张

“曹阿瞒”指的是曹操,曹阿瞒是曹操小名,所以人称曹阿瞒。

应是民间演义说书流传时的改动,曹操小字应是“阿满”,表示可爱的意思,后来因为《三国演义》尊刘贬曹,于是可爱的“阿满”就变成了贬义的“阿瞒”。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记载曹操“小字阿瞒”,用“瞒”字,是欺瞒的意思,符合曹操的性格多疑,好用计谋。

割发代首

有一年万物丰收之时,曹操奉皇命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自己所坐的马竟然尥蹶子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

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反而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在完成任务前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一截头发投掷在地上。

阿瞒的释义:三国魏曹操的小名,其父亲取的名字。

阿瞒[āmán]

详细解释

1.三国魏曹操的小名。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

2.唐玄宗的自称。

唐南卓《羯鼓录》:“上笑曰:大哥不必过虑, 阿瞒 自是相师,夫帝王之相,且须有英特越逸之气,不然有深沉包育之度,若花奴但端秀过人,悉无此相,固无猜也。”

造句:

1、曹阿瞒割须弃袍小说:汉末之群雄逐鹿。

2、大老爷,侄少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曹氏阿瞒求见。

3、阿瞒再也不能游刃有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剑神,珠玉在前,但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无论阿瞒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剑神,逆天总有限度。

4、怎么说呢?孔融仗着八斗才高,以及士林的人望,一逮到机会就戏弄,甚至嘲笑曹阿瞒。

5、且看‘汉室宗亲’,获得上古兵家传承的刘渊——刘子鸿,如何收编猛将谋主,收尽绝世容颜,狂虐大耳阿瞒,痛扁吕布孙坚,称霸汉末!

6、作为后世的一位有头脑有功夫的少校军官,他深知大耳刘、曹阿瞒、碧眼儿这般拥有太祖潜质的货色有多么可怕。

拓展资料: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_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阿瞒”实际上是可爱的意思,这是曹操的小字,是民间说出渐渐传出来的名字,最重要是《曹瞒传》这本民间小说里面程曹操为阿瞒,还有现在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遵刘贬曹,也有叫曹阿瞒,据说这是因为曹操生性多疑,多什么事情都是诡计多端,久而久之流传出来的名字。

对于曹操“阿瞒”的这个小字有很多种说法,古时候人们对男孩儿都有莫名的执着,尤其是哪家生了男孩,为了孩子好活下来都会起个小名或者乳名来称呼,据说曹操的父亲曹嵩原本是夏侯家人,后来过继给了曹腾,而曹嵩生曹操的时候,夏侯家还没有子祠,曹家害怕夏侯家知道就吧曹操藏了起来,久而久之就叫做阿满。

当然这只是一种民间流传的说法,其中的个别原因已经被一些学者验证过,有些不属实,最重要的还是裴松之的《曹瞒传》里,对曹操的恶意描写,这本书的内容十分浮夸,许多事情都是为了烘托小说的气氛而描写,其中一些事情都不是事实,而在书里就蔑成称曹操为“阿瞒“。

再加上曹操的性格多疑奸诈、诡计多端,东吴人对曹操又有着极大的偏见,从历史到现在,先是说书人的嘴里传出来,久而久之一些影响深远的历史名著也都这样叫曹操,一代枭雄的小名就被这样叫了下来。

很显然阿瞒这个名字叫出来并不好听,但是这很显然是历史上的一些文人对曹操的偏见,同样反面来看,也是历史对曹操这个人的简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800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8
下一篇 2023-02-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