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里流气是什么意思?

流里流气是什么意思?,第1张

流里流气的意思是: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成语拼音:liú lǐ liú qì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农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摊前造作地摆好姿势,等待城里来的流里流气的摄影师按快门。”

成语用法:流里流气作谓语、定语;指人举止轻浮。

成语例子:王朔《我是你爸爸》:“你今儿是怎么啦?说话流里流气的。”

扩展资料

反义词

举止大方

成语拼音:jǔ zhǐ dà fāng

成语解释: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幺呢?”

成语用法:举止大方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行为。

近义词:举止不凡

反义词:举止失措

成语例子:老舍《正红旗下》:“她的身量不高,可是因为举止大方,并显不出矮小。”

流里流气的意思是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流里流气,汉语词语,拼音是liú lǐ liú qì。

成语出处:

明朝中叶,官僚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夺民田产,赋税盘剥。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刘瑾执政,阉党横行,弄得“民困已极,庐舍几空”,“所至惨逼,百姓不堪”。

公元1510年,河北蓟州人刘六、刘七兄弟聚众起义,濮阳成了起义军的后方营垒。起义军“破邑百姓,纵横数千里,所过若无人”,官兵望风披靡,义军转战八省,三逼京都,三过南京,使明王朝元气大伤,迅速走向衰亡。

刘六刘七起义后,军队在山东河北一带专找小城镇和农村进行烧杀抢掠,纵横乡里,杀民壮老幼,奸淫妇女,抢夺粮草,为扩充军力,把所到之处村镇房屋尽数烧毁,使百姓无家可归无饭可吃,要么投靠起义军队活命,要么拖家带口进山躲藏四处乞讨饿死或被乱军所杀。

而最初义军成员大多是地痞流氓,而所到之处率先加入军队的也是当地一些地痞流氓泼皮无赖,所以山东河北百姓对之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私下称义军领袖“刘六刘七”为“流里流气”。

在明末清初的文献资料中,“刘六刘七”就以典故形式存在于说书人的话语中,自然也会存在于民间语言中。而其语音形式略一变化,在山东方言里就成了“流里流气”。

“刘六刘七”在山东等地可能还知道典故所在,传到北京等其他地方可能就逐渐丧失它本来的意思和语音形式。我们从《醒世姻缘传》中看到这么两段话,其中第六十六回出现的“刘六刘七”已经是“流里流气”的意思了:即流氓气,不正经,有说,二流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流里流气

指走路姿势不端正,左摇右晃的。

流里流气的意思就是举止轻浮,品行不端。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中曾经出现过这个词“一些农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摊前造作地摆好姿势,等待城里来的流里流气的摄影师按快门。”

正确的走路姿势应该做到双目平视前方,头微昂,颈正直,胸部自然上挺,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后突,步行着力点侧重在跖趾关节内侧。最健康的方式是先后脚跟着地,然后逐渐重心移动,最后全落在前脚掌。这是一个正确的步行周期。每个人的身体解剖结构不一样,有的人外八字,有的人内八字,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选择最适合你自己的。原则上是建议微微的有一些外八,从人体的解剖来说,微微的外八是相对正常的,也是最健康的,因为髋关节有一定的外翻角度。但是过度外翻,也有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动力链问题,进而产生损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997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8
下一篇 2023-02-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