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距离主要分为几种

人际距离主要分为几种,第1张

1、公众距离,其近范围为12~25英尺(约3.7~7.6米),远范围在25英尺之外,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极为生硬的交谈及非正式的场合。

2、社交距离,其近范围为120~370cm。工作场合人们多采用这种距离交谈,在小型招待会上,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用此距离,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

3、个人距离,范围为45cm~120cm,这是在进行非正式的个人交谈时最经常保持的距离。和人谈话时,保持在50cm以外为宜。

4、亲密距离,其近范围在6英寸(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一般是亲人、很熟的朋友、情侣和夫妻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扩展资料

从非亲密朋友那里获得某种信息,有效的空间距离为213厘米至366厘米。小于这一空间给人以盛气凌人的印象,大于这一空间会使别人觉得没礼貌,也就不可能获得真实的信息。

366厘米以上的距离,是演讲者与听众或两人不愉快谈话的有效空间。 有趣的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要处理不同的人际空间。若与美国人交谈,须保持在60厘米左右的空间距离上。

同样亲密关系情况下,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保持较远些的距离,异性谈话比同性相距远一点,两个女人谈话总比两个男人谈话挨得更近些。 合理运用人的空间,会取得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

很喜欢杨绛先生写的这一段话:其实所有的美感都来自陌生和距离,一览无余只会徒生厌倦,云与海,遥遥相望,星与月,天各一方,话不说尽,势不用尽,

人要做一支引而不发的箭,不能做让人一眼看到底的河。

是的,距离产生美。社会心理学中有个人际距离的术语。人际距离是沟通与交往时,个体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人际距离也相应的不同。其距离远近受性别、环境、社会地位、文化、民族等因素影响而不同。

美国学者霍尓根据对美国白人中产阶层的研究,发现有四种人际距离。

1、公众距离(12-25英尺)(约3.6-7.6米)

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场合沟通时的人际距离。此时单向沟通比较多。

2、社交距离(4-12英尺)(约1.2-3.6米)

彼此认识的人之间的交往距离。商业交往多属于这个距离。

3、个人距离(1.5-4英尺)(约0.45-1.2米)

朋友之间的交往距离。可感知大量体语信息。

4、亲密距离(0-18英寸)(0.45米内)

亲人、夫妻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距离。可感受彼此的气味、体温和呼吸等私密性刺激。

哲学家萨特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做一群豪猪,由于寒冷,大家拼命往一起聚,凑得太近,身上的刺又会伤害到彼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微妙,相互依存又彼此独立。

人际距离和心理距离密切相关,有关系、有重叠,有时又是不一样的。近在咫尺的人,有时如同远在天边;远在天涯,形单影只,有时心却贴得很近很近。

什么是人际距离?

实战派营销管理博客论坛资深订货会培训专家郭汉尧老师指出:谈话时,互动双方所维持的距离,可以反应两人的关系。

hall(1959,

1966)经过长期的观察之后,将人际距离区分为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分别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众距离。

1.

亲密距离

亲密距离的范围大概是0到0.5公尺左右。

2.

个人距离

个人距离大约是0.5公尺到1.25公尺之间。

3.

社会距离

社会距离大概是在1.25公尺到3.5公尺之间,属於个人与他人进行一些交易、或社会互动的距离。

4.

公众距离

公众距离的范围,在3.5公尺到7.5公尺之间,在此区域内,人们互动的机会,相当有限,也较难进行双向沟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876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8
下一篇 2023-02-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