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都城是什么?

隋朝的都城是什么?,第1张

隋朝都城是大兴城、洛阳城。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

隋朝有两个都城的原因

因为隋朝在长安埋下恨意的种子,这项原因背后的历史意义可能更为重要。众所皆知,隋朝的诞生是起自于夺取北周王朝的政权。隋文帝的女儿原本是北周的皇后,他却以外戚的身份,趁皇帝驾崩时继承王位,同时对北周皇族赶尽杀绝。若以日本的情形相比拟,就像是藤原氏即位成为天皇,并杀尽天皇家主要的男系亲属。

不消多言,此举定然使原本效忠北周政权的臣属心怀不满。这批人为数众多,且大多留在长安,即使是隋文帝本人想在这里推行政令,想必也难如登天。既然如此,不如和长安保持距离,转移阵地来依靠被征服的东土之士,统领天下,这不正是一个合理的做法。隋炀帝之所以喜爱江南和扬州,根本的原因可能在此。

隋朝的首都是大兴城(今西安)。

581年,杨坚将都城定为在长安城,但因为当时汉代长安城年久失修,所以不得不考虑重新设计一个新的城市。最后选择在汉长安城东南的龙首原南坡兴建新都。杨坚在建立隋朝之间被奉为“大兴公”,新都于是便取名为“大兴城”,寓意永远昌盛繁荣。

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

政治方面:全国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科举制使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军事制度从府兵制到募兵制。三省六部制,政事堂,科举考试。

经济方面:隋朝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开始实行租庸调制,开凿的大运河,经济曾一度繁荣,为唐的封建经济繁荣打下基础。

唐朝前期,封建经济呈现全面繁荣的景象。唐后期,安史之乱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土地兼并使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两税法也没有能使经济复苏,但奠定了唐后期至明中叶中国古代赋税的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86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8
下一篇 2023-02-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