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哲学的认识

对儿童哲学的认识,第1张

儿童哲学教育,可以简称为“儿哲教育”。儿哲教育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在于儿童具有参与哲学活动的兴趣和意愿,同时,教师具有良好的哲学素养并用心开发儿童多方面的哲学潜质。儿哲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就其实践要领而言,主要在于熟练整体活动的基本步骤,掌握相关活动的基本特征。儿哲教育具有特定的价值追求和实践要领,但与之相应还要有比较明确的评价标准,知道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检测结果与目标的一致性、差异性,才能够确认相关活动有没有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一、儿童哲学教育的价值追求

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追求。从教育之于个人发展的多元价值来看,在我国公共教育学中探讨最多的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至于哲学教育与“五育”的关系,或者说,哲学教育在“五育”中的位置以及它之于儿童成长的特殊价值,至今缺比较系统而充分的论证。众所周知,德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育德,智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育智,体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育体,美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育美,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各种劳动技能。而且,正因为每一个儿童都需要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所以学校才会在“五育”方面作出积极努力。

另外,正因为每一个儿童都需要懂一些科学、学一些文学、掌握一些数学,所以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才会在科学教育、文学教育、数学教育等方面投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反观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有教师给学生讲科学、讲文学、讲数学,也有老师给学生讲政治、讲历史、讲地理,课程表中的每一门学科都在政策、理论和实践层面获得了公认的合法地位。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作为独认的学科课程设置,还是作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哲学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关实践探索以及理论研究依然不尽人意。鉴于我国儿哲教育的发展现状,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有:为什么一定要在中小学开展儿哲教育?儿哲教育的价值究竟何在?中小学生如何才能在哲学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如何才能得到一生受用的哲学启蒙?

事实上,从世界范围来看,经过近50年的不断探索,儿哲教育已在许多国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其实践价值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识和传播。一般而言,儿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和怀疑精神,让儿童拥有开放的头脑和开放的心灵,从而提高价值判断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从我国儿哲教育的总体状况来看,目前大致有三种价值取向:一是思维训练二是文化熏陶三是智慧探求。而且研究表明,它之于个人的实际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提高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认知能力二是可以提高儿童在对话中的推断力、批判力和表达能力三是可以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自制力和交往技能。就中外儿哲教育的实际成效来看,它确实可以呵护儿童好思、好学、好问的哲学天性,能够提升儿童的哲学素养,为其未来的哲学人生奠基。基于以上认识,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动中小学儿哲教育,有必要从活动的基本形式卜对其核心价值取向作进一步梳理和阐释。(望采纳)

儿童哲学主要是以思想、思考为主,为儿童提供哲学训练。

儿童哲学首先在美国兴起,其主要的意义是为儿童提供哲学训练。这种训练的方法主要是以思想、思考为主,以及行事的方法。也就是哲学教育。因此,所谓“儿童哲学”,就是教导儿童如何思考思想的本质,让儿童亲自体验哲学讨论的过程,和众人一起做推理的活动。 

美国的儿童哲学是以儿童为中心,去思考问题。但在欧洲的儿童哲学就与美国的儿童哲学不一样,欧洲的儿童哲学,是跳脱儿童的思想的窠臼,以鸟瞰的方式来看待儿童哲学,是理论探讨的方式。儿童哲学建立的时间不很长,可以说还在起步阶段。这种刚起步的学科,比较有开创性,有发展的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761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7
下一篇 2023-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