觑觎和觊觎有什么区别?

觑觎和觊觎有什么区别?,第1张

觊觎和觑觎在现代基本同义,觊觎比较通用。

觊觎指渴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觊:拼音:jì,形声,从见、岂声。部首:见。本义:希望;希图。1、自毁齿已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出自柳宗元《童区寄传》。2、觊乎异日,得夷平民,然后裹足西向。出自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觎:拼音 yú,部首:见。本义:非分的希望。能官人,则民无觎心。出自《左传》。

扩展资料:

相关的文献:

《左传·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杜预注:“下不冀望上位。”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羣凶觊觎,分裂诸夏。”

《旧唐书·崔元略传》:“时刘栖楚自为京兆尹,有觊觎相位之意。”

清 魏源《庐山王文成公纪功碑歌》:“明季中叶患尾大,爪牙觊觎强宗盟。”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捡;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者也。”

李二和《流浪的梦》:“他们强撑着干瘪的躯壳,在寒彻的风中半是觊觎、半是绝望地哀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觊觎

“觊觎”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更多,觊觎比较通用。两者大意均为:对不必于自己的东西抱有非分的希望或企图。“觑觎”和“觊觎”的意思基本没有什么不同,互为近义词。

自毁齿已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出自柳宗元《童区寄传》。

觊乎异日,得夷平民,然后裹足西向。出自刘禹锡《上杜司徒书》。觎:拼音 yú,部首:见。本义:非分的希望。能官人,则民无觎心。出自《左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70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7
下一篇 2023-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