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是什么?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是什么?,第1张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如下:

1957年:一号卫星——首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

1957年10月4日,一号卫星从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并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成为首个进入太空的人造物体。

1961年:东方一号——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类,当时他乘坐东方一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

1963年:东方六号——女性首次进入太空

在萨莉·赖德、梅·杰米森和克里斯蒂娜·科克等女宇航员之前,还有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这位26岁的苏联女宇航员在1963年6月16日成为首位造访太空的女性,当时她搭乘东方六号载人飞船展开为期3天的任务。

1965年:水手四号——拍到另一颗行星的首张图片

1965年7月14日,水手四号探测器历史上首次拍到另一颗行星的图片。

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第一人

1969年7月20日,在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角升空4天后,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了“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类,这是阿波罗11号任务的一部分。

1970年:金星七号——飞行器首次登陆另一颗行星

苏联执行的历次金星任务凸显出金星的凶险。首次成功在另一颗行星上着陆的金星七号揭示了我们隔壁“邻居”的环境有多严酷。该飞行器没能在金星表面待上很久——尝试了不到一小时,但它发回了大量数据供科学家仔细研究。

1970年:阿波罗13号——展开勇敢的营救

阿波罗13号飞船在1970年4月11日顺利升空,但在任务开始仅56个小时后,出现了波折。在宇航员吉姆·洛弗尔、杰克·斯威格特和弗雷德·海斯通过电视直播画面与地面人员交流了几分钟后,飞船内发生的一次爆炸表明,机组人员将无法按照原计划探索月球上的弗拉·毛罗地区。

1977年:旅行者一号——拜访星际空间

旅行者一号飞行器是在1977年与其姊妹飞行器旅行者二号一同升空的,但它今天仍状态良好。尽管旅行者一号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木星和土星——该飞行器发现了木星卫星上的火山和关于土星环的新细节,但其探索行动的高度和广度已经超越了这一水平。

1986年:STS-51-L任务——“挑战者”号的灾难

美国航天飞机计划的第25次任务在1986年1月28日执行,但在短短73秒后不幸终止。

199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窥视恒星

哈勃太空望远镜是当时建造的最先进的轨道观测装置,它于1990年4月24日升空、飞向宇宙。自那以来,它拍到了令人惊叹的宇宙最遥远星系、壮观的超新星和邻近行星的照片。

1996年:火星探路者任务——让首台火星车登陆火星

火星探路者于1996年12月4日离开地球,却直到1997年7月4日才做到实至名归。当时,重23磅的“旅居者”号火星车抵达火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台到达另一个行星的火星车。

1997年:“卡西尼-惠更斯”任务——环绕土星飞行

在太空中度过惊人的20年后,“卡西尼”号飞船和“惠更斯”号探测器于2017年9月15日完成了它们的使命。

2000年:国际空间站——至关重要的实验室

国际空间站的最早组件——分别来自俄罗斯和美国——在1998年秋天离开地球。两个组件在太空中连接到一起,其他组件随后逐步增添,一直到2000年11月2日第一批宇航员抵达为止。

2009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探索遥远的天体

2009年3月7日,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升空。此次任务是为了“探索行星系统的结构和多样性”。

2015年:“猎鹰9”号安全着陆——开启太空飞行新纪元

2015年12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功让“猎鹰9”号火箭的第一级返回地球。

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星系之外的星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万物是如何在宇宙空间中运行的,同时太阳系内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通过观察其他星系,我们或许可以得到解答我们星系的答案。

探索宇宙是人类必定将经历的一个浩大的工程。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光年之外的可居住环境,并与之达成链接,这会永久性地拓宽人类的视野。好比当年大西洋另一端的哥伦布航行到北美发现新大陆一样,有着重大历史性的意义。

1、生命科学巨大的推动作用

航天科学能揭示宇宙的形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以及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对天文学、宇宙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思想科学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高技术的发展

航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高技术,它依赖并刺激了一大批高技术的发展,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控遥测遥感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及可靠性工程技术等等。

3、使科学技术事业社会化的进程大大加速

依赖于并刺激了管理科学的巨大进步,将政府、企业、科研、大学综合成一体,密切了科学、技术和生产这三者的关系,发展了所谓的“大科学”,使科学技术事业社会化的进程大大加速。

4、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空间产业

航天科技引发了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空间产业,甚至像空间旅游这样的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也应运而生,而且体现了“以人为本”。

历史沿革

人类对遥远太空的不断研究、探索对天文学自身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已经过去的2005年,人类在太空探索活动中取得了一连串新的进步: “深度撞击”的亮相、“发现”号的安全返航、“神舟”六号的圆满成功、“金星快车”的顺利出发,这一切都令世人欣慰。

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此浩大的工程不是空中楼阁,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作后盾,更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储备,没有基础科学、基础理论的支撑,就不可能出现上述激动人心的场面。

无论是“星尘”、“新视野”还是“旅行者”,它们都肩负着天文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探索的重任。人生有涯、宇宙无限,对天文学的研究往往需要天文学家几代人的努力,如果错过了最佳的研究和观测时机,那么很可能要耽误几十甚至上百年。

此次如果“新视野”不能如期出发去造访冥王星,那么下次合适的观测期则要等到二十三世纪。这也是天文学家未雨绸缪、只争朝夕的重要原因。

中国探索太空取得的成就:

1、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2、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3、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4、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5、2008年9月27日下午,随着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舱门的徐徐开启,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进入茫茫太空,并挥舞国旗向人们致意。太空舞动的五星红旗告诉世界: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而此时,距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只有16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367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7
下一篇 2023-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