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概念是什么?

人民的概念是什么?,第1张

人民的概念是:

1、指作为社会基本成员主体的劳动群众。

2、一个国家的普通人,区别于少数有特权者。

3、人类。《孟子.尽心下》: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人民泛指人,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

人民意义:

1、人民是个政治概念,具有一定的阶级内容和历史内容,是相对敌人而言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关系。而公民或国民是个法律概念,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它反映一定的法律关系。

2、人民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大多数人,而公民或国民指一国中所有具有该国国籍的人,不以其是否起进步作用为标志。

3、人民是个集体概念,是众多人的集合体,任何个人都不能称为人民,而公民或国民则可用于单个人。

人民指作为社会基本成员主体的劳动群众。拼音是rén mín ,是汉语词语。

人,汉语常用字,是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像侧面站立的人之形。其本义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又能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际的生命。“人”亦是汉字部首,常作形符。

民,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只被刺伤的眼睛,表示由刺瞎一只眼睛的战俘充当奴隶,后指平民、百姓。引申指大众的、非官方的、非军事的。也专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或某类人。

出处:

先秦《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九月中旬入钵和国,人民服饰,惟有毡衣。”

明代宋濂《洪武圣政记》:“维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人民: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人民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我国社 会 主 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 会 主 义革命和建设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在民主制或共和制的国家里,“人民”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几乎所有的阶层,都属于“人民”的范畴。但是,在实际行使权力和享受义务时,往往只是个形式。

在我国古代,“人”和“民”不是一个概念。“人”就是指人的生物个体和思想、文化、教育个体;而“民”则是指社会的最底层。与“民”相类似的还有“众”、“庶”、“黎”等概念。它们都是指最底层的大众百姓。

其实,“人民”的本意就是普通百姓,即过去我们常说的“人民群众”,这个阶层是永远也超出不了“人民”概念的外延界定范围的。至于“人民”里面是否还能够包含比百姓更高的阶层或阶级,那得看那个阶层或阶级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真正代表了老百姓的利益。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人民”的层次越来越清晰明朗化了,“领导”“干部”“官僚”越来越与“人民”泾渭分明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303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7
下一篇 2023-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