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有什么?

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有什么?,第1张

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等。

1、《子虚赋》

《子虚赋》是汉代辞赋司马相如早期游梁时所作,有着浓厚的黄老道家色彩。《子虚赋》作于司马相如为梁孝王宾客时,时在汉景帝年间,其主题是以这一时期以虚静为君的道家思想为指向的,但是景帝不好辞赋并没有得到景帝的赏识。却为后来的汉武帝所赏识。

此赋写楚国之子虚先生出使齐国,子虚向乌有先生讲述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及楚国,极力铺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云梦不过是其后花园之小小一角。乌有不服,便以齐国之大海名山、异方殊类,傲视子虚。

其主要意义是通过这种夸张声势的描写,表现了汉一代王朝的强大声势和雄伟气魄。此赋极铺张扬厉之能事,词藻丰富,描写工丽,散韵相间,标志着汉大赋的完全成熟。它与《上林赋》构成姊妹篇,都是汉代汉族文学正式确立的标志性作品。

2、《上林赋》

《上林赋》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创作的一篇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此赋先写子虚、乌有二人之论不确来引出天子上林之事。

再依次夸饰天子上林苑中的水势、水产、草木、走兽、台观、树木、猿类之胜,然后写天子猎余庆功,最后写天子悔过反思。全赋规模宏大,辞汇丰富,描绘尽致,渲染淋漓。

3、《大人赋》

《大人赋》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创作的一篇赋。

此赋先写“大人”驾云乘龙遨游仙界,然后分东南西北四方写遨游盛况,文末归于超脱有无,暗含对汉武帝好神仙之道的讽谏,同时流露了作者对于自己仕途进退的矛盾之情。全赋想象丰富,文字糜丽,蕴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

4、《长门赋》

《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著的《昭明文选》,据其序言,这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受汉武帝失宠皇后陈阿娇的百金重托而作的一篇骚体赋。作品以一个受到冷遇的嫔妃口吻写成:君主许诺朝往而暮来,可是天色将晚,还不见幸临。

她独自徘徊,对爱的期盼与失落充满心中。她登上兰台遥望其行踪,唯见浮云四塞,天日窈冥。雷声震响,她以为是君主的车辇,却只见风卷帷幄。

此赋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表现陈皇后被遗弃后苦闷和抑郁的心情,艺术表现上反复重叠,表达女性感情极其细腻,是一篇优秀的骚体赋。

5、《美人赋》

《美人赋》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创作的一篇赋。

此赋开头假设自己(第一人称)受诽谤,引出下文自己不好色,而且用古代圣贤作衬托,重点写赴梁途中的艳遇,再次突出自己不好色,从而表现作者坚守高洁品格的思想。全赋语言清丽华妙,调动多种感官来完成对美女的铺写,在艺术手法上颇有独到之处。

司马相如两篇代表赋作是《子虚赋》《上林赋》。景帝时,他作武骑常侍。由于景帝不喜欢辞赋,他托病辞官,前往梁国。梁孝王集中了一批文士如邹阳、枚乘等。他在梁国写了《子虚赋》。

梁孝王死后,司马相如又回到蜀郡的临邛。汉武帝读了他的《子虚赋》很叹赏,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他的同乡杨得章作狗监,把相如推荐给汉武帝。他受到武帝召见以后,又写了《上林赋》,并在朝廷中获得一个不显要的官职。

文风

结构宏大,极铺张扬厉之能事;文采华茂,表现了高度的修辞技巧。集中地体现了汉赋的特点。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如夸张失实、罗列文字、呆板滞重的毛病。

《长门赋》开后世“宫怨”文学之先,描写细腻,然后人多疑其伪。他的作品对两汉辞赋影响很大。后人曾评“他人之赋,赋才也长卿之赋,赋心也”。对其尊崇,可见一斑。《史记》中有《司马相如列传》,载其生平甚详。《汉书》中也有记载。

《天子游猎赋》作为司马相如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文学史上第一篇全面体现汉赋特色的大赋。在内容上,它以宫殿、园囿、田猎为题材,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帝王奢侈为主旨,既歌颂了统一大帝国无可比拟的声威,又对最高统治者有所讽谏,开创了汉代大赋的一个基本主题。在形式上,它摆脱了模仿楚辞的俗套,以“子虚”、“乌有先生”、“无是公”为假托人物,设为问答,放手铺写,结构宏大,层次严密,语言富丽堂皇,句式亦多变化,加上对偶、排比手法的大量使用,使全篇显得气势磅礴,形成铺张扬厉的风格,确立了汉代大赋的体制。

《哀二世赋》是整个赋史上第一篇直斥秦朝暴政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思想倾向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全文只有158个字,写得情致蕴借,感既深沉,警策凝炼,与《天子游猎赋》的铺排夸张、雄浑宏丽形成对照,开后代抒情小赋的先河。

《长门赋》是赋史上第一篇描写被锁闭深宫中的妇女的作品,通过表现她们的孤独和哀愁,暴露了封建宫庭的阴森黑暗,可谓文学史上宫怨体的滥觞。作品善于描写景物,烘托气氛,以情景交融的笔触,把人物感情的起伏跌宕写得维妙维肖,委婉动人,对后代的宫怨诗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这几篇作品,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赢得了几个“第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26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7
下一篇 2023-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