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粑粑是什么意思???

谁能告诉我粑粑是什么意思???,第1张

1、粪便,又俗称大便,是人或动物的大肠排遗物。粪便的四分之一是水分,其余大多是蛋白质、无机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脱了水的消化液残余、以及从肠道脱落的细胞和死掉的细菌,还有维生素K、维生素B。

又称“屎”、“便便”,或者在民间大多地区方言内称“粑粑”。对于农民来说,粪便可以作为较好的庄稼的有机肥料。

2、粑粑是方言,指的是饼类食物。粑粑叫饵块,为云南特有,是昆明最著名的名特小吃之一,也是大理地区常见的传统食品之一,制作方法众多,风味各异,十分美味。

扩展资料

粪便的形成

食物在胃和肠道内进行消化、主要是各种消化酶的作用。结肠不产生酶,只有细菌起消化作用。结肠内有多种细菌,大肠杆菌70%,厌氧杆菌20%,还有链球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乳杆菌、芽胞和酵母。

另有极少原生动物和螺旋体。肠细菌的重要作用是能产生生理需要的物质,如食物缺乏维生素时可在肠内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1、B2、维生素H、维生素B12、B6、蔚酸,叶酸和消旋泛酸。

也能产生吲哚、粪臭素、硫化氢使粪有臭味。如长期用抗生素则不易合成维生素而不能吸收,引起维生素缺乏症。食糜通过回盲瓣到盲肠每24小时约500~1000毫升。主要在右半结肠吸收,主要吸收水和钠,每日能吸收460mmol(约10.6g)的钠和350~2000毫升水。也吸收少量钾、氯、尿素、葡萄糖、氨基酸、胆酸和药物。

直肠也能吸收水、少量葡萄糖、氨基酸和药物。肠功能障碍、肠炎和感染时可影响吸收。腹泻时肠蠕动增强,吸收减少,严重时可丢失大量维生素、水和电解质。如果正常则在乙状结肠内形成粪便,等待排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粪便 百度百科-粑粑 (食物)

粑粑是方言,指的是饼类食物,是江西和昆明最著名的名特小吃之一,也是大理地区及萍乡地区常见的传统食品之一,制作方法众多,风味各异,十分美味。

云南的筒状、卷状粑粑属"年货"。云南人过年,不能没有粑粑,春节做饵块、吃饵块及互送饵块是古老的民间习俗。粑粑是昆明官渡的好,尤以官渡子间人舂的包饵块最佳。用纯好洁净的宝象河水与饱满晶亮的官渡大米做成的粑粑洁白细腻,筋骨好,又软又糯。

粑粑的酱,昆明人最爱吃的酱是芝麻花生酱,这种酱香甜可口。而且还有芝麻花生酱,还有甜酱、辣酱,甚至云南豆腐乳也做了粑粑酱,还有甜酱、辣酱,甚至云南豆腐也做了粑粑酱。 由"鸡丝炒饵丝"发展成了卤饵块,以"端仕街的卤饵块"最为出名油亮红润、浓香扑鼻,油而不腻。

扩展资料:

此外,两湖、广西等地的一种食品也叫粑粑,它指的是用捣碎的糯米或其他粮食做成的饼状或者团状食品。因原料和做法方式繁多,各地各有特色。按原料不同有糯米、小麦、玉米等。

按制作方法有蒸、炸、煮、烤等。在不同的时节如清明、三月三、春节甚至有专门的做法。比较有名的有叶儿粑、糍粑、桐子叶粑粑、油粑粑、玉米粑粑等。

一些南方少数民族,如苗族、纳西族、土家族也将此类食品称之为粑粑。

在土家族人家庭里,几乎户户都有人会炸油粑粑。炸油粑粑工序相对简单,也很合土家族人口味,且油粑粑呈圆形,象征“圆满”;色泽金黄,象征“富贵”,所以油粑粑既是土家族人逢年过节敬神赠友最受青睐的食品之一,也是城乡各墟场最普遍最有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粑粑 (昆明著名的名特小吃)

粑粑(bā bā)是方言,指的是饼类食物。

粑粑是广西、贵州、安徽、江西和昆明最著名的名特小吃之一,也是大理地区及萍乡地区常见的传统食品之一,制作方法众多,风味各异,十分美味。

云南特色:

饵块系用优质大米加工制成,其制作过程是将大米淘洗、浸泡、蒸熟、冲捣、揉制成各种形状。一般分为块、丝、片三种。制作方法烧、煮、炒、卤、蒸、炸均可,风味各异,久食不厌。

制作饵块的原料其实就是大米,只是需选取品质好、有香味、有黏性的大米。旧时,舂饵块可是一景。春节前,先将泡过的米放到木甑里蒸,蒸到六七成熟时取出,就可以放进碓窝里舂了。

待熟米舂打成面状后,就可以取出放到案板上搓揉,然后做成砖状,这就是饵块了。也有用木模压制成饼状的,木模上有喜字、寿字、福字、鱼、喜鹊之类的图案,压制出的饵块饼也就有各种花样了。

饵块的酱,昆明人最爱吃的酱是芝麻花生酱,这种酱香甜可口。而且还有甜酱、辣酱,甚至云南豆腐也做了饵块酱。 由"鸡丝炒饵丝"发展成了卤饵块,以"端仕街的卤饵块"最为出名油亮红润、浓香扑鼻,油而不腻。

大理巍山的"粑肉饵丝"可谓"都饵块"之精品。肥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瘦肉并不用刀切断丝,筷子一戳就分解开来。昆明塘双路有一巍山籍人士开了家小店,知情者找上门去吃,香饵块直吃得人油汗淋淋,颊齿留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03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6
下一篇 2023-02-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