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主学习

什么是自主学习,第1张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对施教者提出的基本任务在现代学习社会,施教者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在校学习的学生来说,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和主渠道,教师和校长是最主要的施教者。自主学习要求施教者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同时辅之以必要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儿童和青少年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生产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余文森,1999)。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有效性等特征。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奇(Pintrich,2000)教授也给自主学习下了一个较为相似的定义。他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地、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景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其中介作用(p.453)。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结合我们给自主学习所下的定义,可以把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如下:

1、能动性。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他主学习,它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得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的从事学习活动,或需要外界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这种自觉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能动性。

2、独立性。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的一面上,而他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依赖性的一面上。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得开展学习活动。

3、有效性。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使他们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一般说来,学习的自主水平越高,学习的过程也就越优化,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4、相对性。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就现实情况来看,绝对自主和绝对不自主的学习都较少,学生的学习多数是介于这两极之间。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在有些方面可能是自主的,而在另一方面可能是不自主的。这是因为,就在校学生来讲,他们在学习的许多方面,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都不可能完全由自己来决定,他们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因此我们不能把他们的学习简单得分成自主的或是不自主的,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分清其学习在哪些方面是不自主的,或者说学习的自主程度有多大。做到这一点才可以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方面进行自主性的教育和培养。我们的研究正是基于对自主学习的这些理解为出发点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004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6
下一篇 2023-02-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