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根解损

需根解损,第1张

“俄勒冈辩论”活动中,它要求辩手分为四个步骤去讨论政策问题,而在现场,对方辩手也会在这四个维度和你发生攻防。

这四个步骤分别是“需、根、解、损”。

需:需求性,我们有没有麻烦、痛苦、滋扰,以至于需要采取一个新的行动或对策;

根,根属性,即产生这个麻烦、痛苦、滋扰的原因是什么;

解:解决力,这个新的行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

损:损益比,损害和益处——这个政策,它的好处、坏处、利好、利空各是什么。

需求,确定麻烦;根属,寻觅原因;解决,评估效应;损益,衡量得失。

在政策讨论中,“需、根、解、损”能提供给我们的立体的沟通策略框架。

这四个词的顺序不能改变,因为当前一个问题没有分析完的时候,你完全没有必要分析后一个问题。需求性是对问题的判断,但如果根本没有问题,你没有必要去分析问题的原因。如果你发现某一个政策,根本就没有办法针对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你也不需要去分析它解决的可能以及损益的比较,所以“需根解损”是一个完备的决策工具。

辩论之于沟通的价值,不仅仅是训练口才,更重要的是延宕思维,优化决策。让清晰的眼睛,窥见本来混沌世界中的明媚脉络——用优化决策的政策辩论,用“需根解损”审视自己的行动和决策,你才可以看问题更加通明,因此,才能把沟通进行得更加透彻。

对于沟通而言,如果我们追本溯源,我们会认识到, 思考如果清楚,表达才会明确 。

1、

币乎大V 钱串串 在文章 从咕噜男神的留言截图开始说 中用提到了一种思维方式——需根解损。并用这种思维方式分析了评论区的问题。每个单独的需求都可以进行一轮需根解损找到最优解,进一步扩展,如果多个需求之间选出的最优解有冲突时如何处理?

以下引用串串文中对需根解损的解释:

看到串串使用的这种思维方式——需根解损,第一感觉:四个字的凝结了一种思维方式的核心,简直是牛到不行。

我是做软件开发的,看到这四个字感觉被感亲切。

做产品本质上就是在帮用户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进行需求调研。

需求调研是个技术活,用户和你描述的往往都是伪需求,需要根据用户的描述进行调研,找到根属性——需求背后的根本问题;

找到根属性之后——往往是一组根属性,需要提出一些列解决方案,再从解决方案中找到最优的方案,进行开发实施。

2、

为了加深对需根解损思维方式的理解,我搜索了需根解损。

需根解损是政策性辩论的一种思考框架。由此可知串串在文中提到的上学时候参加的神秘小团伙应该是辩论相关的社团。

之前在看奇葩说时就感觉这些人各个都这么厉害,从来没研究过辩论背后的方法论或思维方式。今天看到的知识辩论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思维方式。

需根解损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制定组织制度,企业策略,国家政策都可以使用需根解损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

3、

需根解损,用四个字描述了一种思维模式,一种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了解之后记住四个字就够了。

我认为,定理、规律、道理等只是用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方式来传达一种理念或者一种思想,是一种方便法门,而且可操作性比较高,易记忆,易流传。

一个道理、规律、定理或公式,从认识到熟悉,再到运用自如,可能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初期——因为短便于记忆,然后再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背后所传达的思想;

2)熟练——应用公式定理的过程是深刻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自己的感悟;

3)内化——通过一段时间公式可能就会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再结合其他的投资理论,我们就会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原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6925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6
下一篇 2023-02-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