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核小体

什么是核小体,第1张

核小体是由DNA和组蛋白形成的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由146bp的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形成,核小体核心颗粒之间通过50bp左右的连接DNA相连。

H1结合在盘绕在八聚体上的DNA双链开口处,核小体的形状类似一个扁平的碟子或一个圆柱体,此时DNA的长度压缩7倍,称染色质纤维。

核小体的原理:

人们接着用化学交联、高盐分离组蛋白,以及X衍射等方法进一步研究组蛋白多聚体的结构、排列以及怎样和DNA结合的,从而建立了核小体模型。

1984年Klug和Butler进行了修正,核小体的构造可用图表示:每一个核小体结合的DNA总量为200bp左右,一般在150~250变化范围轻微消解染色质而得知的。

连接两个核小体的连接DNA是最容易受到这种酶的作用,因此微球菌核酸酶在连接DNA处被切断,此时每个重复单位的DNA长约200bp,而且是和五种组蛋白相结合,保持着核小体的结构。

1、核小体(nucleosome):用于包装染色质的结构单位,是由DNA链缠绕一个组蛋白核构成的。

2、DNA变性(DNAdenaturation)在理化因子的作用下,DNA双螺旋的两条互补链松散而成为单链,从而导致DNA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DNA的变性。

3、DNA复性:变性的DNA在适当的条件下又可使两条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4、熔解温度(meltingtemperature,Tm):在DNA热变性中,紫外吸收增加的中点值所对应的温度。或称热解链温度。

5、增色效应hyperchromiceffect:当DNA变性后,对260nm处紫外光光吸收度增加的现象。

6.减色效应(hypochromiceffect):随着核酸复性,紫外吸收降低的现象。

7.核酸内切酶(exonuclease):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中能够水解核酸分子内磷酸二酯键的酶。

8.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从核酸链的一端逐个水解核甘酸的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6844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6
下一篇 2023-02-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