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饥荒是哪年?

大饥荒是哪年?,第1张

发生在1959年至1961年期间。

根据《中国水旱灾害》归纳,在1949-1990年的长时期内,“全国受旱面积超过2000万hm的有23年,成灾面积超过1000万hm的重旱年有12年,成灾面积超过1500万hm的大旱年有5年,按成灾面积大小。

依次为:1961年、1978年、1960年、1988年和1989年……受旱率超过15%和成灾率超过5%的有15年,包括1972年、1976年及1959-1961年、1978年-1982年和1985年-1989年等3个连续年段。

受旱率超过20%和成灾率超过10%的有6年。

分别是1960年、1961年、1978年、1986年、1988年、1989年”。

可见,1959-1961年属于该序列的重旱和特大旱年,成灾面积名列前茅,而在建国初期17年(1950-1966年)的统计里,该时段的受旱面积、成灾面积、粮食减产量、受旱人口的统计数值,则更居于首位。

1959-1961年的大饥荒可谓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痛点,三年久旱,赤地千里,稀见炊烟,遍地饥号。

当时,中国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1952),取消了土地的私有化,实行农民集体生产,且生产出的粮食由公社存储,并于每年的11月按规定的比例上缴中央政府。

剩下的粮食用来做大锅饭养活农民,农民也不再享有生产报酬 。

由于整个粮食生产、分配和消费环节全部受中央政府控制,且农民迁移受到限制,只能依赖自己所在的生产地区剩下的粮食获得生存。

闹饥荒的年代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

1959-1961年的大饥荒可谓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痛点,三年久旱,赤地千里,稀见炊烟,遍地饥号。

年代,将一个世纪以连续的十年为阶段进行划分的叫法,通常适用于用公元纪年。每一世纪中从“零”到“九”的十年,如1990~1999是20世纪90年代。

需知:

根据《中国水旱灾害》归纳,在1949-1990年的长时期内,“全国受旱面积超过2000万hm的有23年,成灾面积超过1000万hm的重旱年有12年,成灾面积超过1500万hm的大旱年有5年,按成灾面积大小,依次为。

1961年、1978年、1960年、1988年和1989年……受旱率超过15%和成灾率超过5%的有15年,包括1972年、1976年及1959-1961年、1978年-1982年和1985年-1989年等3个连续年段。

受旱率超过20%和成灾率超过10%的有6年,分别是1960年、1961年、1978年、1986年、1988年、1989年。

疫情的阴霾遮蔽了晴朗的天空,带来无数黑暗的挣扎。我国作为抗疫大国,对国内防范严格,医疗到位,不给世界添麻烦。对他国,积极援助,遣人捐物,承担责任。正应我国那句古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我国向来是礼仪之邦,情义之邦,以和平包容面对世界各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纵观 历史 ,这可谓是我国常态。

1951年,邻国印度爆发饥荒,饿荒遍野,我国就因为建国之初人家的一句承认,便举国之力, 汇聚66万吨粮食, 这个当时于中国而言的天文数字,快速运达印度, 拯救几百万印度人于水火

并非每次善行都会得到善报,“毒蛇”可是个向来冷血的动物,所以,我国的援助之行不仅没有温暖它的心灵,反而喂大了它的欲望。居然恩将仇报,待饥荒度过, 侵犯我国边疆领土达九万平方公里,实在令人唏嘘。

1949年,我国建国,百废待兴,本欲专心修正内部,奈何天不遂人愿,边疆纷争遍地。1950-1952年,我国一方面要国内宣传教育运动,增加新兴 科技 工业实力,进行土改,镇压反革命,开展城市工作,整党建党等,一方面国外要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进行半岛战争,着实焦头烂额。

灾难灾难,不在乎天灾人祸,二战刚歇的情况下,1951年,印度在自然灾害加持下爆发了大饥荒,面对国内饿灾遍地的情况,印度束手无策,把希望寄托在了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身上。

印度本身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就该明白,资本主义向来以利为先,都是战后恢复时刻,没有多少存储,自己尚且自顾不暇,怎会救援他国,尤其是目前看来,无利可图之国。

印度自然没有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援助,本已心灰意冷,没想到,中国这位尚在休整,半斤八两的同行者伸出了援手, 66万吨粮食,运到了印度,解决了这燃眉之急,成功救助几百万人口。

自1975年杂交水稻研制成功,我国粮食产量“一夜飞升”,这66万吨粮食自然不在话下。可在1951年,可就完全不同了,我国当时虽仍为农业国,可也是“落后”农业国,农业产量于国内尚且有些自顾不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量更是差了一大截儿。

况且,我国当时在外还有战争,粮食的充足,也是行军必备。可就算这样,中国还是选择救下印度。当然,我国如此做也有自己的考量。

于国际,二战过后,美苏争霸,两方势力不断扩张的情况下,那些曾经被帝国主义侵犯过的国家,有些不愿站队,不愿再受帝国主义摆布,便一起组成了“第三世界”,在这里,所有国家,友好相处,抱团取暖,中国与印度也在其中。于公,友国受难,应当相助。

况且,当时,我国建国之初,西方国家处处刁难,许多拒绝与我国建交,对我国实行封锁的外交政策,这样的情况下,印度仍是承认了我国,是第一个承认我国的非 社会 主义国家。于私,应当相助。

“这世间锦上添花者多如牛毛,雪中送炭者,凤毛麟角。”可就算再怎么珍贵的东西,终究比不上情势所迫,利益所趋,终是有那农夫与蛇,真心喂了狗肺。

大量粮食送达,印度的燃眉之急很快得到缓解,不至于当街饿死,生活也步入正轨。本身这救死扶伤的“义士”行为,应该会让两国关系更进一步,万万没想到,反而适得其反。

有的人会因为自己曾淋过雨,就会为别人撑伞。而有的人,会因为自己淋过雨,会想让所有人都淋一遍。

显然,印度是后者,曾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不但不愤恨殖民掠夺,反而感谢英国带来的残缺进步,他们看来,是英国的掠夺让他们见到了新的文明,所以,掠夺便为合理,实在偏颇。

但他们还是想成为“大英帝国”那样的国家,这样的结果需要两个条件,世界威望和版图面积。从版图上看,印度周围其他小国,要么侵略过了,要么没有侵略的必要,他们便把眼光投向了中国。

一方面,中国建国之初几场战役打出了国家威严,世界是承认了这个国家实力的。另一方面,中国当年的粮食援助,在他们看来是国家软弱可欺,讨好他们的象征。于是,当美苏两国向它伸出橄榄枝时,它便心甘情愿地做了“打手”木偶,任人摆布。

要知道,尼赫鲁曾在上世纪发动过“不结盟运动”,收到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最终印度还是走上了不归之路,还真是讽刺。

1952年开始,印度一点点侵犯我国藏南地区,威胁阿克赛钦,我国本来秉持着和平共处的原则,希望他们好自为之,及时收手。奈何,这种态度,在他们眼里便是怯懦,更点燃了他们猖狂的气焰。

1959年, 印度已经侵占我国9万平方公里土地 ,甚至仗着美苏撑腰,公然自己拟定了一份协议,要求中国签字,同意他们所侵占的土地,让这些地方“合法”。

真是丧心病狂,异想天开,中国是不愿放弃彼此的情义,才暂时忍让,既然,不知好歹,那就接受风雨的洗礼吧,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中国直接开打。

“重武轻文,非百姓之福,重文轻武,非社稷之福。”我国向来重文而不拘泥于文,“枪杆子里出政权”,是我国历来所认可的。

1962年,我国发动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印度以为中国一贯的态度是没有实力的证明,刚开始甚至有些轻敌,待反应过来,早已没有了反击之力。

战争中,中国军人,骁勇善战,所向披靡,打得印度落花流水,也重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事实力,让那些因为印度而虎视眈眈,心里痒痒的西方国家,彻底断掉了侵略中国的幻想。

这场战役,给印度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以至于,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听见中国军人还是会瑟瑟发抖。

印度也终于认识到自己几斤几两,乖乖退回去守好自己的国家领土,安安生生过日子去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若在犯,斩草除根”。这是这次中印冲突中,我国的做法,即有大国的包容又有大国的狠绝。不得不说,这次侵犯,倒也是提醒我们,国家之间交往,虽有情义,终究还是利来利往,发展才是硬道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660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6
下一篇 2023-02-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