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汉唐盛世?

如何看待汉唐盛世?,第1张

1.立国长久的大一统王朝

中国大一统王朝不多,统治时间各有不同,秦朝15年、西汉214年,东汉196年,(两汉共426年),西晋53年,隋朝37年,唐朝290年,元朝98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汉唐是名列前茅。

2.过硬的军事实力

汉朝建立之初,国家其实是很虚弱的,白登之围与和亲政策,一直是被后世所笑话,但自从汉武帝刘彻在位时大力改革国政,削弱内部分封诸王的势力,加强王权,独尊儒术,国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时汉武帝开始用兵北方匈奴,往北直到今日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地区,西到天山一线,极大的拓展了汉朝的疆域。

与罗马帝国并称世界两大帝国。同时诞生了几个名垂千古的大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此时汉朝的国力是古中国王朝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巅峰。

至于唐朝就不用多说了,“天可汗”是唐代少数民族首领对唐太宗的尊称,我们从历史中可以看出,草原民族自古以来对中原王朝大多是高傲的,敌对时候居多,友好时顶多也是称兄道弟。然而,草原民族此时却以一个绝对低的姿态臣服在李世民的脚下。可见唐朝对周围的国家部落的震慑力有多大。

反观明朝对外的军事实力实在不敢恭维,而且明朝自始至终都没有解决北部边患,而且还放弃了西域。清朝更惨,昨天还发万国来朝梦,今天就被人打哭了。其余大一统王朝时战时和,或是战略性防御和合作,只有同时外族的元朝军事实力,在汉唐之上。

3.世界文化中心

纵观中国历朝历代,只有唐朝担得起世界文化中心这一殊荣,唐朝的文学诗词歌赋得到全面发展,此外教育、宗教、艺术、科技都在世界前列。同时唐朝在封建社会来看是很开放很包容的国家,你可以看到长安街头的女子在逛街,文人在酒肆中高谈阔论唾沫横飞,青楼吹弹的是西域乐趣,胡人带汉帽,他们以成为大唐人为荣,有很多外国人来华都来了就不肯走。高丽王子宁愿成为大唐的一个小小将军,西域国王赖在大唐不想回家了。

1.有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

2.有强大的实力,经济繁荣。

3.学术原因,各家学术趋于融合。

汉唐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价值取向和自由气度及宏阔开放精神,汉文化的自由精神及其铺张扬厉的恢宏气度,唐文化的宏阔开放和雍容豪迈的精神风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魂。张扬其文化精神,活化其文化资源,无疑会增添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豪感;提升其文化品格,也将会成为文化建设及“人文”强有力的文化支撑点和推动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文化生产力。汉唐文化的具有下列文化特性:

一、开放性

中华民族从远古时代起,就生活繁衍在黄河流域的广袤原野上,以其高度的聪明才智,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猿人,80万年的蓝田猿人,约50万年的周口店中国猿人,15万至10万年的山西丁村文化,1万年的山顶洞人,5000年的半坡文化,商、周的甲骨、青铜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文化,以巍巍万里长城和雄奇兵马俑文明遐迩的秦文化,则是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一座座熠熠发光的丰碑。如果说它们是国人在中原大地上创

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话,那么,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凿空”西方,表明中国人已将目光移向了中原以外的今中国新疆地区乃至葱岭以外,开始与西方交往,走向世界舞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外开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及深远的影响。

如果说西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初衷是为了联合大月氏部落反击匈奴的话,那么出使的结果却得到了意外的收获。不仅有了乌孙的“天马”,而且还有大量的畜牧产品,如毛皮、苜蓿、葡萄和石榴。东汉的班超,步张骞后尘,继续西行。汉王朝流光异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等,随之传入西方,受到西方人的赞赏。而西方的瑰丽珠宝、袭人香料等,也随深目高鼻的使节、商贾,流入中原,令国人耳目一新。为了适应中西交通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需

要,西汉政府在西边设立亭障和西域都护,一方面便利各国使节和商旅交通往来,一方面保护贸易交往,进行有效的管理。及至唐初,充满活力的李唐王朝积极推行开放政策,中国与东西方的交往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兼容性

中华民族具有乐于接纳新事物和善于改造外来文明的优良传统。汉唐人更是如此。西汉时期,尽管匈奴贵族和西汉中央政府之间经常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是匈汉两族人民之间却保持着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匈奴的马匹、牲畜以及瓜果、蔬菜大量运往内地,先进的养马术和瓜果蔬菜种植术也传到中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6558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5
下一篇 2023-02-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