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出处和典故?

关于“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出处和典故?,第1张

“一树梨花海棠”典出自宋代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和苏东坡之间的一次文人间的调侃。原因是张先在80岁时娶了18岁的女子为妾,一次聚会上,作为好朋友的苏轼做了一首诗来开玩笑调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梨花是白色的,而海棠鲜红娇嫩,暗指一个白发老者娶一少女为妻,是“老牛吃嫩草”的一种委婉雅致的说法。其中“压”字用得巧妙暧昧,别有韵味。怎奈 “雨打梨花深闭门”,梨通“离”,注定了只是驿路梨花。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一树梨花压海棠”是广见于明代迄今笔记小说的民间段子,目前发现的最早版本出自明代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

之后如《北华月刊》、《寄庐茶座》、《拾慧篇》等书都收录有类似的段子,故事主人公和诗句各有不同,但都没说作者是苏轼,只说是民间“某翁”“浙江定海徐某”或者“沪上诗翁陈某”等所作。

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苏轼写“一树梨花压海棠”调侃张先的说法。此说法系把民间故事与历史事实混为一谈。

苏轼的确曾因张先纳妾而相互和诗,苏轼写的是《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张先的诗没流传下来,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里收录了两残句: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

意思是:调侃老年丈夫娶年轻妻子。“一树梨花压海棠”是广见于明代迄今笔记小说的民间段子,目前发现的最早版本出自明代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

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苏轼写“一树梨花压海棠”调侃张先的说法。此说法系把民间故事与历史事实混为一谈。苏轼的确曾因张先纳妾而相互和诗,苏轼写的是《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张先的诗没流传下来。

网上有人把“一树梨花压海棠”当作是苏轼调侃张先纳妾的作品,这种说法是错的。都是写诗调侃老年丈夫娶妻,所以在流传过程中,典雅的原诗被更通俗、更直白的民间段子所取代,以至于造成很多人误以为真。

“一树梨花压海棠”也就是一目了然了:满头白发的80岁老翁张先迎娶海棠花般年轻貌美的18岁美娇人,苏轼于是借机调侃张先新婚之夜“老牛吃嫩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636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5
下一篇 2023-02-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