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不周山”,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山海经》中的“不周山”,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第1张

《山海经》中的“不周山”指的是昆仑山西北部的帕米尔。

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意思是在西北海以外,大荒的一个角落,有座山断裂而合不拢,名叫不周山,有两头黄色的野兽守护着它。

楚国大诗人屈原在他的不朽著作《离骚》中就有“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意思是经过不周山向左转去啊,我的目的地已指定西海。

同期成书的《淮南子·天文训》则对不周山之“不周”,作了更为神奇的描述:“昔共工与颛琐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意思是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首领,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这个不周山即今日昆仑山西北部的帕米尔。

扩展资料:

“不周山”相关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之后,水神共工一向与火神祝融不合,他向火神发动进攻。担当先锋的大将相柳、浮游,猛扑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宫,把光明宫四周长年不熄的神火弄灭了。大地顿时一片漆黑。火神祝融驾着遍身冒着烈焰的火龙出来迎战。

所到之处,云雾廓清,雨水齐收;黑暗悄悄退去,大地重现光明。水神共工恼羞成怒,命令相柳和浮游将三江五海的水汲上来,往祝融他们那里倾去。刹时间长空中浊浪飞泻,黑涛翻腾,白云被淹没,神火又被浇熄了。

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烧了起来,加上祝融请来风神帮忙,风助火威,火乘风势,炽炽烈烈地直扑共工。共工他们想留住大水来御火,可是水泻千里,哪里留得住。火焰又长舌般地卷来,共工他们被烧得焦头烂额,东倒西歪。共工率领水军且战且退,逃回大海。

他满以为祝融遇到大水,肯定会知难而退。因此立在水宫,得意起来。不料祝融这次下了必胜的决心,他全速追击。火龙所到之处,海水不由滚滚向两旁翻转,让开了一条大路。祝融直逼水宫,水神共工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出来迎战。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获得了全胜。

浮游活活气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无法再战,狼狈地向天边逃去。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头一看,追兵已近。共工又羞又愤,就一头向山腰撞去,“哗啦啦”一声巨响,不周山竟给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灾难降临了。

原来不周山是根撑天的大柱,柱子一断,半边天空就坍塌下来,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顿时天河倾泻,洪水泛滥。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于这场大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共工怒触不周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周山

传说当中的不周山位于中国的最西部,也就是在帕米尔高原。

为什么说,不周山位于帕米尔高原,因为在中国地理上帕米尔高原是中国版图的最西方,而根据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既然不周山就是神仙居住着人间的落脚点,而西方极乐世界正式为什么说,不周山位于帕米尔高原,因为在中国地理上帕米尔高原是中国版图的最西方,而根据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的记载,不周山就是神仙居住着人间的落脚点,而西方极乐世界正是人们认为的神域。

不周山的由来还要涉及到一段神话传说,它的由来被人们说广为传唱的就是共工怒触不周山。不代表否定的意思,周代表周全完整的意思,山就是正常代表大山,而不周山正好说明了水神共工把一座大山撞的不再完整。有而得名不周山。

其实不周山的由来还有另一个传说这个传说记录于山海之经。这一段传说应该属于野史。但是往往野史最为人津津乐道。当时开天辟地不久世界分为人神魔三界。当时的神界是高高在上的。而人魔两界是属于被神界奴役的。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人魔两界不满神界,于是由水神共工。火神祝融,还有冥王,在加人界的力量构成一股四方力量来对抗神界。奈何神界能力都在这四方力量之上,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四方力量惨败,当时水神共工为了保全大家不被全军覆没,他想牺牲自己一人保护其他三方力量退出战场,于是水神共工怒撞不周山,因为不周山是神界的栖息地,也是与神界沟通的桥梁,把不周山撞倒后攒多了与神界的沟通,使得其他人可以幸存下来。

70不周山的传说都是人们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想象,人们希望可以找到不周山,由此可以去到神界,这都是人们对于神界的向往,在加上历史的种种迹象人们将西方极乐世界定义为神界。所以不周山也就成了人们向往已久的神圣之地,而这个西方用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就是帕米尔高原。

不周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其中一座山的山名,是人间的天柱,被共工在一气之下撞断,使天崩塌,凡间即将面临一场大的灾难。

就在这个时候,女娲挺身而出,炼石补天,才让人间生灵免遭涂炭之苦。古书记载,据说在昆仑山西北。

记载不周山的书籍有《山海经》。今天就从这两本书找到不周山的所在。

《山海经》中记载: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有兽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日,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西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崇吾山,它雄居于黄河的南岸,在山上向北可以望见冢遂山······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野鸭子,却只长了一只翅膀和一只眼睛,要两只鸟合起来才能飞翔,名称是蛮蛮,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往西北三百里,是座长沙山。泚水从这里发源,向北流入泑水,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多的是石青、雄黄。

再往北三百七十里,是座不周山。在山上向北可以望见诸山,高高的居于岳崇山之上,向东可以望见泑泽,是黄河源头所潜在的地方,那源头之水喷涌而发出浑浑泡泡的响声。这里有一种特别珍贵的果树,结出的果实与桃子很相似,叶子却很像枣树叶,开着黄色的花朵而花萼却是红红的,吃了它就能使人解除烦恼忧愁。

根据上面这段话,可以提炼出几条有用的信息:

不周山位于崇吾山西北将近七百里;不周山可以看见黄河的源头,而黄河的源头众所周知是在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达素齐老峰;不周山是非常高的山峰。

有人考据出崇吾山是在甘肃、青海一带,不周山又在昆仑山西北,而且不周山能够望见噶达素齐老峰,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山峰只有木孜塔格峰。

木孜塔格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与西藏的交界处,是可可西里山脉之一座山,海拔6973米。

1895年,英国探险家利特尔戴尔率领的一支探险队由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翻越昆仑山脉向西藏进发,测量该山峰海拔7723米。1984年10月6日,新疆自治区登山队4人攀登此峰攀登,重新修正海拔为6973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629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5
下一篇 2023-02-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