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地龙是什么品种蚯蚓?

中药地龙是什么品种蚯蚓?,第1张

作中药材的蚯蚓品种主要是:1、参环毛蚓,又名广地龙。2、缟蚯蚓,又名土地龙。

其咸寒降泄,又善走窜,具有清热息风、通络、利尿之功,且能缓解支气管痉挛而能平喘。《本草纲目》谓“其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

这两种蚯蚓都可广泛养殖,品种个体较大,长120毫米~400毫米,直径6毫米~12毫米,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喜南方气候,食肥沃土壤。

拼音:dilong

地龙(卷名:传统医学)

英文:earthworm常用清热平肝熄风药。别名蚯蚓、曲蟺。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白颈蚯蚓。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或缟蚯蚓Allolobophora caliginosa trapezoides等的全体。其商品药材前者习称广地龙,后者习称土地龙。以其形似龙、生活于地下而得名。

产地和性状 地龙在分布较广。多生活于潮湿疏松泥土中,自春至秋均可捕捉。广地龙须及时剖开腹部,洗净内脏及泥沙,晒干或烘干;土地龙用草木灰呛死,去灰干燥。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广地龙药材呈条片状,弯曲,长15~20厘米,宽1~2厘米。全体有环节,外壳光亮,棕褐色,发育成熟者前端有一明显的淡白色生殖环带,习称“白颈”。体轻,质硬,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土地龙药材呈圆柱形而弯曲,长5~10厘米,直径0.3~0.7厘米,外皮灰棕色或土黄色,多皱缩不平,生殖环带多不明显。体轻脆,易折断,断面呈土色。有泥腥气。主产于河南、山东、安徽等省。

性味和功用 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胃、肺、膀胱经。功能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平喘、利尿、通络除痹。主治高热烦躁、惊痫抽搐、肺热喘咳、热结尿闭、痹痛肢麻、半身不遂,疮疡肿毒等证。

成分和药理 地龙均含地龙解热碱、地龙素、地龙毒素、琥珀酸、花生四烯酸、胆碱、氨基酸类、核酸衍生物等。地龙解热碱或地龙水浸剂有良好解热作用,使散热增加,体温下降。热浸液或醇提物有镇静、抗惊厥和降血压作用。广地龙醇提物能舒张动物支气管及对抗组织氨而有平喘作用。

应用和禁忌 治疗温热病高热烦躁、狂言乱语,或癫痫、惊风、痉挛抽搐,与黄连、大青叶、羚羊角、钩藤等配伍,以清热解毒、熄风镇痉;痰火盛者,配浙贝、竹沥、天竺黄、胆南星,以清热、涤痰、定惊。肝阳上亢头痛眩晕之证,可配天麻、钩藤、夏枯草、石决明等,以平肝潜阳。精神分裂症属于狂热型者,用鲜地龙漂净加白糖同研化水服,有镇静安定之效。热性哮喘、小儿顿咳,可用地龙制成粉剂,装入胶囊内服,每次3克,每日两次;或配甘草、冰糖煎服。热结膀胱、小便不通,古方单用鲜地龙杵烂,加冷开水滤取浓汁以取效;湿热停聚而致水肿、肢浮、小便不利,可配猪苓、泽泻、大腹皮、冬瓜皮等同用以清热利水。地龙善于通络,适用于关节痹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热痹宜配络石藤、忍冬藤,若属寒痹,配乌头、桂枝。如与黄芪、当归、桃仁、红花等相伍,可用于中风半身不遂证属气虚血滞者。鲜地龙加白糖化水或捣烂局部涂敷,可用于外伤科疾患,如急性腮腺炎、慢性下肢溃疡、漆疮、丹毒,跌打损伤、烫火伤等,煎服5~10克,研末服1~2克。脾胃虚寒者不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6089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5
下一篇 2023-02-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