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是什么省的简称

鄂是什么省的简称,第1张

问题一:"鄂"是什么省份的简称? 湖北

湖北,省会武汉,位于华中,交通发达,有三峡大坝等建筑.

问题二:鄂和豫分别是哪个省的简称? 鄂是湖北。。。豫是河南

问题三:鄂是中国哪个省的简称 鄂:中国湖北省的别称。

鄂:中国湖北省的别称。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简称“鄂”。

中文名称: 湖北省

外文名称: Hubei Province &Hu-peh Province

别名: 鄂,楚,荆楚,荆襄,江汉

行政区类别: 省级行政单位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中

下辖地区: 11地级市/1自治州/3直管市/1林区

*** 驻地: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5号

电话区号: 027、0710至0728

邮政区码: 430000至443000

地理位置: 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洞庭湖北

面积: 18.59万平方公里

人口: 57237740人(2010年)

方言: 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赣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黄鹤楼、东湖、神农架、武当山、长江三峡

机场: 天河/三峡/刘集/许家坪机场

火车站: 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等

车牌代码: 鄂A至鄂S

主要城市: 武汉/宜昌/襄阳/黄石/十堰/荆州

省委书记: 李鸿忠

省长: 王国生

GDP: 19594.19亿元(2011年)

人均GDP: 5285美元(2011年)

湖北历史悠久。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出现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国逐渐统一于楚。

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后,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湖北大部属南郡,西北鼎北、西南各一部分属汉中、南阳、长沙、黔中和九江郡,并置若干县。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湖北大部属荆州刺史部,东汉(25~220年)沿置南郡、南阳郡、江夏郡以及汉中郡、庐江郡等。

三国(220~280年)时期,魏、蜀、吴争夺荆州,后魏、吴分置江夏郡、武昌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长沙郡、襄阳郡、南阳郡、南乡郡、义阳郡、魏兴郡、新城郡、上庸郡等。

两晋(265~420年)时期,湖北大部分仍属荆州之江夏、襄阳、南郡、建平、宜都、义阳、南乡、南阳、上庸、新城以及南平、长沙、天门、武陵、魏兴等郡,开始侨置州、郡、县。

南北朝(420~589年)时期,湖北主要属南朝范围,仍设州、郡、县,侨置州、郡、县增多,变更频繁,建制紊乱。

隋朝(581~618年)统一全国后,先撤销侨置州、郡、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又行恢复。今湖北除西北部分和东部一隅外,绝大部分属荆州,统领南郡、夷陵、竞陵、沔阳、清江、襄阳、舂陵、汉江、安陆、永安、江夏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称鄂州,治江夏,后来鄂州又成为治所。今湖北简称鄂即源于此。

唐代(618~906年)初,全国分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湖北西部为山南东道,东部为淮南道,东南部为江南西道,西南部为黔中道。改江夏治鄂州,并改京山、富水置郢州,另有襄州、随州、均州、房州、峡州、复州、全州和蕲州、安州、黄州以及沔州等十五州。后设山南东道节度使、荆南节度使、武昌节度使,分领各州。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湖北境内的襄、均、房、随、郢、复、安七州一直属于五代,......>>

问题四:鄂简称是什么 1、湖北省简称鄂。

2、简介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是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湖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东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湖北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

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枢纽,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中国内陆重要的空港。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省1062公里。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润泽楚天,水网纵横,湖泊密布,湖北省因此又称“千湖之省”。

湖北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在湖北。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耿造了楚文化。

3、著名景点

黄鹤楼、武汉东湖、神农架、武当山、长江三峡、隆中风景区等。

问题五:为什么湖北省简称鄂 北省的简称“鄂”,固然源于隋朝开皇九年改郢州为鄂州的治所而得名,但更最主要是因为春秋时楚王熊渠将中子红封在今鄂城所熟知,至于说“鄂”是因为与一个以鳄为名的古国有渊源关系则鲜为人知。

据七秩龄童考证:大约4000年前,扬子鳄广泛分布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其时在山西汾河流域就盛产一种“汾河鳄”,而邻近汾河的今山西乡宁县在商代就建有一“鄂侯国”,以捕鳄为业,商纣王时封为三公,以“鄂”为国号。其县至今尚有鳄山(又名鄂山),鄂水,鄂谷等地名。由于古鄂国地近晋都(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改国名为“晋”),周成王时被兼并,故《世本》载有:“唐虞侯居鄂”,不得已鄂国的遗民南逃至今河南洛阳邙山的鄂里坂定居,但此时的成周强盛,虎视眈眈,鄂国被迫再往南迁至今河南南阳一带,史称“鄂”或“西鄂”。周夷王时,周鄂交恶,周、虢联军出兵征鄂,鄂人只好再次南迁到今湖北梁子湖畔的“鄂城”(今大冶有鄂王城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居下来,史称“东鄂”。

梁子湖畔川泽交错,山林茂密,虽然周廷一时间鞭长莫及,谁料到楚国熊渠势力的强盛,竟发展到长江中游古鄂国的疆域,以至于周夷王八年(前877年),楚熊渠攻灭鄂国,以此为别都,故《史记・楚世家》载有:熊渠“乃兴兵伐庸、杨粤,乃至于鄂”,从此东鄂属楚。熊渠占领东鄂后,仍以鄂为国名,封其三个儿子中的第二个儿子红为鄂王。熊挚红称王不久,因畏于周厉王的征伐,虽自动去了王号,却同时营造了规模宏大的“鄂王城”,时在公元前840年。此时的“鳄”字,也由鱼字偏旁改为“邑”字旁,就变成为城市的名称“鄂”了。这就是湖北简称的由来。及至熊渠卒,熊红嗣位,仍居鄂;传六王至熊�@犹居于此,为楚之国都。曾在此出土了熊�@铸“夜雨楚公钟”(宋政和三年出土)。古鄂国被楚国消灭了,但其遗民子孙,仍以国为姓,便姓鄂 ,后来成为“巴中七姓”之一的大氏族。这是后话。

问题六:鄂是哪个省会的简称 30分 鄂是指 湖北省,不是指省会城市

问题七:鄂是哪个省的简称? 湖北省

问题八:湖北为什么简称鄂? 湖北简称“鄂”,缘于省会城市武汉市之武昌,自隋代起曾多次被称为鄂州。而鄂州又与鄂王城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

据原大冶一中副校长邹天福研究亥述:鄂王城是远古时期鄂氏族所建诸侯国都城;有文字记载,夏商时代的鄂国和两周时期楚公的第二个儿子鄂王,都在这里建都;春秋时期,鄂王城作为楚国的国都持续200余年,直到楚文王熊赀迁都至郢。

秦统一六国后,先后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设县,县名为“鄂”;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为鄂县。因鄂王城东南约10公里处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县。这也是武昌的最初来源。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设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从此,今之武昌多次被作为鄂州首府,到清代,湖北便简称为鄂。

穿过浩瀚的历史烟云清晰可见,如今只剩几段残垣断壁的鄂王城城址,正是湖北称为“鄂”真正意义上的来源。

问题九:家乡湖北为什么叫湖北?简称是什么? 湖北省(Hubei Sheng) 简称鄂。在长江中游,洞庭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宋初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元代江南部分属湖广行中书省,设有荆湖道宣慰司,简称“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命名,因省会武昌在唐、宋时称鄂州,故亦简称“鄂”。

问题十:鄂是中国哪个省的简称 鄂:中国湖北省的别称。

鄂:中国湖北省的别称。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简称“鄂”。

中文名称: 湖北省

外文名称: Hubei Province &Hu-peh Province

别名: 鄂,楚,荆楚,荆襄,江汉

行政区类别: 省级行政单位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中

下辖地区: 11地级市/1自治州/3直管市/1林区

*** 驻地: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5号

电话区号: 027、0710至0728

邮政区码: 430000至443000

地理位置: 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洞庭湖北

面积: 18.59万平方公里

人口: 57237740人(2010年)

方言: 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赣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黄鹤楼、东湖、神农架、武当山、长江三峡

机场: 天河/三峡/刘集/许家坪机场

火车站: 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等

车牌代码: 鄂A至鄂S

主要城市: 武汉/宜昌/襄阳/黄石/十堰/荆州

省委书记: 李鸿忠

省长: 王国生

GDP: 19594.19亿元(2011年)

人均GDP: 5285美元(2011年)

湖北历史悠久。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出现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国逐渐统一于楚。

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后,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湖北大部属南郡,西北鼎北、西南各一部分属汉中、南阳、长沙、黔中和九江郡,并置若干县。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湖北大部属荆州刺史部,东汉(25~220年)沿置南郡、南阳郡、江夏郡以及汉中郡、庐江郡等。

三国(220~280年)时期,魏、蜀、吴争夺荆州,后魏、吴分置江夏郡、武昌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长沙郡、襄阳郡、南阳郡、南乡郡、义阳郡、魏兴郡、新城郡、上庸郡等。

两晋(265~420年)时期,湖北大部分仍属荆州之江夏、襄阳、南郡、建平、宜都、义阳、南乡、南阳、上庸、新城以及南平、长沙、天门、武陵、魏兴等郡,开始侨置州、郡、县。

南北朝(420~589年)时期,湖北主要属南朝范围,仍设州、郡、县,侨置州、郡、县增多,变更频繁,建制紊乱。

隋朝(581~618年)统一全国后,先撤销侨置州、郡、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又行恢复。今湖北除西北部分和东部一隅外,绝大部分属荆州,统领南郡、夷陵、竞陵、沔阳、清江、襄阳、舂陵、汉江、安陆、永安、江夏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称鄂州,治江夏,后来鄂州又成为治所。今湖北简称鄂即源于此。

唐代(618~906年)初,全国分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湖北西部为山南东道,东部为淮南道,东南部为江南西道,西南部为黔中道。改江夏治鄂州,并改京山、富水置郢州,另有襄州、随州、均州、房州、峡州、复州、全州和蕲州、安州、黄州以及沔州等十五州。后设山南东道节度使、荆南节度使、武昌节度使,分领各州。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湖北境内的襄、均、房、随、郢、复、安七州一直属于五代,......>>

鄂是湖北省的简称。

湖北省,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

介于北纬29°01′53″—33°6′47″、东经108°21′42″—116°07′50″之间,东西长约740千米,南北宽约470千米,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94% 。共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

建置沿革

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

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

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出现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国逐渐统一于楚。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湖北大部属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属汉中郡、南阳郡、长沙郡、黔中郡和九江郡,并置若干县。

西汉(前206—25年)时期,湖北大部属荆州刺史部。

东汉(25—220年)时期,沿置南郡、南阳郡、江夏郡以及汉中郡、庐江郡等。

三国(220—280年)时期,魏、蜀、吴争夺荆州,后魏、吴分置江夏郡、武昌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长沙郡、襄阳郡、南阳郡、南乡郡、义阳郡、魏兴郡、新城郡、上庸郡等。

两晋(265—420年)时期,湖北大部仍属荆州之江夏、襄阳、南郡、建平、宜都、义阳、南乡、南阳、上庸、新城以及南平、长沙、天门、武陵、魏兴等郡,开始侨置州、郡、县。

南北朝(420—589年)时期,湖北主要属南朝范围,仍设州、郡、县,侨置州、郡、县增多,变更频繁,建制紊乱。

隋朝(581—618年)统一全国后,先撤销侨置州、郡、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又行恢复。

唐代(618—907年)初,全国分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湖北境内的襄、均、房、随、郢、复、安七州一直属于五代,黄、蕲、鄂三州初属吴,后属南唐;黄、蕲二州复又归后周。江陵地区的南平国(924—963年)建都江陵,据荆、归、峡三州;施州属蜀。

宋代(960—1279年),在湖北中部设荆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有鄂、复、峡、归诸州和江陵府、德安府以及荆门军、汉阳军等(辖县33个),占湖北大部分地区。

元代(1279—1368年),在全国设3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今湖北境内,长江以南属湖广行省(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有武昌路、兴国路、汉阳府与归州。

明代(1368—1644年)初,湖北属湖广行省。后全国分为十三个布政使司。

清代(1644—1911年)初仍沿用明制。

鄂是湖北省的简称,鄂国早在夏商时期就已存在了,秦始皇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将鄂王城称为鄂县,隋朝时期鄂县升级为鄂州,元朝时期被称为湖广省,江夏区也就是现在的武昌区被称为鄂州,因为省会一直被称为鄂,所以就有了鄂的简称。

鄂与鳄鱼的鄂字十分相像,鄂、鳄、噩在古代都是通假字,也就是说意思是相同的,因为湖北省位于长江流域,在远古时期长江、黄河流域分布有大量的鳄鱼就是今天的扬子鳄,生活在这里的部落也得名噩,鄂的称号也就因此流传了下来。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是武汉,由于位于江汉和汉淮的交界地带,吸取了多种语言形成了词汇丰富多彩、音声独具特色的方言,作为楚文化的中心地区,拥有4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襄阳、武汉、荆州、随州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湖北简称的由来和原因

湖北省位于我国的中部,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行政区。湖北省在的中部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家都知道,湖北是简称鄂,这种简称是有历史渊源的,下面来看看湖北简称的由来和原因。

其实,湖北的这个简称“鄂”是古代一个国家的名字,是在湖北地区建国的最早的古国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熊渠灭掉鄂国,封他的孩子熊红为鄂王。在这里修筑了鄂王的城池称为鄂王城,这里曾经也是楚国的国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大秦帝国的铁骑将楚国灭亡之后,在这里设立了鄂县。后来到了东汉末年三国混战的时候,孙权将鄂县改为武昌。到宋朝之后,武昌县就是一直属于鄂州的。

所以,湖北最早的一个名字就为鄂,他们省的简称为鄂是有历史渊源的。我国的行省制度开端于元朝,在元朝的时候湖北大部分是属于湖广行省的。到清朝的时候,湖北省才正式确立。所以湖北这个地方简称鄂,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

同时,湖北也被称为荆楚大地,荆州曾经是古代九州之一,同时也是楚国的国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荆州的地位慢慢的下降了,现在的荆州只是湖北的一个地级市,所以湖北不能够简称荆或者简称楚。

湖北十大旅游景点推荐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是中外闻名的著名风景区。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的瑰宝,古往今来,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二、神农架旅游区神农架风景区

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一片群峰耸立的高大山地,横亘于长江、汉水之间,方圆3250平方公里,相传上古的神农氏在此搭架上山采药而得名。景区山峰均在海拔3000米以上,堪称“华中屋脊”。

三、武汉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该建筑也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四、恩施大峡谷

位于世界硒都——湖北省恩施市境内,被专家赞誉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是清江大峡谷一段,峡谷全长108公里,面积达300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

五、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风景区。武当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

六、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

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位于宜昌市秭归县凤凰山,北枕高峡平湖,西和南依秭归新县城,东连三峡大坝,景区总面积33.3公顷。景区是以屈原祠、屈原衣冠冢为主要内容的屈原文化旅游园区,以峡江皮影、巫术表演、船工号子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展示园区,是全国一流的非遗保护传承基地。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5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三峡大坝旅游区

三峡大坝旅游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于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区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为依托,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为游客提供游览、科教、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将现代工程、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国内外友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八、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简称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因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部,故此得名,现为中国水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城中湖之一,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风景游览地。

九、宜昌市长阳清江画廊景区

清江画廊风景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涵盖隔河岩水电站大坝以上至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水布垭镇盐池温泉,沿清江一线的所有旅游景观及景区景点。重点打造了清江古城、倒影峡、仙人寨、武落钟离山等景点。清江画廊风景区属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目前已经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

十、武汉市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

黄陂木兰生态旅游区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占地面积约18.6平方公里。武汉市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是国家AAAAA级景区,包括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草原、木兰云雾山四大景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6016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4
下一篇 2023-02-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