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辣子作为害虫,到底能不能食用?它为何会成为美食?

洋辣子作为害虫,到底能不能食用?它为何会成为美食?,第1张

提起洋辣子,相信很多农村的朋友已经知道这种害虫了,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一样。被洋辣子咬伤后就会感到无比的疼痛,并且持续时间也很长,即使使用肥皂水清洗也没有办法缓解这个症状。这种洋辣子类似于毛毛虫,它的个头虽然不大,但是人被它咬后,它甚至会放出毒液,大家就觉得被咬的地方实在是太疼了。

所以大家对树木里面藏有洋辣子这件事是非常讨厌的。只要是有洋辣子的树木,那么都会被人避开。当然关于被洋辣子咬伤,大多也是采取以毒攻毒。也就是将咬人的洋辣子逮住后,把他身体里的汁液敷在被咬的伤口上,这样的话能够养减轻一些疼痛。

所以大多人对洋辣子还是敬而远之的。但是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害虫居然也是餐桌上的美食,甚至有地方将其卖到几百块。其实洋辣子在我国分布的也是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在阴凉地的果树上是最常见的。但是洋辣子值钱的不是成虫,而是结茧的幼虫。

但是这种幼虫所结的茧子是真的很坚硬,而这也是最值钱的,它有着很高的蛋白质。很多人就专门说,这种茧子经过油炸之后也就做成了大家所喜欢的美食,吃起来也是非常的香。而它的营养丰富口味也好,自然导致了洋辣子的茧子,价格居高不下。

当然这种洋辣子所接的茧子并不是特别多,所以市场也是很稀缺的,自然价格也变得越来越高。而在市场上这种茧子大多都是天然的,只有少数专门养殖这种虫子,但是数量不多。所以洋辣子的价格越来越高,也数正常。而这种食物也就成为被人类所喜爱的美食了,毕竟物以稀为缺。当然还是有很多人并不喜欢这样的食物。

农村娃很多都有被“洋辣子”蛰到的经历,几乎是瞬间就剧烈的疼痛,然后手指就开始红肿,然而洋辣子也可以吃,据说它们的蛹最贵卖到一斤200块,相当美味。洋辣子,别名:绿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我们这的老百姓都叫它:酸枣象,在百姓眼中它就是害虫。主要危害刺槐、山碴、杨、柳、榆、桑、悬铃木、紫荆、梧桐、苹果、海棠、梨、桃、杏、枣、柿等多种园林植物。

洋辣子在枣树上很常见,小时候爬枣树摘枣,没少遭暗算,看它们那一身毛就知道不是善茬。动物们不怎么在乎洋辣子,亲眼见过羊吃树叶的时候,直接将洋辣子一块嚼了吃了,不知道羊嘴会不会疼。洋辣子其实是某种蛾的幼虫阶段,经过变态发育就成为蛾类,因为它们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张开身上的刺毛,被蛰到的人就会很痛,也可能引起人的过敏反应,造成更大范围的皮肤红肿、起水痘。

昆虫动物其实很多都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用“贝爷”的话说就是掐掉头就可以吃,但是洋辣子不行,必须做熟了吃。于是它们的一生几乎都被安排上了,还是蛹的时候,被炸了炒了吃,幼虫时期,虽然蜇人,也可以炸了,到了长成蛾子了,还是可以被烧烤了或者油炸了。这玩意儿对枣树、梨树等果树的危害比较大,让它们上餐桌其实对人类是件好事。

吃货的力量是无穷的,昆虫炸了、炒了味道都还挺不错,相比鸡肉、猪肉等肉食,它们的蛋白质含量更高。啊啊啊写着写着口水下来了,想吃蝎子了。总之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除了日常的蔬菜和猪肉,鸡蛋之外,还会吃一些稀奇的东西,洋辣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美味。

大家千万别认为洋辣子是一种蔬菜,实际上,洋辣子是一种虫子,被归为害虫一类,但据介绍,这种虫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有的人喜欢吃,甚至在很多地方很受欢迎,但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吃法,不懂的人千万不能乱吃。

一、洋辣子能吃吗?

洋辣子,是绿植的主要害虫之一。因幼虫富含高蛋白质,成为重口味美食,最常见的是带壳盐爆,味道不逊于蟹膏蟹黄。现在很少能找到还没孵化出的洋辣子,于是价格也就相对提高,网站上卖到200元/斤,不次于名贵食材,不过还是看得嘴巴一疼。

二、洋辣子的吃法介绍

洋辣子的幼虫富含高蛋白质,被称为洋辣子罐,最常见的做法是带壳盐爆,味道丝毫不逊吃蟹膏蟹黄。

有些人会把一些冬天做茧挂在树上的洋辣子弄下来,打开茧把里面的幼虫拿出来放在锅里,不用油,慢火干煎,见裂皮即可食用。

还有一种吃法是用火烤洋辣子罐,壳就会爆开,露出里面鲜美的肉,这个需要趁热吃,否则美味将会大打折扣。在乡村的集市上有人收购这种卵,用火烤一下壳就会爆开,露出鲜美的肉。

现在有些饭店也有卖炒洋辣子蛋的,经辣椒干煸出来,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吃。

三、洋辣子是什么?

洋辣子,褐边绿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别名绿刺蛾、青刺蛾、黄缘绿刺蛾、四点刺蛾、曲纹绿刺蛾等,俗称痒辣子。分布地域广泛,几乎遍及全国。

成虫体长15至16毫米,翅展36至40毫米,体绿色;复眼黑褐色;卵扁椭圆形,淡黄绿色,老熟幼虫略呈长方形,初黄色,后稍大为黄绿至绿色;蛹卵圆形,初为乳白色至淡黄色,后渐变为黄褐色;茧椭圆形坚硬,颜色多与寄主树皮色,一般从灰褐色至暗褐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601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4
下一篇 2023-02-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