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族凝聚力?

什么是民族凝聚力?,第1张

民族凝聚力是指一个民族内部间的相互吸引力,是推动各民族向前发展的一种内部力量。民族凝聚力是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它在各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给予各民族的历史和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凝聚力的来源,在于集体效能感、权利的分配、归属心理在共同责任目标上的统一,也就是在于群体成员的集体效能感与归属心理在共同责任权利意识上的对应一致。

所谓“共同责任权利意识”是指群体成员在群体行动中,对群体内需要协同配合的目标、责任、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目标与权利义务相互统一的意识。

扩展资料:

在社会群体中,由具有共同的目标、需要、动机的人们形成的团结合作的社会心理力量。可以产生相互激励、提高行为效率的能量放大效应,和相互保护、排斥外界压力的自卫效应。

形成条件主要是:群体目标明确、为成员所认同,人们的需要、动机、情感得到充分的相互理解和支持由杰出人物形成中坚力量,起到调节、沟通人际关系和决策、组织、领导的作用。

凝聚力的大小反映群体的整合协调程度,是影响目标实现的重要内在因素。可按与所属组织的目标的关系或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族凝聚力

民族内部间的相互吸引力,是推动各民族向前发展的一种内部力量。

扩展内容:

1、民族凝聚力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力量。

伟大的祖国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只有超越民族、血缘、语言、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超越阶层、行业、职业、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形成民族团结和睦的牢固精神纽带,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向心力和归属感,才能把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2、民族凝聚力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只有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把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激发出来,汇聚起勇往直前、开拓奋进的民族伟力。

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民族凝聚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强大力量。

越是困难时刻、越是挑战面前,民族凝聚力越能彰显其独特作用。

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夺取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等重大斗争的胜利。生动展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坚不可摧的伟大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61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