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具体是什么意思?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具体是什么意思?,第1张

古语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话的原意,不是说古代官员如何贪婪,而是讲古代官员捞钱的办法太多,即使是“清廉”的知府,三年下来也会有十万两银子的灰色收入。清:做官廉洁。讽刺标榜廉洁的官员,实际上也在大肆榨取民脂民膏。出处:《儒林外史》八:“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确了。”’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同知则为唯一的副市长。扩展资料“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现在宋朝,在明朝的话本中也有出现。句中的“清”,是“清廉”的“清”,不能理解为“清朝”的“清”。此谚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

“清朝知府三年,银十万片雪花”由来已久。 字面意思是:清朝知府三年后,也能如雪花般得十万两银子。 其中,“清”二字的意思是清正廉洁,不是清朝。

第一,从历史官职来看,唐宋以来就有知府。 知府,又称知府,是中国古代地方官的称呼。 唐宋时期,正式设立与郡国同级的郡级知府。 元朝废府设路,明朝大致恢复宋制,终于有了“知府”之名的地方官职。 谈及清中叶由盛转衰的政治原因时,常引用当时民间流传的一句名言:“清朝知府三年,十万片雪花。 银”。 严重的是,人民生活悲惨,反抗纷至沓来,社会矛盾急剧激化。

第二,从遗留下来的文字材料来看,这句话确实只出现在清朝,但不代表只有清朝才有这样的说法。 一般公认,这句话应该最早出自宋代,也出现在明代方言中。 在清代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外交学派》: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片雪花银’, 但现在不是很准确!” 如果是的话,按照“清知府”的意思是“清官”,那么有清朝官员三年就能收十万两钱,那么这个朝代就没有清官了。 清代官员的工资很低,一些地方小官或社会人员想出了送礼贿赂的办法。

第三,从书写习惯上看,清知府对雪花音应使用形容词加名词结构,而不是平行名词结构。 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官场腐败猖獗,官员大肆抢钱。 据说当了清朝知府三年后,他能刮到10万银币。 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和新航线的开通,外国皇室贵族利用掠夺来的金银从中国大量购买精美的丝绸和瓷器。 这些金银的一部分流入了官员的手中。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中的“清”知府,是指比较清白的知府,并不是特别腐败的知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566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