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为什么有的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第1张

其实很大一个原因是源自人对自己周围身边环境的习惯,因为人他的见解,他对其他事物的理解以及他的世界观的形成往往是取决于自己生活环境的一些决定性因素的,所以说他个人的看法,他个人的眼光其实也是与他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所以说会让他误以为现在的生活环境就是一个世界的普遍性生活环境即便是有差别,但差别也不是特别大,因为他没有把眼光给出更远的地方,没有把眼光往下面看,所以他会觉得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是一个普通的环境。

但是相比于这样的人,在其他的一些社会阶级在其他的一些底层人民的眼中,他这样人的生活其实就是无比幸福的,因为在底下的人的眼中,他会遇到更少的麻烦,遇到更傻的令人心酸的事情比较更加的容易获得幸福感,所以在第三个明天起来,它是如此的快乐幸福。所以说,底层人民看到他不知足,不满足于现在幸福的情况,就会觉得他身在福中不知福,但其实底层人民也是由于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眼光决定了自己的价值观,决定了自己评判的方式。其实两者都是犯了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争论产生一个人觉得自己不幸福,其他人觉得他身在福中不知福。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人的欲望往往大于自己的需求,所以说人对于无穷的欲望,其实也会降低自己的幸福感,但自己的需求其实已经得到了满足,自己本身已经在一个幸福的条件当中,但是由于欲望的膨胀使得自己幸福感下降,也能够造成这一现象。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是我最喜欢的柳永词,初读此词,感受到的是柳词少有的张扬与洒脱。多年后再读,增添了几许心酸与无奈。

  这首词写在柳永第一次科举考试名落孙山之后,那年,他25岁,年少轻狂,有才任性。他认为,没中进士,是朝廷看走眼了,像他这样有才华的人,就算没高中,也是卿相,只是没穿官服而已。更何况,烟花巷陌,还有美人等着去探访,人生不长,青春更是苦短,他要把功名,换做美酒和美人的吟唱。

  柳永真的那么洒脱,不要功名吗?从他之后的举动来看,显然不是。人往往是越缺少什么,就越想表现什么。“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个忍字,道出了他的无可奈何。

  第一次落榜后,柳永留在了国都开封,喝酒,作词作曲,生活得很逍遥。之后几年,他又参加了几次科举,依然铩羽而归。

  公元1024年,柳永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这已经是第四次了,结果又没考上。他心灰意冷,离开了开封,那年,他已经40岁了。

  据说,柳永之所以一直考不上进士,是因为当时皇帝宋仁宗的阻挠。宋仁宗看过柳永那首《鹤冲天》后,很是不爽,他和柳永一样任性,有权任性。他把柳永从高中的名单中移除,还说了一句:“且去填词,要何功名。”柳永也因此自嘲:“奉旨填词柳三变。”

  公元1034年,50岁的柳永卷土重来,终于及第,也如愿当上了官。之后,他辗转多地任职,到去世之前,也只是官至屯田员外郎,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和他想要做的卿相相差甚远。

  让柳永名声在外的,不是他自认为不幸的遭遇,而是他写的词。下面两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讲的是柳永站在高楼上,看到春天的景色,想起一个故人,甚是怀念,悲痛。甚至连喝酒唱歌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思念,使得身体都消瘦了,也无怨无悔。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这首词讲得是柳永在古道上,看到秋天的景色,回想自己曾经的期许。再看看现在,没有了年少时的激情,一起喝酒的朋友也不在身边,这是何等的孤独与凄凉。

    柳永的词大多婉转优美,朗朗上口,描写日常生活,男欢女爱。他擅长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生活某个片段的描写,表达对爱人、亲人、故友的怀念,表达自己的孤独、凄凉、愁苦,表达对自己人生不如意的感慨。让人感觉他的人生就是个悲剧。

  柳永的仕途,的确是坎坷不幸的。他年少成名,才华横溢,有青云之志。可是,造化弄人,从青丝熬到白发,他才当上一个小官,最终也没能登堂拜相。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他作为一个读书人,追求功名,这是没得选择的。人生有很多事,是你必须去做的,如果你不做,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也认为自己有经世致用之才,却郁郁不得志。

  可是,我觉得他的人生是幸福的。只是,他身在福中不知福。

  传说柳永晚年贫寒,死后没钱下葬,最后是歌妓筹钱把他安葬。我认为这一定不是真实的情况,只是后代文人想为柳永戏剧般的人生,画一个悲惨浪漫的句号而已。

  柳永的生活不仅不不贫困,反而是富足的。他生于官宦世家,晚年自己也为官,就算是清官,也不至于贫穷。而且,他的词传唱天下,当年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盛况。“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於世。”人们有求于他,必定以礼以金相赠。歌妓能唱上柳词,身价会上涨十倍。所以,他平日去青楼消遣,必定会被奉为上宾,不仅不用花钱,歌妓为讨好他,还会给他送金银珠宝。因此,他虽说不是腰缠万贯,但也是丰衣足食。

  柳永的生活是悠闲的。他生性风流,沉迷酒色,却不像那些纨绔子弟,只会败家闹事。他写词作曲,饮酒狂欢,怡然自得,全天下的歌妓都为他痴狂。写词是他喜爱的,饮酒是他喜爱的,寻花问柳也是他喜爱的。

  尽管柳永身边美女如云,也不妨碍他钟情于一人,他是拥有爱情的。爱一个人有多深,分别时就会有多痛。我想,他是深爱虫娘的。所以,分别时,才写下了这首最具盛名的《雨霖铃》。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活了69岁,在那个人均年龄在30岁左右的宋代,他是长寿的。他生活富裕,名满天下。他在美人堆里饮酒做词,寻欢作乐,过着大多数男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他有明媒正娶的妻子,也有深爱的情人。到了暮年,还实现少年时梦想,考取功名。这样的人生,还不够幸福吗?

  相比于杜牧蹉跎岁月,“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相比于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柳永的生活似乎好得太多。

  或许,《再见二丁目》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可以为此做出解释:“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

一个人最大的不幸,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而现在,我们这一代,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从来没经历过风吹雨打,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总是抱怨作业多,衣服不好看,手机太落伍,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在贫困山区里的孩子,她们的生活连我们幸福的二分之一也不到。当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的花朵,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被它们打倒。

从前有一个富翁,他很有钱,凡是钱可以买的,他都可以买来享受,但是他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幸福。于是突发奇想,把自己一生的财富装到一个大袋子里,只要有人能告诉他最幸福的地方,他就把袋子送给谁。他找到一位大师,问他哪里是最幸福的地方,但是大师顿时拿了他的袋子就跑了。这个富翁发觉自己被骗了,嚎啕大哭。最后大师跑了回来,把袋子还给他,他看见失而复得的袋子,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位大师说这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方法,只是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所以他感觉不到幸福,你欠缺的是一个失去的机会,这样你马上就会知道,你所拥有的有多么重要。

无独有偶,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如果没有地球,人类也不能生存。在从前,我们是多么爱护我们的家园,把它保护得完好无损。但是现在,人们为了个人利益,到处砍伐树木,排放污水,乱人垃圾,把地球搞的一团糟。现在,天空不再湛蓝了,地球母亲不再微笑了,大树不再枝繁叶茂了,这都是人们闯的祸。我们在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了,只有等到失去了,才知道拥有是多么幸福。

现在,我们都是独生子女,被爸爸妈妈娇生惯养,经常跟妈妈顶嘴,跟爸爸过不去,动不动就离家出走,但我们有没有想过,那些没有父母的孩子们,她们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的温暖,没有机会和父母一起吃饭,和父母倾诉自己的烦恼。我们都是父母的宝贝,不敢有任何擦伤,难道这还不幸福吗?

那个富翁,还有人类,都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正是像那位大师说的,只有失去过了,才会懂得去珍惜,去爱护。

我们不能忽视了小的幸福,只有懂得珍惜,才能获得更大的幸福,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463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