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水性的内容有哪些?

熟悉水性的内容有哪些?,第1张

熟悉水性是学会游泳的第一步,对初学者来说,是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熟悉水性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怕水心理,体会水的特性,逐步适应水环境,即习惯水的浮力、压力和阻力,初步掌握一些水中活动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种泳式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熟悉水性主要内容有:水中行走、水中憋气、水中吐气。

练习方法:1.水中行走:水中行走练习目的是初步体会并适应水的浮力和阻力,掌握在水中站立、行走并维持身体平衡的方法。

(1)扶池边行走:向前、向后迈步行走或扶着池壁向左、向右迈步行走。

(2)划手行走:双手在水中拨水向前行走,双手向后拨水后退行走,双手向侧拨水全方向行走。

(3)水中跳跃:扶池边跳跃,徒手向前高抬腿跳跃。

注意事项:走时步子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身体重心的移动要与腿的动作协调一致。

2.水中憋气:手扶池边,全身放松,深吸气后闭气,慢慢下蹲,让水没过嘴、鼻子和耳朵,适应后(视情况灵活掌握)把头浸入水中,睁开双眼,停留10—20秒后起立吐气,重复练习。

3.水中吐气:(1)手扶池边,深吸气后闭气,慢慢下蹲,把头侵入水中,睁开双眼,停留10~20秒后,用嘴慢慢吐气,重复练习。

(2)水中呼吸和陆地上呼吸是相反的。陆上呼吸,是鼻子吸气和鼻子呼气;在水中要做到吸气和呼气要用嘴,避免呛水喝水。

注意事项:吐气时应保持自己可控制吐气的速度,可采取从牙缝里呼气或像吐泡泡那样。

游泳中熟悉水性的方法

一般游泳池都有浅水区,初学游泳的人在浅水区里逐渐的消除对水的恐惧感

手划水练习,当对水性有了初步熟悉后,接下来可以考虑用手划水,以保证身体漂浮

通过以上练习,学习游泳将不再困难,当能保证身体漂浮在水面的时候,就可以学习自由的在水面移动或者仰泳了

呼吸配合的做法是:手拿浮板并打直,身靠墙站直,然后其中的一脚的脚心抬到膝盖的位置,用力一蹬,脚和手打直并拢,头憋气并埋下去持续几秒,然后抬头、收脚。

蹬腿蹬腿可以让肌肉充分的得到锻炼和热量,让下水的时候不抽筋、崴脚,还可以让初下水的肌肉不受凉水的刺激

初学游泳的人,刚一入水时往往会感到心发慌,腿发飘,站不稳,犹如在宇宙中行走。这是由于不了解水的脾气所致,然而学游泳就需要从这里开始。

对一般人来说,由于出生后一直生活在陆地上,失去了刚出生时适应水的本能,对水中环境已不习惯了。再加上学习游泳时的环境条件复杂,所以学游泳往往不是从学某个动作开始,而是从熟悉水的环境开始。因此,学游泳首先就必须熟悉水性,这是学习游泳的第一步。通过身体多种感受器官对水的浮力、压力、阻力等特性的适应过程,是学习游泳的基础阶段。熟悉水性的目的是:适应水中环境,消除怕水心理。这是学游泳必须迈出的第一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213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