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作家有那些!

民国作家有那些!,第1张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代表作:《呐喊》、《狂人日记》、《彷徨》、《朝花夕拾》、《中国小说史略》等。

2,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他只有小学文化,一个人从湘西去往了北京,然后在北京大学旁听,正是依靠着自己的努力,他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很快就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沈从文代表作:《边城》、《长河》、《湘西散记》、《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

3,林语堂(1895-1976年),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他为了能够推广中国文化,此后一直使用英文写作,为的就是要向西方介绍中国,要把中国文化推向全世界。

林语堂代表作:《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老子的智慧》等。

4,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老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他不仅小说写得好,而且戏剧也是同样写得非常出彩。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

老舍代表作:《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等。

5,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徐志摩是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情圣,其写的很多作品和诗集都是以爱情为题材的。

徐志摩代表作:《再别康桥》、《秋》、《落叶》等。

      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作家,他们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著作;其中最伟大的10位作家。

①鲁迅。鲁迅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尽管他学的不是文学,但是却同样在文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他的文章,也依旧还是我们学习的范本,出现在了我们的课夲上。鲁迅和那个时代大多数的人一样,为了能够唤醒国人,他选择了弃医从文,想要用自己手中的笔来唤醒国人,他的文章犀利,让人看到了一个伟大的作家。代表作有:《呐喊》、《狂人日记》、《彷徨》、《朝花夕拾》。

②沈从文,他只有小学文化,一个人从湘西去往了北京,然后在北京大学旁听,正是依靠着自己的努力,他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很快就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西散记》。

③林语堂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他为了能够推广中国文化,一直使用英文写作。代表作有:《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

④老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他不仅小说写得好,而且戏剧也是写得非常出彩。代表作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

⑤张爱玲被称为是天才作家,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写出了自己最为得意的作品,并且还进入到了大学的教材里。代表作有:《倾城之恋》、《半生缘》、《金锁记》、《怨女》。

⑥郁达夫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他不仅小说写得好,而且他的散文,那也是一绝,他的很多作品,也同样被收录进课本里。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

⑦徐志摩是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情圣,可能他的爱情史比起他的文学来,更加的令人着迷,很多人都想了解,他到底有多爱林徽因,据说他写过很多的情诗给林徽因,他的那些诗写得哀婉动人,情意绵绵。代表作有:《再别康桥》。

⑧周作人是鲁迅的弟弟,是一个学者型的作家,他不仅会英文、日文,而且还会希腊文,我们小时候所读的《伊索寓言》,便是由周作人所翻译。周作人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是散文,他的那些散文,语言流畅,富含哲理,鲁迅曾经说过,他弟弟的散文在那个时代无人能比。

⑨钱钟书他以一部《围城》笑傲江湖,使得很多的作家望尘莫及;他除了是小说家外,同样还是一位学者,他有过很多的学术专著,对于儒家的经典,也是有着很深的研究,可以说在民国众多的作家中,他是独一份。代表作有:《围城》、《管锥篇》。

⑩梁启超应当说是民国时期最大的一位学者,他对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而且对于中国白话文的兴起,也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代表作有:《饮冰室合集》。

我国在民国时期的诗人有许多,知名度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诗人请看下文我为您带来的民国时期诗人的详细介绍!

民国时期的作家有:石评梅、张爱玲、徐志摩、胡适、梁实秋、林雨堂、郁达夫、邵洵美、戴望舒等等。

胡适简介

胡适,这个名字是从达尔文文学中提到的典故得来的,字适之。他是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胡适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有众多文学作品。胡适的作品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论学近著》、《淮南王书》、《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等。

《白话文学史》是胡适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颠覆了文言文的正统,规范。胡适讲述了白话文将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始一段新的里程碑。胡适以全面全新的思路和框架结构,揭露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白话文学》打破了前辈文学史中狭隘的框架,把视线延伸到更广的文学领域,提高了中国文学史的内涵,它以全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审视了中国古代文学。

胡适的作品,另一本代表作《胡适文存》。这本书一共有四本四册,《胡适文存》在1927年被推选为新文学十部杰作之一,并且排在第一位,这本书当时有很高的销售量,被选为畅销书。《胡适文存》表达了胡适思想的所有精髓,一代代青年人都被它所影响,如梁实秋、张爱玲等,他们都把《胡适文存》作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之一。

直到胡适逝世以后,他的很多作品被后人发现后一直出版并且销量很高。由此可见,胡适的作品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欣赏、阅读,那会提高我们的文化内涵。

胡适四十自述讲述了什么

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胡适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大师之一,他因为提倡白话文,坚决支持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和专制而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他一生兴趣广泛,涉猎了很多不同的领域,在文学、哲学、史学和教育学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对于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师,他的经历和事迹可以给我们现在的人很多的教育和启发,而一本叫做《胡适四十自述》的书就是走进并了解这位人物的代表性著作。

这本书又叫做《胡适自述》或者《四十自述》,这是由胡适先生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自传型著作,是中国现代传记的经典之作。该书主要讲述了胡适从童年、少年一直到成年的人生经历和个人感悟,回顾了他人生中四十年的心路历程,是胡适和自己的的青少年时代进行的“心灵对话”。从这本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胡适所特有的睿智、儒雅和风趣的个人气息。

胡适在这本书的自序中提到了自己写这本书的缘由:因为深深地感觉到了中国缺乏传记性的文学作品,因此他开始四处鼓动自己的朋友写自传。但是他们虽然嘴上满口答应,但是到最后却始终没有真正下笔写。胡适的群说虽然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这并不妨碍自己对于自传的热衷,于是便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胡适四十自述》这本著作。

胡适的这本著作一共使用了两种体裁,分别是自序部分的小说体和正文中的历史叙述体,原本胡适的打算是写成小说的,但是真正开始写的时候,他还是认为历史叙述更加适合用来写自传,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本著作。

《胡适四十自述》是一本十分值得一看的书,对于胡适先生感兴趣的人不妨一阅,一定会有所斩获。

民国著名学者鲁迅与胡适关系

鲁迅与胡适两人本是没有比较性的,但是胡适与鲁迅在中国的位置却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中国道路,对此还影响到我们今天。那么他们两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毕业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后因为看到日本人残杀国人,觉得必须从文化上来医治民族的病,于是弃医从文,坚决的走上了从文道路。参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其主将的一员。享年56岁。

胡适,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家。胡适兴趣广泛,他还涉及很多知识领域,如教育学、考据学等多种领域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因为积极倡导文学改革,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核心人物之一。

鲁迅与胡适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思想差异以及文化追求。从学术理论上看,鲁迅能从实际出发,不断的改善自己,让自己能够清楚认识到文化改革比社会改革更重要。但胡适还是坚信自己,他认为事物的变化都是一点点积累的,只要思想改变了,社会面貌就自然会改变。而鲁迅注重启蒙思想,但同时也不轻视社会改革,他认为适者生存、劣者淘汰,事情的发展在不断的改进,人也要随事情的变化不断进步。而胡适只注重启蒙思想,丢了社会改革,胡适往往从理论上出发,坚持启蒙主义。虽然两个人的思想不一样,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五四运动时期,鲁迅和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关于胡适年谱内容是什么

《胡适年谱》也是一本记载了胡适一生的书籍,作者是耿云志。这本书主要是参考了胡适自己所创作的作品以及一些已经刊印了或者还没来得及刊印的日记、信电、手稿等,当然这些还不够全面,还加入了1949年之前的国内报刊和台湾书刊,甚至还有与胡适同一时代的人过于胡适的著作和回忆等。

有了这些全面的资料,作者开始对这些原始材料开始进行审核,并且一一进行分类。反映胡适参加的社会活动以及对社会重大问题的态度或见解有关的材料,都采取尽量保留的原则。关于胡适自己的重要学术活动,还有与其他学者相互切磋的这种类型的材料也都尽量采用。

作者耿云志1938年出生于辽宁海城,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更是胡适研究会的会长。因此他所有的著作中不乏有许多关于胡适的,比如《胡适研究论稿》、《胡适新论》还有我们今天将的《胡适年谱》。但是《胡适年谱》这本书出版之时,有与校对编辑的疏忽,有许多的错别字,这是让许多学者不能忍受的。

《胡适年谱》大概30余万字左右,从胡适思想的形成,与家庭、朋友之间的`关系,到别人对胡适的评论等,这些在《胡适年谱》中都有比较全面的的反映和记述。整本书就是为大家再现了一个有政治主张、有思想信仰、有感情悲欢、有内心矛盾的一个胡适的丰满人物形象。《胡适年谱》由于书写了胡适的心路历程,于是也被称为胡适的思想传记,因此有学者评价说,这是一本研读胡适的非常好的入门书。

胡适的尝试集写了什么

胡适尝试集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诗集,该书开创了新文学运动的风气,可以说是胡适先生里程碑式的著作。该书自出版以来,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和争论,不仅是一本了解胡适思想风格的著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

我们来看一下胡适的这本《尝试集》的创作背景。胡适出生的时候正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渡时期。他小的时候在家乡安徽绩溪接受了九年的私塾教育。之后在1910年到1917南的时候从上海到美国留学,一开始进入了康奈尔大学学习农业方面的的知识,之后由于十分喜欢文学而开始学习文学方面的知识。自1915年进入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跟从著名学者杜威研究哲学。这段经历对于他以后的人生选择造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成为了他吸收其他理论学说的基础。胡适著名的口号“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就是在这一时期提出来的。而《尝试集》这本著作则是在1916年7月开始撰写的,其中第一版写于留美期间,之后的第二版和第三版则写于回国之后。

胡适《尝试集》的第三个版本还附上了他的另一本著作《去国集》。如果我们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本书从文学性上来说并不能算一本水平很高的经典著作。但是这并不妨碍后世的人去研究并探讨这本著作,因为这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全的白话诗集,这就奠定了这本著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揭秘胡适的老师是谁

胡适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占据过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文学、史学、哲学和教育学等领域都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是一位学识渊博,涉猎颇丰的学术大师。他对于近代中国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大力提倡和推广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了,这些事件对于把大众从封建专制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推动民主自由等西方先进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在胡适的老师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了。

先来看一下杜威的基本情况。他生于1859年,是美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实用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初的美国逐渐成为了一种思想潮流。而在实用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之一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的话,那么杜威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实用主义系统化和理论化,把实用主义向前发展了一大步。他于1952年病逝,主要著作有《哲学之改造》、《民主和教育》等。

杜威对于胡适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杜威终生推崇的实用主义也是胡适研究学问和写作的主要风格,胡适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个观点的由来就是他的老师杜威所提出的实用主义学说。而且胡适写文章不追求辞藻华丽和内涵深刻,而是陶让读者理解并明白他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也是受他的老师杜威的影响。

胡适的老师还有很多,这里提到的只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从他深受老师思想的影响可以看出: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胡适创作特点

诗歌

胡适的诗歌属于中国现代诗的开山之作,保留了现代诗草创时的模样和特点。关于诗歌的内涵,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胡适提出,写文章不无病呻吟的观点,将矛头指向了那些伤春悲秋、睹物伤情的诗歌,认为这些诗文处处是陈言滥调,这说明了胡适对那些代代相传且毫无新意、矫揉造作且无病呻吟的某些传统诗歌颇为不满,这也是被胡适所摈弃的。同时,胡适也尝试着以此为突破口,摒弃那些陈旧的意象,为诗歌的革新带来新气象。在创作实践中,他摆脱了陈陈相因的物象套语,而且诗歌的语言风格也符合其所倡导的“平白易读”,用朴实无华的白描功夫塑造平实质朴的意境。在意象上,胡适开始根植于思想、制度、精神、技术等抽象层面,使得创造出的意象不再具象,而是抽象意象;同时,胡适开始注重意象的描写对思想、语言、结构和声律的影响,因此,胡适在传统意象上所寄寓的思想感情不同于既往的内容。

戏剧

胡适戏剧改良思想的观点来自于他对文学革命的思考。他认为文字形式是文学的工具,工具不适用,就难以表达含义。之后,他又指出,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部文字形式新陈代谢的历史,只是活文学替代了死文学的历史,当工具僵化之后,必须更新换代,这就是“文学革命”。而中国文学史上的几番革命,在他看来也都是文学工具的革命,中国需要的,正是用白话代替古文、新剧代替旧剧、活的工具代替死的工具的革命。胡适对于戏剧改良的思想,其关注点在于戏剧文本、思想,而非舞台呈现、表演,不是疏忽遗漏,而是刻意为之。

小说

胡适在小说方面,虽没有创作,却翻译了一些西方短篇小说。他在《短篇小说》“译者自序”中说:“我是极想提倡短篇小说的一个人,可惜我不能创作,只能介绍几篇名著给后来的新文人作参考的资料。”胡适后来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指出,《文学改良刍议》主要着重于破坏,从建设的角度讲,文学革命需要注重的两点,其一便是方法,而这就需要向西方学习,包括西方短篇小说的翻译。在胡适看来,小说之宗旨有二:一以娱人,一以淑世。无论娱人淑世,小说之法不出两端:一在状物写生,一在布局叙事。胡适认为中国传统小说以状物写生见长,西方小说则兼状物写生与布局叙事之长。应当当以西方小说之长补中国小说之短。此外,胡适还在文学理论上作出贡献,写就了中国第一部具有现代学术风格的文学史专著《白话文学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062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