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岩是什么意思

熔岩是什么意思,第1张

熔岩:从火山或地面裂缝中喷溢出的高温岩浆。

呈液态在地表流动的熔岩被称为熔岩流,熔岩流冷却后形成固体岩石堆积有时也称之为熔岩流。呈液态流动的熔岩温度常在900°~1200°C之间,如熔岩中气体的含量多,更低的温度也能流动。

酸性熔岩粘滞,流动不远,大面积的熔岩流常为基性熔岩。温度高、坡度陡时,熔岩流的流速可达每小时65公里。

熔岩流的形态取决于多个方面,如熔岩成分(玄武岩、鞍山岩、英安岩、流纹岩)、流量、地形和环境等。

【全拼】: 【róngyán】

【例句】

1、有时熔岩会迸发而出,产生巨大的爆破压力。

2、 在华盛顿州的喀斯喀特山脉的火山也喷出过这样的熔岩。

3、 活火山喷出烟雾和熔岩。

4、 如果熔岩沉入这个通道,山顶就会留下一个火山口。

岩浆的意思是地下岩石熔融形成的炽热的岩浆,是在地下还没有喷出地表。

熔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火山岩。

岩浆是熔岩的母体,喷出地表后形成火山岩,包括熔岩(如玄武岩、流纹岩)和碎屑岩(如凝灰岩);未喷出地表的叫侵入岩,如我们常说的花岗岩,两者合称为火成岩。也就是说火成岩都是由岩浆形成的。再说的大一点就是,我们的地壳往下一直到地核,都是岩浆。

分类: 教育/科学 >>科学技术

解析:

熔岩(Lava): 熔岩是指喷出地表的岩浆,也用来表示熔岩冷却后形成的岩石。熔岩在熔融状态下的流动性随二氧化硅的增加而减弱,基性熔岩粘度小易于流动,酸性熔岩则不易流动。由于熔岩化学成分的不同或火山环境的差异,熔岩有多种表现形式。

熔岩流(Lava Flow)

呈液态在地表流动的熔岩被称为熔岩流,熔岩流冷却后形成固体岩石堆积有时也称之为熔岩流。呈液态流动的熔岩温度常在900°~1200°C之间,如熔岩中气体的含量多,更低的温度也能流动。酸性熔岩粘滞,流动不远,大面积的熔岩流常为基性熔岩。温度高、坡度陡时,熔岩流的流速可达每小时65公里。

熔岩流的形态取决于多个方面,如熔岩成分(玄武岩、鞍山岩、英安岩、流纹岩)、流量、地形和环境等。

Photograph by J.D. Griggs

熔岩穹丘(Lava Dome)

熔岩穹丘是圆形的、边缘陡峭的丘状物,是由于高粘度的火山熔岩(英安岩或流纹岩)堵塞喷火口所形成。熔岩穹丘顶端一般无火山口,从地下涌来的岩浆挤入熔岩穹丘内部,从而引起熔岩穹丘突起变形。熔岩穹丘的表面是已经冷却的坚硬的熔岩,因此当深部岩浆不断挤入,熔岩穹丘将会爆炸,形成碎屑坑。

Photograph by T.P. Miller

熔岩管道(Lava Tube)和熔岩隧洞(Lava Tube Caves)

熔岩管道是在熔岩流内部自然形成的管道。当液态的熔岩流流动时,由于表面冷却较快,形成固体硬壳,在表层硬壳的保温作用下,其内部温度高、流速快,从而形成管道。一个大型的熔岩流常有一个主管道和若干小的分支。当火山喷发结束,熔岩供给终止,或上游熔岩流转向,熔岩管道中的熔岩继续向下流动,从而形成排空的熔岩隧洞。一般排空的熔岩隧洞底面平坦,顶部常悬挂熔岩钟乳。

熔岩管道的存在增加了熔岩流流动的速度和距离。早期的熔岩隧洞可能被后期的熔岩流所利用。

Photograph by Yu Yong

渣块熔岩(aa)

“aa”是夏威夷词汇,音“阿阿”,用来描述表面粗糙的熔岩流。这种熔岩流中布满多孔带刺的熔岩碎块,被称为“渣块”。

渣块熔岩是因熔岩在流动过程中,表层熔岩不断固结,固结的表层随着熔岩的流动不断发生脆性破裂,形成“渣块”,“渣块”又有随同液体熔岩翻滚、粘结,形成翻花状。因此渣块熔岩由称为翻花熔岩。

结壳熔岩(Pahoehoe)

“Pahoehoe”是夏威夷词汇,用来描述一种有光滑表面的熔岩。这种熔岩有时呈圆丘状或绳状,也称为绳状熔岩。

结壳熔岩流动过程中表面冷却形成塑性外壳,而内部的熔岩流又不断的挤出形成新的壳体。结壳熔岩经常展现出奇形怪状的形态,常被形容为熔岩雕塑。

结壳熔岩粘度小、易流动,熔岩流表面气孔较少。

Photograph by J.D. Griggs

枕状熔岩(Pillow Lava)

枕状熔岩是火山在水下喷发形成的,外形 *** 形似堆叠在一起的枕头。

当熔岩从水下流出时,由于快速的冷却使熔岩流表面形成韧性的固体外壳。随着熔岩流内部压力增大,外壳破裂,就会象挤牙膏一样,挤出新的熔岩,随后再次形成外壳。如此循环往复,便产生的枕状熔岩。

地球上的岩石都可以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而熔岩是属于火成岩的范畴。

因为岩浆在地幔和下地壳这个地方生成。这个时候,它是液态的,而因为巨大的压力,所以不断的在找寻这地壳的缝隙而冲上来。而当它变成岩石的过程中,是要经过地壳那么遥远的路程,有的时候,冲的不够上来,那么就成为了深成岩;冲的上来点,却没有到地表,那么就成为了浅成岩;那么比较厉害的,就从火山通道或者火山口喷出了地表,成为了喷出岩。而其中的深成岩和浅成岩在地球科学概论中称为侵入岩。

熔岩是喷出岩的一种,是从喷出岩的产状上来讲的,(产状简单的说就是生成的状态),喷出岩的产状可以分成火山锥、熔岩流及熔岩瀑布、岩被(也称熔岩被)。

其次,我们从熔岩的成分上来看,实际上也就是讲的是岩浆岩的成分,不标准的说,也可以说是火成岩的成分。那么从二氧化硅、氧化纳和氧化钾来看,可以按这个标准可以分成超基性岩类、基性岩类、中性岩类、酸性岩类、碱性岩类。而刚才我们已经说过,火成岩有侵入岩(深成和浅成)和喷出岩分类,那么它的命名也是要分的。我们只说喷出岩,而在熔岩也就是喷出岩中,相对应的是苦橄岩类、玄武岩类、安山岩类、流纹岩类、粗面岩响岩类等。那么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又怎么知道它是什么岩呢,这个需要专业的锻炼,当然,有个简单的方法,缓缓流的是酸性岩浆,流的快的是基性的,因为粘度和岩浆本身温度不同的问题咯,这也是为什么黄山之类的会有岩柱岩针之类的东西,花岗岩是酸性岩浆,流的慢,然后一喷出来就固住了,成为了这种形状。而在峨眉山之类的玄武岩(基性岩类)的就不会出现这种。

最后,回到那个最基本的问题,既然熔岩是从岩浆的概念中提炼出来的,那么岩浆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融化,又成为岩浆回到地球内部。我只能用这个比较简单的答案来回答你。因为这个牵涉到的是板块运动和岩石学的问题。

至于板块运动,我们可以从太平洋板块看到,洋中脊有岩浆涌出来,然后推动着板块向边缘移动,而在欧亚大陆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因为它移过来,我们的欧亚大陆板块就忍让着让它往下俯冲,那么俯冲下去的岩石怎么办呢,就在深层的地方融化成了岩浆,然后又往太平洋中间那个喷出的地方去补偿,就成为了一个循环。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物质守恒,也想说明一下岩浆的生成过程的一个部分。因为岩浆不一定是火成岩变成的,也可能是变质岩也可能是沉积岩,这个在岩石学的混合岩这块可以具体学

1.从火山或地面裂缝中喷溢出的高温岩浆。

涌出地表的岩浆(熔融状态的岩石)。其温度约为700�6�51,200℃(1,300�6�52,200℉),黏滞度从10万倍于水到几乎不能流动的程度。深色的铁镁质熔岩往往形成绳状熔岩和渣状熔岩。绳状熔岩表面光滑,轻微起伏或呈宽丘形。液态熔岩流在具有静态可塑性的表层下面反覆拉曳和褶皱,使地表形状酷似缠绕的绳卷。与绳状熔岩不同,渣状熔岩表面非常粗糙,覆盖一层疏松碎块,两侧各有一大片缓缓流动的熔岩块,中间形成一条宽8�6�515公尺(米)的窄带。稀薄的玄武岩熔岩流通常含有许多气泡。厚熔岩流的热量能保持很长时间,凝固前大部气体已经逸出,因此所含气泡较少,结构致密。绳状熔岩和渣状熔岩流的化学成分可能完全相同。事实上,熔岩流离开火山口时成分是相同的,而在向下滑动时,绳状熔岩变成了渣状熔岩。黏滞度愈大,坡度愈陡,绳状熔岩变成渣状熔岩的可能性就愈大。反之则不会发生这种变化。安山岩熔岩或中性熔岩形成另一种类型的块状熔岩流。与渣状熔岩相似,顶部也布满疏松的碎石,不过形状比较规则,大多数呈多边形,各个侧面相当光滑。熔岩含硅量越大,形成的岩块越碎。显然这种现象是由于气体从正在冷却和结晶的岩浆逸出时导致一系列微爆炸所致。

岩浆(Magma):岩浆是指地下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岩石。当岩浆喷出地表后,则被称为熔岩(Lava)。岩浆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熔化形成的液体

从液体中结晶的矿物

捕虏体和包裹体

岩浆中溶解的气体

熔岩(Lava): 熔岩是指喷出地表的岩浆,也用来表示熔岩冷却后形成的岩石。熔岩在熔融状态下的流动性随二氧化硅的增加而减弱,基性熔岩粘度小易于流动,酸性熔岩则不易流动。由于熔岩化学成分的不同或火山环境的差异,熔岩有多种表现形式。

2.用以喻被压抑的炽热的感情。

呈液态在地表流动的熔岩被称为熔岩流,熔岩流冷却后形成固体岩石堆积有时也称之为熔岩流。呈液态流动的熔岩温度常在900°~1200°C之间,如熔岩中气体的含量多,更低的温度也能流动。酸性熔岩粘滞,流动不远,大面积的熔岩流常为基性熔岩。温度高、坡度陡时,熔岩流的流速可达每小时65公里。

熔岩流的形态取决于多个方面,如熔岩成分(玄武岩、鞍山岩、英安岩、流纹岩)、流量、地形和环境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771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