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劳动仲裁员

如何成为劳动仲裁员,第1张

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曾任审判员的。2、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3、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专业工作满五年的。4、律师执业满三年的。

在我国,劳动仲裁委员会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主要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的劳动纠纷案件进行仲裁。目前各个省市都有相关的仲裁机构,其中劳动争议仲裁员是重要的成员,负责具体的仲裁事务。那么成为劳动争议仲裁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本文结合国家相关规定,简要介绍下相关知识。

一、成为劳动仲裁员需要哪些条件?

劳动争议仲裁员应具备的条件有律师执业满三年的,曾任审判员的。

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曾任审判员的

(二)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

(三)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专业工作满五年的

(四)律师执业满三年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设仲裁员名册。

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曾任审判员的

(二)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

(三)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专业工作满五年的

(四)律师执业满三年的。

二、劳动争议仲裁员大体分为哪几种?

劳动仲裁员(以下简称仲裁员)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聘任的处理劳动争议的工作人员,分为专职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

专职仲裁员是指从劳动行政部门专职从事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人员中聘任的仲裁员。兼职仲裁员是指从劳动行政部门非专职从事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人员、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工会工作者、专家学者和律师中聘任的仲裁员。

三、申请成为劳动争议仲裁员需要考试么?

申请仲裁员资格者,应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推荐,参加国家或省劳动行政部门或由其认定的有关单位所组织的劳动争议处理专业培训,并参加国家或省级劳动行政部门组织的仲裁员资格考试。

申请仲裁员资格者,经考试合格后,由本人填写《劳动仲裁员资格申报表》,报国家或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审核。

省、自治区、直辖市仲裁委员会需聘任的仲裁员,其资格由劳动部认定,并颁发《劳动仲裁员资格证书》。省级以下仲裁委员会需聘任的仲裁员,其资

格由省级劳动行政部门认定,并颁发《劳动仲裁员资格证书》。《劳动仲裁员资格证书》自颁发之日起,有效期为三年。各级仲裁委员会委员自被政府任命之日起即具有仲裁员资格,并按照前款规定颁发《劳动仲裁员资格证书》。

综上所述,劳动争议仲裁员分为专职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两种,要想成为专职劳动争议仲裁员,必须通过国家或者省级的仲裁员资格考试,考试通过后,省劳动管理部门会下发《劳动争议仲裁资格证书》。相关人员持证就可以到当地仲裁委员会上岗工作,进行劳动争议处理了。律图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投诉/举报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处理

一、 劳动仲裁员 1、是指在劳动 人事争议 仲裁委员会担任审理和裁决工作的人员,相当于劳动仲裁委的法官。 2、劳动仲裁员又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全职一般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兼职由工会组织、企业人力资源部门、 律师 等人员组成,一般不参与劳动仲裁委的日常案件审理。 二、 担任劳动仲裁员的资格 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曾任审判员的2、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劳动仲裁员证 3、具有 法律知识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专业工作满五年的4、律师执业满三年的。 三、 劳动仲裁员分类专职和兼职 1、专职仲裁员:也可称为专业仲裁员,一般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全职2、兼职仲裁员:由工会组织、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律师等人员组成,一般不参与劳动仲裁委的日常案件审理,兼职。 四、 仲裁员的主要职责包括 : 1、接受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交办的 劳动争议 案件,参加仲裁庭2、进行调查取证,有权向当事人及有关单位、人员进行调阅文件及档案、询问 证人 、现场勘察、技术鉴定等与争议事实有关的调查3、 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 法规 、规章及政策提出处理方案4、对争议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工作,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5、审查 申诉 人的撤诉请求6、参加仲裁庭合议,对案仵提出裁决意见 7、案件处理终结时,填报《结案审批表》8、及时做好调解、仲裁的文书工作及案卷的整理归档工作9、宣传 劳动法 律、法规、规章、政策10、对案件涉及的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劳动争议仲裁 员职责有哪些? 一、接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交办的 劳动争议 案件,参加仲裁庭 二、进行调查取证,有权向当事人及有关单位、人员进行调阅文件、档案,询问 证人 、现场勘察、技术鉴定等与争议事实有关的调查 三、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 法规 、规章及政策提出处理方案 四、对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工作,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五、审查 申诉 人的撤诉请求 六、参加仲裁庭合议,对案件提出裁决意见 七、案件处理终结时,填报《结案审批表》 八、及时做好调解、仲裁的文书工作及案卷的整理归档工作 九、宣传 劳动法 律、法规、规章、政策 十、对案件涉及的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实施细则总则 第一条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 劳动关系 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 确认劳动关系 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 终止劳动合同 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 辞职 、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 社会保险 、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 工伤 医疗费 、经济补偿或者 赔偿金 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 。 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 证据 。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七条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者诉讼活动。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 第九条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及处理程序 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作为劳动者,我们属于弱势群体。那么在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有事我们自己无法和单位达到共识,不能协商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申请仲裁。而通过上面的详细解释,我们也知道了 劳动争议仲裁员职责 有哪些。总而言之,所为劳动者,我们要学会用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70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