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护眼模式会耗电么?

开护眼模式会耗电么?,第1张

正常使用的话,护眼模式不会增加耗电的,不用担心的。平时使用的话,可以通过手机管家关闭相关应用的自动启动,玩的时候及时清理后台,适时清理重启手机即可。

手机电量节省方法:

一、调低屏幕亮度

手机耗电最大的是屏幕,所以省电从调低屏幕亮度开始,不用担心把亮度调低就会看不清楚,因为即使屏幕变暗了,大部分的安卓手机屏幕看起来还是很清晰(小编认为,屏幕调暗一点,看起文字来眼睛更舒服,从某种意义上还可以保护眼睛,尤其是在夜晚,能防止强光的辐射),又可以节省很多电。而调低屏幕亮度的方法包括:

1、进入“设定”→“显示”→“亮度”,把屏幕亮度稍微调低一点。

2、如果是有光学传感器的手机(如小米4,HTCOne等,目前大部分手机都有支持),也可以设定“自动调整亮度”,让手机根据外界的光线自动调整屏幕亮度。

3、下载带有调整屏幕亮度的APP或小工具,就可以不用每次都到“设定”里进行调整,如省电大师的一键省电功能就会将用户的手机自动设置为自动亮度。

二、无需用到网络的时候,关闭Wi-Fi、蓝牙、GPS、3G流量的功能

大部分手机都有内置关闭以上功能的小工具,有的手机甚至在下拉菜单里,一般不需要我们每次都到“设定”选项里开开关关的。如果你的手机没有内置此类小工具的话,就要在设置选项里一个一个去关闭,也可以下载带有此功能切换的小工具,如省电大师的电量管理功能里就带有功能快速切换按钮。

三、关闭帐户同步功能

由于国情的原因,谷歌的手机服务同步服务在中国是不能使用的,很多国内做手机操作系统的,如MIUI都有自己的管理帐户,并可以将个人的书签、通讯录、照片等资料同步到你的帐户上。如果你不是时时需要同步照片等资料,那么就可以关闭帐户同步功能,除了省电之外,也可以节省网络流量(建议每个月进行同步一次)。

四、随手关屏,立即省电

使用手机,就如同在生活当中随手关灯、关水龙头一样,是一个有效省电的好办法,同时也是最容易培养起来的好习惯,每次看完手机后,随手按一下电源键,就可以关闭手机屏幕。

五、调低某些应用程序自动更新资料的频率

安卓手机有很多会自动更新资料的应用程序小工具,例如天气小工具、新闻类等,我们可以改变这些工具的更新频率,以达到节省电量的目的。

以目前大家比较常用的墨迹天气小工具为便,只要在设定时把更新间隔从2小时更改成更长的时间段(如每4小时、每6小时)就可以了。

六、关闭GPS定位功能

定位功能可以帮助你在使用地图、旅游和美食APP的时候,通过你目前所在的位置,找到附近的商家和地点。但如果你很少用到类似的功能,就可以把定位功能关闭,就算常用也可以关闭,因为在启动需要GPS定位功能时,软件启动时会提示用户开启GPS功能。

方法是:“设定”→“位置服务”,在这里可以设置关闭GPS定位服务。

七、不要使用动态壁纸

动态壁纸是安卓2.1版开始支持的功能,虽然很漂亮,很酷,但却是耗电大户,因此换一张静态壁纸,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护眼模式更费电。

护眼屏是一种专为护眼打造、通过太空氩技术拥有防蓝光晶片玻璃的手机屏幕。

护眼屏可对短波蓝光进行阻隔、反射,让眼睛避免受到蓝光伤害,同时还有护眼认证和护眼模式等。

上班族眼干涩不舒,甚至畏光。这种症状时有发生。长时间“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对眼睛的危害是极大的。护眼就是要预防或消除这种情况,日常应注意对眼睛的呵护,护眼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电脑的屏幕是由小的荧光点组成的,这些荧光点是闪烁的,要想看清楚就需要我们眼睛不断地调节。

我们自己感觉不到,但却真实存在,我们的眼睛要去适应它就容易产生疲劳。在打字的时候,眼睛要不断在文稿、屏幕、键盘之间变换,眼睛的焦点和距离不断地调节,也会使眼睛感到疲劳。

打开护眼模式仅仅是改变屏幕的色温,不会增加电量消耗。

扩展:

由于个人使用情况不同,还请以实际使用为准;使用过程中出现耗电快现象,降低电量消耗,建议操作以下方法:

1、普通使用场景,比如使用社交软件、听歌、看小说等对网速需求较低的场景建议使用4G数据网络,需要更快5G网络玩游戏或高速下载文件时,再启用5G数据网络,能有效延长续航时间;

2、玩游戏、看视频和直播时,适当调低屏幕亮度和音量;

3、调整软件设置,适当降低画质及帧率,屏幕高刷新率机型,可设置为普通刷新率减少耗电;

4、清理后台不必要的程序,平常可以多使用“一键加速”功能;

5、未使用GPS定位、蓝牙等功能时,可以关闭功能减少耗电;

6、进入设置--电池,根据需求选择开启省电模式、超级省电模式或睡眠模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651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