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文化的礼仪

早茶文化的礼仪,第1张

广州人嗜好饮茶。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左茶未”(你喝茶了吗)?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早茶文化的礼仪,一起来看看。

早茶文化的礼仪

广州人饮茶并无太多礼仪上的讲究。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依然十分流行。

早茶文化的种类

(1)、茶市

广州的茶市分为早茶、午茶和晚茶。早茶通常清晨4时开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时收市,有的通宵营业。一般地说,早茶市最兴隆,从清晨至上午11时,往往座无虚席。特别是节假日,不少茶楼要排队候位。饮晚茶也渐有兴盛之势,尤其在夏天,茶楼成为人们消夏的首选去处。

(2)、功夫茶

在闲暇时,广州人以在家里饮“功夫茶”为乐事。“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据说压得越实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斟茶时不能满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是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3)、凉茶

此外,饮凉茶也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所谓饮凉茶就是把药性寒凉、能清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清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广州的凉茶历史悠久,如王老吉凉茶就形成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由于它清热解毒、消炎去暑的药用功效明显,历来为广州人所推崇。另外,还有如石岐凉茶、健康凉茶、金银花茶、龟苓膏、生鱼葛菜汤等也都是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

80年代以来,为方便饮用,各种凉茶冲剂及软包装凉茶应运而生,如神农凉茶、夏桑菊等,已成为许多家庭夏季的必备饮品。

早茶文化的起源

苏式早茶

扬泰地区的早茶可以追溯到清前中期。“夺魁品罢雨前茶,楼开绿雨试新茶。”这是清道光年间泰州诗人 朱馀庭的诗句。正如诗人描述的那样,在清中期之前,泰州的茶馆只是单一经营清茶,这期间诞生了“雨轩”、“绿雨楼”、“广胜居”、“品香”等知名茶馆。到了晚清之际,陆续有外地商户和本邑人开设茶馆,同行间相互竞争激烈。为招揽生意,一些茶馆除清茶外,又售卖起干丝、面点等小吃,这种创新的经营思路逐渐影响了泰州饮食行业。

清末民初时,“富春”、“海陵春”、“怡园”、“者者居”、“大东酒楼”等茶馆应运而生。“者者居”是泰州茶馆中一家知名的老字号店铺,其店址原在孙家桥附近,清民期间,由于这家的早茶味道很好,当时泰州人都赶到“者者居”品尝早茶,以致这家茶馆生意火爆,去晚了很难落座,但还有食客在店中等待位置,这在泰州地方民间也就留下了歇后语,就是:“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者者居’呢?”意思说此人固执,不灵活。

“大东酒楼”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创办的一家茶馆,它由一位吴姓东台籍老板开设,吴老板颇通经营之道,他开店后,一改泰州早茶品种单调的格局,他在早茶质量、种类上下了一番工夫,推出了 鱼汤面、 大煮干丝、 小笼汤包等早茶新品种,尽管价格比别的茶馆要贵一些,但仍吸引着很多食客前来尝鲜,就连当时驻泰军队司令李长江也时有光顾。随着岁月的变迁,老字号茶馆大多已不存在,但泰州大街小巷仍然遍布着许多经营早茶的大小店铺。这其中又以富春酒店、大陆饭店、 皮包水茶楼和者者居等10多家酒店早茶最为闻名。除富春外,其他几家酒店现移建恢复于泰州老街。

粤式早茶

说起 广东早茶的来源,要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谈话。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此后广东人上茶楼喝早茶蔚然成风。直到今天,广东早茶中茶水已经成为配角, 茶点却愈发精致多样,这种传统文化随着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但没有消失的迹象,反而越来越成为广东人休闲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还有一种叫“二厘馆”也供同样的点心,区别在于价格和设备,茶楼的茶资要三分六厘,而二厘馆的茶资只需要二厘,相差甚远,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楼有些分等级,楼上比楼下的贵,因楼上有空调(或电风扇)而且地方较宽敞之故。既名为“早茶”,茶水便自然是 广东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茶的茶水以红茶为主,取其暖胃去腻,利于消化。常见的有发酵茶(安化黑茶、普洱茶等)、乌龙茶(铁观音、 大红袍等),有的人也喜欢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凉祛火。红茶色深红,汤浓稠,味苦涩,虽在视觉和味觉上都不如绿茶,却与广东早茶中味道浓郁的 茶点恰是绝佳配搭。

广东人讲究吃,不仅有自成体系的粤菜,还贯通中西汇集南北各种 美食 。因地域原因和传统民俗文化特点,广东形成了讲饮食、尚消遣的地方文化。而广东早茶风俗则是这种传统饮食消遣文化的突出代表。

广东早茶是一种岭南民间饮食风俗 。广东人饮早茶,有的是当作早餐的,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共享天伦之乐。有的喝完早茶即去上班,有的则以此休闲。

休闲族大多为街坊退休老人,他们一般来得最早,离去最迟,从早上茶馆开门可以一直坐到早茶“收档”。

这类茶客不去豪华酒家、高档茶楼或宾馆,而到就近街边经济实惠的小茶馆。如果去高档茶楼,人均消费可以和酒宴差不多。“请早茶”也是广东人一种普遍的社交方式。

“一盅两件”是广东人对早茶最生动的概括。“一盅”即一壶热茶,“两件”即几道点心。在茶楼喝茶,可选择的茶叶种类不多,茶叶质量也非上乘,“铁观音”“普洱”“花茶”可以说是标配的三种选择。

而茶点的种类则丰富很多。荤蒸类有凤爪、排骨、虾饺、干蒸、牛腩、猪肚等,甜点类有红豆糕、马拉糕、蛋挞、松糕、水晶糕等,包类有叉烧包、奶黄包、莲蓉包等,粥类有艇仔粥、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等,煎炸类有炸春卷、炸芋头糕、煎萝卜糕等,粉面类有鲜虾肠粉、牛腩煲仔粉、炒牛河、云吞面等。种类繁多,口味丰富,且大多价格适中。

因而广东早茶并非注重品茶,而是在于一边喝几口茶水吃一些美味茶点一边与亲友交流消遣。

广东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为讲究,饮早茶的风气也最盛,由于饮早茶是喝茶佐点,因此当地称饮早茶为吃早茶。

早茶指的是早餐的茶点和点心,最早起源于清代同治和光绪年间,富家子弟们早起吃的茶和点心。

一、早茶,一词来源

据说是在清代同治到光绪这一时期,那个时候有钱的公子哥都喜欢玩鸟和斗蟋蟀。在清晨的时候会看见一大帮的富家公子一人提着一个鸟笼走在大街上,这些公子哥会到茶馆叫上一盅茶,再点上两份点心,一边吃一边聊家里的各种大事。这个时期通信比较落后,所以一般大的新闻和消息都是从外面传进来的,同一阶层的人会互相沟通和联络。

二、广东的传统文化

在现代一提到早茶,大家就会想到广东。关于广东早茶的来源,只要追溯到清代咸丰时期,在这个时期广东地区出现了茶楼原本只是给路人歇脚谈话用的。这个时期的早茶指的就是一杯茶和两件点心。但是到了现代,广东的早茶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迅速变成了一种文化。有很多自媒体博主都喜欢去广东喝早茶,因为广东的早茶种类相当丰富。不仅仅是喝一杯茶,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点心,有些茶楼可以给你端上百十来样小点心。

三、早茶文化

在现代社会提到喝早茶一般指的都是广东的早茶。而广东的早茶也不仅仅只是让大家吃个丰富的早餐的作用。很多人喜欢把茶楼当做聊天的地方,在这里舒解压力,谈生意,交换信息,甚至和朋友谈天说地。现在广东高档的茶楼,人均消费就跟酒宴是差不多的。甚至会有一些接房退休老人会从茶馆的开门,一直坐到茶馆的收摊。对于广东人来说,请个早茶是非常普遍的社交方式,去茶楼喝个早茶是一种传统。对于广东人来说,吃早茶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50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