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么意思?

采风2023-02-12  2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拓展资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读音:[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造句: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默默耕耘功不可没。亲爱的老师,今天是您的节日。就让远方的学子给您捎上一份祝福,祝福老师身体安康,节日快乐!

2、她深居简出,但记者总是络绎不绝,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啊!

3、陈先生的学识和为人,深受全校师生的爱戴,这正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本宫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名师不教学满天下。身教胜于言传,多年来我一直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怕辱没了老师的名声。教师节之际,我祝愿您生活美满,万事如意!

6、桃李湖是学校内一座人工湖,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对你们的赞意,对你们的感恩,是那样发自肺腑的虔诚。

8、此时此景,老委员长并没有故作咳嗽的开场,因为全场的目光早已聚集到他的身上,不用矫作引人注意,这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吧。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

10、正如那默默无语的桃李,不求悦人耳目,无意沽名钓誉,只是始终的吐露芬芳,自然而然也就有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尊敬与赞誉。

成语故事: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握牺牲。

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我对你的思念不用山鸟来表达,就像桃李不会言语,下面却自己出现了小路。

一、出处:《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宋·辛弃疾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二、译文:

我独自站在空阔无边的钟山上饮酒,天色已晚,天气变寒,已经到了回去的时候。曾几何时,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现在又依依惜别。你离开后,我将会有怎样的一番思念。

长江西岸的白石岗,长满了萋萋芳草,惹来一片离愁。我对你的思念不用山鸟来表达,就像桃李不会言语,下面却自己出现了小路。

三、赏析

词中上片回忆与叶衡同游钟山,点明了具体地点与时间,“独立苍茫”、“日暮天寒”以苍茫无人来表明作者的孤寂,日暮天寒说明了环境的凄清,从而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

“探梅踏雪几何时。”,回忆与友人当时一起在钟山上踏雪寻梅的经历,词人与友人一起踏雪寻梅,则是说明两人志同道合,两人的友谊也是纯洁高尚的。

“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个人再来钟山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

下片紧承“今我来思,杨柳依依。”“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几句,描写了友人离开以后的具体情景:白石岗依旧是长满了萋萋芳草,景色没有变,却没有同游之人,从而而心中充满了愁绪。

“多情山鸟不须啼。”则是对这种愁绪的强调——不用山中多情的鸟儿悲啼,心中自会惆怅不已。

最后两句,引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说明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

四、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春,作者第二次在建康做官,任江东安抚使参议官。叶衡也是当时著名的抗金人物,与作者关系密切。辛弃疾这次在建康任职,也是出于叶衡的推荐。叶衡于是年二月招赴京城,该词正咏此事。

五、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2943384.html

最新回复(0)